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辛亥革命所终结的不仅仅是一个朝代政权,而是一种制度。”“制度”当指
A.封建制度B.殖民体制C.君主专制D.行省制度
2020-06-01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B.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C.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D.打到封建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说,因为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B.结束了中国两干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2019-12-09更新 | 583次组卷 | 99卷引用:2015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上学期质量调研历史试卷
4 . 辛亥革命探究
材料一   “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 1911年11月22日,重庆革命党人与起义新军结合,夺取了清廷在重庆的地方政权,宣布成立蜀军政府。重庆辛亥革命可谓“一次成功,兵不血刃”。 这也很好地诠释了这次“微流血”革命。(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
材料三   1924年1月,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回顾总结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质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问题:
(1)根据材料,简要分析说明辛亥革命“微流血”的内涵与原因。
(2)徐中约指出的问题在民国初年有什么表现?你认为这一问题的产生与辛亥年“微流血”革命又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3)根据材料三,从革命党人的角度,孙中山在哪几个方面分析了1912年“让渡政权于袁世凯”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