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如表是一位同学的搜集的史料,通过史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史料一《逊位诏书》:“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
史料二《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A.保障了晚清到民国权力的和平过渡B.体现出近代中国的民族认同
C.维护了近代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D.完成了民主共和政体的实践
2024-06-0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2 . 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3月颁布了一系列法令,主要内容是废除人口买卖契约,保护平民享有基本的公民权利和自由。这些法令(     
A.彻底破除社会陋习B.实现社会全面转型
C.加快革命思想传播D.助推社会风尚革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12年3月,北京某报发表时评“电报与共和”,称“自去年八月十九日以至于今……谋独立以电报,举都督以电报,以至停战以电报,议和又以电报。主张君主以电报,主张共和又以电报”,“说者谓中国之革命为电报之革命,其信然欤”。这一时评(     
A.反映出立宪派和革命派的斗争激烈B.有利于推动近代中国确立共和政体
C.折射出武昌起义后复杂的政治形势D.强调了近代通讯对革命的决定作用
2023-05-25更新 | 629次组卷 | 19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1912年3月8日,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于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的次日(3月11日)由孙中山颁布。南京临时政府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意在
A.传播民主共和理念B.敦促清帝加紧退位
C.保卫民主革命成果D.获取广大民众支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是武昌起义后成立的革命政府的人员组成情况表。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新军将领革命党咨议局议长巡抚布政使提督督练公所总参议
13331111
A.具有广泛群众基础B.具有反封建的不彻底性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是自上而下的民主革命
2021-11-07更新 | 299次组卷 | 23卷引用:安徽省霍邱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6 . 武昌起义之后,“皇族内阁”提交辞呈,清政府批准,并宣布“袁世凯著授为内阁总理大臣”。资政院以《宪法重要信条》为据,要求摄政王收回上谕,等候选举结果,随后资政院以无记名.投票公选总理大臣,袁世凯得票最多,摄政王再次发布任命上谕。资政院的要求及其结果
A.反映资政院掌握人事任免权B.表明清末政治运行完全紊乱
C.有利于维护宪政的程序正义D.显示袁世凯篡权已成为必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12年2月,日本政府向欧美列强提出一份《备忘录》:各国在承认新政府问题上应遵循“共同行动准则”,应该进一步“促使政府做出足以说明其真正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共同权利及利益之充分保证”。该《备忘录》意在
A.以承认为条件谋求列强最大权益B.敦促中国门户开放获取国际承认
C.帮助袁世凯独揽大权以镇压革命D.协调各国利益冲突维护清朝统治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主要地方行政制度


材料二 大多数省革命后以完全自治的姿态出现,它们无意放弃其自然增长了的特权,包括指挥省的军队、截留税收、挑选地方的和省的官吏。与此同时,省级以下的地方议会的影响カ和自信心大大增强了。在地方主义者心目中,统一和自治这两项要求可以熔合在联邦制的结构中。早期的民国,首先是实际上的各省联盟。可是,外国对中国主权的持续不断的压力,使这种松散的安排受到严峻的考验。

——《剑桥中华民国史》(上卷)

材料三 一般说来,各州政府在本州境内是自主的。但是,它可能滥用这种独立,并因措施莽撞而危害全联邦的安全。在发生这种罕见的情况时,事先就有明文规定,准许联邦政府干预州的内部事务。因此,加入联邦的各州虽然有权修改或改订自己的立法,但不准制定追究既往的法律,不得在本州内组织贵族集团。

——托尔维克《论美国的民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①②代表的地方行政制度及二者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初期地方政治形势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联邦制产生的积极影响。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决定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最主要因素。
2021-04-19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皖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川人之极端反对者,不在借款,而在借以丧失国权之款;不在路归国有,而在名则国有,实则为外国所有。

——《保路同志会宣言》


(1)1911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收回已经准许商办的铁路干线,将铁路修筑权出卖给帝国主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四川等省人民随之掀起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为后来的武昌起义有什么联系?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出了一份考卷,应考者300多人,有一道题要求考生列举崇拜的任务,统计结果是:崇拜孔子157人,孟子61人,孙文17人,颜渊11人,诸葛亮8人,岳飞7人,王守仁、黎元洪各6人,大禹、华盛顿、程德全(江苏省都督)各3人,康有为、袁世凯各2人……。

——《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

材料四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448马力,1918年为82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材料五   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人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这些社会生活的表征,实际反映的是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等方面谈谈辛亥革命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材料六   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远在美国,黄兴在香港,宋教仁在上海。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领导人有的被沙海,有的受伤,有的逃亡。革命党人错误地认为,军政府的首脑应由社会上由“资望”的人出任,才能号召群众。这样,就军官黎元洪被推举为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元洪一贯仇视革命,在新军中多次破坏革命党人的活动,武昌起义的当晚,还亲手杀害两个革命士兵。革命党推举他为都督时,他竟喊道:“莫害我!”起义士兵举枪逼他上任……江苏宣布独立时,仅“用竹竿跳去了府衙大堂屋上的几片檐瓦,以示革命必须破坏。”巡抚程德摇身一变,成了民国的江苏都督……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七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3)根据材料六、七,分析辛亥革命进行中,革命党人对于立宪派和旧官僚的态度反映了什么问题?立宪派和旧官僚“支持革命”的做法目的是什么?有人说辛亥革命最后是失败的,为什么?
2020-08-2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对中国民主进程进行过合理的设计,准备分三期逐步完成。后来“见让位于袁(世凯),便另订《临时约法》,集权于责任内阁,限制总统权力,且要袁立行宪政。”由此可见,《临时约法》
A.为限制袁世凯而制订B.有悖于民主共和精神
C.坚持了基本立法原则D.实现了民主宪政目标
2020-03-06更新 | 347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线下自测考试(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