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6 道试题
1 .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轨迹正确的是 (     
A.师夷-器物-制度-思想B.器物-师夷-思想-制度
C.师夷-器物-思想-制度D.器物-制度-师夷-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分别指的是
A.辛亥革命、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B.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后,世界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一种先进文明以“生存威胁”使其他文明不得不效仿它。”中国近代能反映这一历史现象的事件有
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洋务运动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D.②③④
4 . 史学界认为:“任何文化都由外在物质、中间理论与制度、内部心态三个层次构成的有机体。当两种文化接触时,首先容易相互发现的,是外在的物质层面;习之既久,渐可认识中间的理论和制度;最后方能体味各自的核心即心态层面。”近代前期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正是走过了这样的历程。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与心态层面”各指什么历史事件?
(2)分析从“物质层面”过渡到“制度层面”的原因。
(3)“心态层面”的主要内容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材料二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党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材料三   近二三十年来,多数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这是对1840年以来中国现代史基本线索的新概括。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洋务运动“剪断了一些枝叶”的表现。
(2)依据材料一回答辛亥革命为什么没有挖掉“树墩”?何以见得“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3)依据材料二回答陈独秀等人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进行了怎样的斗争?
(4)依据材料三的观点,你会对近代前期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任选一件从中华民国 成立至新中国成立的重要事件进行评价。
2013-02-23更新 | 5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广东省陆河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