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是《新青年》杂志(1915年9月—1926年7月)中出现的热词及其使用频度。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名次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七卷八卷九季刊不定期刊
时间1915年9月—1916年2月1916年9月—1917年2月1917年3月—1917年8月1918年1月—1918年6月1918年7月—1918年12月1919年1月—1916年11月1919年12月—1920年5月1920年9月—1921年4月1921年5月—1922年7月1923年6月—1924年12月1925年4月—1926年7月
文章篇数770631128
革命0.78%2.45%25.14%
科学0.76%1.55%2.66%
民主0.15%0.12%0.54%
平等0.26%1.02%0.67%
自由0.82%1.59%2.18%
注:本表使用频度,是语词出现次数与各期文章总篇数之比。表中数据是根据《新青年》电子版用词频率统计的。
A.《新青年》是近代中国革命性最突出的刊物
B.五四运动前的流行热词是“自由”“民主”“科学”
C.五四运动时期人们追求“民主”的热情高涨
D.后五四运动时期“革命”受关注程度明显提高
2023-10-1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新青年》中对民主观念类词汇(含民主、民治、德谟克拉西、德先生等)评价倾向频度数据。这种变化可以说明(     

时间

正面评价

中性评价

负面评价

合计

1915年9月-1918年6月

85次

63次

3次

151次

1918年7月-1921年4月

224次

125次

58次

407次

1921年5月-1926年7月

95次

180次

703次

978次

A.知识界对资本主义弊端认识加深B.新三民主义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发展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日益增多
3 . 如表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人物吴虞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重要文章统计。据此可知,吴虞(     
文章名卷次发表日期
《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2卷6号1917年2月1日
《读荀子书后》3卷1号1917年3月1日
《消极革命之老庄》3卷2号1917年4月1日
《礼论》3卷3号1917年5月1日
《儒家主张阶级制度之害》3卷4号1917年6月1日
《儒家大同之义本于老子说》3卷5号1917年7月1日
《吃人与礼教》6卷6号1919年11月1日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B.抨击专制制度及其思想根基
C.彻底否定传统封建伦理纲常D.主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024-03-01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东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统计,战前(19148月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得最快。

——摘编自《中国年鉴第一回》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

材料二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示意图(1917-1918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围绕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自选角度,提出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阐述清晰)
2024-03-0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人物之一吴虞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重要文章统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文章名卷次发表日期
《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2卷6号1917年2月1日
《读<荀子〉书后》3卷1号1917年3月1日
《消极革命之老庄》3卷2号1917年4月1日
《礼论》3卷3号1917年5月1日
《儒家主张阶级制度之害》3卷4号1917年6月1日
《儒家大同之义本于老子说》3卷5号1917年7月1日
《吃人与礼教》6卷6号1919年11月1日
A.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B.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必然要求
C.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尚未成熟D.传统文化不符合历史的潮流
2023-12-1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00年以后,绅士在城里办商会、学校,建立各种组织,结社非常普遍,“社会”极为普遍地成为其总称。从1902年起,报刊中“社会”的使用次数开始增加,逐渐取代更具有传统政治色彩的“群”。1903年,革命刊物《浙江潮》发表的《新社会之理论》一文,广泛使用近代意义的“社会”概念;革命党人陈天华在《苏报》上撰文,强调学生与“各级社会”不同,是“祖国存亡之关键”。1904年后,“社会”一词高度普及。伴随“社会”一词的风行,时人开始思考如何进行政治变革和社会改造。部分革命党员意识到自己是“中等社会”的代表,必须以“下等社会”为依托,为根据地,并自信有能力领导“下等社会”进行“有秩序之革命”。尽管“中等社会”并没有真正把“下等社会”发动起来,但他们领导的革命则是一个承先启后的历史环节。

——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整理

材料二“社会”一词的逐渐普及与社会主义的传播和革命思想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为同一历史过程。根据对《新青年》杂志的统计,1919年之前,“社会主义”一词总共才出现34次;1919年,“社会主义”的使用次数激增至104次;1921—1922年间高达685次。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其中写道:“自马氏与昂格思合著《共产者宣言》……大家才知道社会主义的实现,离开人民本身,是万万作不到的,这是马克思主义一个绝大的功绩。”在时代潮流的激荡下,先进知识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从这里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新希望。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初“社会”一词逐渐取代“群”的原因。结合所学,列举1911年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领导“有秩序之革命”的重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1919—1922年间《新青年》杂志中“社会主义”一词使用次数激增的国内动因。从社会主义理论的角度,简析“先进知识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的缘由。
7 .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最崇拜的人物”问卷统计中孔子得票数157位列第一,孟子得票数61位列第二,孙中山得票数17排位列第三,1924年北京大学“最崇拜的人物”问卷统计中孙中山得票数473位列第一,陈独秀得票数173位列第二,蔡元培得票数153位列第三。上述材料反映了北大青年学生(     
A.致力于变法图强B.坚定的革命信念
C.提倡自由和尚贤D.追求科学与民主
2023-06-22更新 | 245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诸暨市海亮艺术中学2023届高三6月选考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根据《中国近代现代出版通史》一书中的统计,民国最初五年里创办报刊平均每年91.4种,1917年至1922年六年中出版期刊平均每年271种。与此现象相关的是(     
A.民族资产阶级登上舞台B.一战时期欧洲列强放松侵略
C.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D.辛亥革命推翻满清政府统治
2023-02-26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靖江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种文化观从19世纪60年代初产生到戊戌变法前后30余年长盛不衰,成为清朝部分官方或非官方、主流派或非主流派文化人士尊奉的文化观念、准则与规范,辛亥革命以后逐渐式微。可以说,作为转型社会的一种文化模式,“中体西用”文化观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冲突的产物。

——摘编自袁钰《“中体西用”文化观的形成和发展——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时期》

材料二   1874年到1875年,洋务派代表李鸿章等人纷纷上奏要求进一步推广洋务运动,提出了“练兵、造船、简器、筹饷、用人”等自强新政的主张,引发了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一场论战。这场论战的实质是小农经济与工业近代化之争,进一步表明“西学”与“中学”的冲突已经进入一个较深的层次,同时也表明在封建制度下的中国,洋务运动必然失败和顽固派随时可以以任何一个理由抹杀一切变革的萌芽。

——摘编自曾永玲《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一场论战》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留美学生任鸿隽等人看到科技对抵御侵略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性,产生了创办科学期刊、“科学救国”的理想。回国以后,他们成立科学社,并于1915年1月创办《科学》杂志。《科学》杂志以“提倡科学,鼓吹实业,审定名词,传播知识”为宗旨。有学者统计,《科学》杂志共出版了32卷期刊共8964篇论文。在《科学》杂志刊行的35年间,科学社不断为其提供人员支持、经济援助和稿件支持;《科学》杂志则为科学社提供学术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使越来越多的学者为世人所知。《科学》杂志及科学社试图以西方科学知识和观念改变中国的落后局面,使科学融入社会的各方面,对近代中国的科技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郭静《<科学>杂志与近代中国科学观念的建构及传播》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体西用”文化观下中西科技、思想文化的交流与冲突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学》杂志得以长期发行的原因及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下表所示为新文化运动时期部分翻译家汉译作品翻译情况统计。据表可知,这些翻译家(     

翻译家

语言

翻译作品

陈独秀

法译汉

英译汉

德译汉

《妇人观》《社会主义思潮及运动》《殖民地与半殖民地职工运动问题之题要》

刘文典

英译汉

日译汉

《近世思想之科学精神》《美国人之自由精神》《进化与人生》《进化论讲话》

蒋光慈

俄译汉

《新梦》《列宁主义之民族问题的原理》《民族与殖民地问题》《苏联政治经济概况》
A.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B.以欧美启蒙作品为翻译来源
C.注重塑造现代价值观念D.对民主革命方式有了新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