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维新派在新建新式学堂之外,还对旧时书院进行改造,将其纳入新式教育体制当中,在合理利用原有的教育资源的同时,将维新思想广泛传播。政府兴办学堂经费不足时,便鼓励官员以捐助和民间集股的方式办学,亦由民智已开,不可抑遏。为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素质,维新派还掀起了办报馆、译西文、创学会、建社团的文化革命运动,向社会推广西学以促进整个教育改革事业的发展。

——摘编自郭田田《戊戌变法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材料二   民国初期是近代中国公民教育的产生发展阶段。在学习借鉴西方公民教育之初,不少学者强调,西方公民教育之思想不可完全移植于我国。商务印书馆和《中华教育界》杂志社等民间社会机构发表西方公民教育著作文章,顺应时代要求、自觉承担推动公民教育的重任。随着西方公民教育思想的不断传入,人们提倡将民主共和精神的培养作为公民教育目标模式构建的基础。

——摘编自朱小蔓、冯秀军《中国公民教育发展观脉络探析》

(1)据材料一,概括维新变法的教育改革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作用。
(2)据材料二,归纳民国初期公民教育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特点的成因。
2024-01-24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现代化潮流浩浩荡荡,中国的现代化在探索中前行。   

材料一   中国现代化的最初启动可以上溯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自强运动。从十九世纪后期的世界发展来看,以内燃机和电动机带来的“电工技术革命”正以新的力量推动现代化的第二次浪潮。从国内形势来看,这时正处于一次全国性农民运动的平息与社会恢复时期,对外贸易大都是顺差,对外关系也有新近的调整 (只有中法关系趋于恶化)。这正是幸存的清王朝得以推动改革的有利时机。在陈腐土壤上,嫁接若干近代工业的植株,其前景虽然未必美妙,但启动了中国早期由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工业化进程。

材料二   梁启超曾把近代国人的思想发展归纳为三个阶段: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觉得外国的船坚炮利确是我们所不及,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自从甲午败于日本,想到堂堂中国衰败到这田地,都因为政制不良。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十九世纪后期中国“自强运动”面临的“有利时机”。结合所学,指出在这场运动中最初创办的工业企业所体现的现代化因素。
(2)根据材料二,近代国人为解决“器物”“制度”和“文化”上的不足进行了积极探索。结合所学,各写出一个对应的历史事件;从中任选一件,概述其历史作用。
2023-12-08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大兴精华学校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新青年》的同人中,曾经有一个共识,就是二十年内只谈文化,不谈政治。这个主张是胡适提出来的,凸显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色彩,而不是一场社会革命运动。

——叶曙明《重返五四现场》

材料二   我们到了19世纪遇着空前未有的变局。在19世纪以前,与中华民族竞争的都是文化不及中国、基本势力不及中国的外族。到了19世纪,与中国抗衡的是几个以科学、机械及民族主义立国的列强。我们在道光年间受了重大的打击,但仍旧不觉悟,不承认国家及民族的危险。……直到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有同治初年由奕䜣、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这个运动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甲午以后,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第二个方案。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等到自强、变法、反动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推动“思想启蒙”的史实及当时“思想启蒙”的旗帜。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其中主要的“救国救民的方案”,并归纳这些方案体现的共同时代主题。
2023-10-16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必修)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五世纪的意大利,不仅思想变,乃至行为亦无一不变。研究文艺复兴应注意不能专注意大利,意大利因为文艺复兴之源,然而欧洲其他诸多地区取得之成就亦大有可纪者。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断,是新型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摘编自蒋百里《欧洲文艺复兴史》

材料二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是世界近代史上两大思想运动,都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做了思想上的准备。如果说文艺复兴反对的是天主教神学思想,所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的话,那么启蒙运动反对的则是封建专制主义,所追求的是自由平等。当然,现世的幸福和自由平等,资产阶级都是以全人类的名义提出来的,尽管他们实质上着眼于狭隘的阶级利益。

——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篇(上)》

材料三   胡适一直将“五四”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称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他将中国的文艺复兴的内涵丰富为检视传统和创造新质两方面,不仅包括文学运动和语言运动,还有整理国故、思想变革、新人生观、发展学术和科学研究等内容。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对传统的批判、胡适“大胆假设”的怀疑思维、鲁迅批判吃人礼教,都带有“启蒙的色彩”。白话文运动也是“明白清楚的启蒙精神的流露”。

——摘编自王本朝《“文艺复兴”与“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学运动的身份认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欧洲文艺复兴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的发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的文艺复兴”呈现的特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轰破了国人几千年“天朝上国”的迷梦。至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既要面对“发逆”之患,还要应对“洋人”之灾,困顿之势,尤若重病之躯,举步维艰。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材料三   人们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欲图根本之变革”,必需改变国民性,必须发动一场思想运动,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摘编自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举步维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图中代表人物为救亡图存进行的重要探索及共同结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们发动这场“思想运动”的原因并指出主要内容。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基本路径。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主要是指明中叶后,我国社会孕育和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后早期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社会政治思想。其基本特征是,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持怀疑和批判态度,要求开明政治,倡导平等和民主;一反过去封建时代的经济思想,主张工商皆本,重视货币,要求平均土地等;不屑于空谈性理,在一切社会文化领域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由此形成的一套具有时代和民族特色的中国人自己的启蒙思想理论。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家,均有很深的自然科学造诣,在极为丰富的科学思想中,蕴含着启蒙的精神。

——摘编自张华荣《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简论》

材料二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题之一就是提倡民主、反对专制,陈独秀明确提出:“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之上,新文化运动的崛起促成革命力量的成长也是很合乎逻辑的历史发展必然。恳昧和迷信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新文化运动旗帜鲜明地反对愚昧和迷信,提倡科学,运动的口号之一就是“赛先生”,通过尊崇自然科学法则,培养科学精神,反对封建礼教、旧思想和旧文化对人性的束缚,主张科技救国。但同时,新文化运动也有其不足之处,胡适、陈独秀、鲁迅和李大钊等人深受西方教育的影响,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等都高人一等,这也导致阳春白雪的理论很难深入劳苦大众,运动也只能流行于精英阶层之中。

——摘编自姚天琪《西方思想解放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人文思想的比较与对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清早期启蒙思想产生的背景并概括其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清早期启蒙思潮与新文化运动的异同点。
7 .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文化传承的平台,学校发展铭刻着时代的烙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简明学制图

——摘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注:国子学:最高学府,招京朝七品以上子孙为学生。太学:招八品以下子弟或平民优秀子弟为学生,主要学习儒家经书、《黄帝内经》《道德经》《庄子》等。辟雍:太学分校。四门学、广文馆:准备参加科举的预备学校。武学:宋朝始设,为应对外患培养军事人才。律学:设断案和律令两个专业。书学、画学:主要学习书法、绘画专业课程及《论语》等理论课程。

材料二   18987月,光绪帝批准总理衙门上奏的《大学章程》,置仕学院。12月京师大学堂开学,设诗、书、礼、仪及春、秋六科。1899年,中西并学,除经史外,开设算学、格致、化学及英文、德文、法文、俄文、日文等普通课程,另立史学、地理、政治专门讲堂,为中国近代国立大学教育的开端。1902年,师范馆开学招生,甄拔各省绩学之士。振兴实业为其办学宗旨之一。1907年,进士馆改为法政学堂。1909年,始筹办分科,设经、法、文、格致、农、工、商七科,各科俱以预科及译学馆毕业学生升入,近代意义的大学初具规模。1912年,改称北京大学,总监督改称校长。1917年,蔡元培任大学校长,整顿校规,祛除弊习,停办工、农各科,专办文、理、法三科。全校学生增至两千人,校中又创设各会、如进德会、哲学会、理科化学演讲会、雄辩会、体育会、技击会、阅书报社、学生储蓄银行、消费公社等。

——摘编自《北大简史:京师大学堂到21世纪的北京大学》

(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朝官学教育的特点。
(2)阅读材料二,对北京大学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的重要思想解放运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激进民主主义者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坚决反对专制政治。激进民主主义者提倡科学就是要反对信、盲从。他们运用近代自然科学知识来反对鬼神迷信,批判“君权禅授”“祸福天定”等谬论。随着运动的发展.激进民主主义者把斗争的锋芒指向被历代儒家学者不断发展了的以维护封建专制为基本内容的孔子学说。在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还提出了提倡白话文、打倒文言文,提倡新文学、打倒旧文学的口号。从1915年到1919年,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的世界观基本上还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这给运动带来了严重弊端,如没有在群众中普及、没有跟政治运动紧密结合起来、形式主义地对待文化问题等。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材料二   在以效法西方近代文明为宗旨的新文化运动过程中,陈独秀、胡适等主流派人物夜以继日地传播日新月异的西方知识和文明,他们所主张的新文化类同于西化。而西化与反传统实为一体两面:不但要“打倒孔家店”“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更有“废除汉字”“改良人种”等极端主张。梁漱溟后来批评说:“有人以五四而来的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其实这新运动只是西洋化在中国的兴起,怎能算得中国的文艺复兴?若真中国的文艺复兴,应当是中国自己人生态度的复兴。

——摘编自方维规《何为启蒙?哪一种文化?——为纪念新文化运动百年而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者批判儒家思想的基本原因,并说明新文化运动的实质。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文化运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梁漱溟的观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新文化运动。
9 .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提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制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魏源著《海国图志》的目的和张之洞在近代中国所面临形势问题上的认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最重大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2021-01-18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中学等三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就其反对宋明理学来说,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程、朱、陆、王猛烈抨击,不遗余力……他们一反理学传统,把注意力从天上转向人间,从内心世界转移到客观现实。可是,当时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进程还没有为思想家开辟出更加广阔的天地,他们研究和探索的对象仍然是狭窄的,仍然是儒家经典和封建制度。

—摘编自苗扬《浅议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材料二   五四运动前期,陈独秀勇敢地高举科学与民主的大旗,发表了《敬告青年》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等许多文章,对封建复古作了猛烈的抨击,并为了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而致力于人格问题的研究。他认为,"伦理思想,影响于政治,各国皆然,吾华尤甚"。人们在文化、经济、军事和政治等方面的觉悟,都不是最后的、最高的觉悟。只有"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摘编自徐少锦《"五四"前期陈独秀的伦理人格思想》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探索,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他们的探索对象仍然狭窄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前期陈独秀的思想探索,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陈独秀倾心于这种探索的时代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