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中期,中国劳工远渡重洋到美国,这让他们极为不安。第一份由美国人撰写的针对中国城的详细报道,也许就出自马克.吐温之手。他所观测的中国,混合了茫然、哀伤与恼怒。当他一面抗议似乎含有种族歧视味道的社会风气时,一面却又不自觉地表现出了歧视的态度。

赛珍珠的长篇重说《大地》三部曲正面描写了中国农民的生活以及他们与土地的关系。

赛珍珠笔下的中国农民的形象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震撼。许许多多美国人正是通过赛珍珠的小说了解到中国,对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解囊相助。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深入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实地走访。三个月后完成了《红星照耀中国》。1937年,此书在英国出版,轰动了西方世界。红军的伟大形象被树立起来,一批批年轻人从各地开赴延安。美国总统罗斯福读这本书后,三次约见斯诺,听他讲述对中共的视察情况,并调整了美国的对华政策。

——摘编自张威《1930—1980,中国形象的世纪变迁》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 . 2017年,教育部发函要求将现行教材中“八年抗战”的表述改为“十四年抗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明确,有利于全面了解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的全过程。

第二,“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明确,有利于理解日本侵华本质的危害。

第三,“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明确,有利于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意义。

——摘自朱汉国《试论明确“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意义》


任选材料中的一条意义提取论题,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2020-05-27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口号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下表是近代中国部分口号。

时期口号
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师夷长技以制夷;“自强”“求富”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实业救国;扶清灭洋;变法革新
二十世纪一十年代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德先生赛先生
十世纪二十年代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向前进;打土豪、分田地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全民族团结起来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定的论题进行简要的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抗日战争与中国现代化进程关系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在现代化的视野中,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在经济上,极大地减少了中国经济的存量,延缓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在政治上,使国民党集权变成了现实,极大地增加了中国人民在此后争取民主的成本和代价。另一种观点认为,虽然日本的侵略极大地破坏了中国原来的现代化进程,但又使得新的现代化进程悄然开启。在政治制度方面,使进步力量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从此独裁在与民主的较量中很难占到上风;在社会改造方面,出现了新民主主义的雏形;经济方面,虽然战时经济体制变革带有明显的被迫性,但从客观上看都包含了现代化因素。

——摘编自虞和平《2008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证。(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情况(一大至七大)

会议

时间

地点

介绍

一大

1921年

上海


嘉兴

建党;通过党纲、宣言;强调与第三国际的联系。

二大

1922年

上海

制定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三大

1923年

广州

讨论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

四大

1925年

上海

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五大

1927年

武汉

批评了陈独秀错误,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及建立革命武装未能作出回答。

六大

1928年

莫斯科

认真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解决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与革命性质问题,提出了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

七大

1945年

延安

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数据库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综合分析建国前中国共产党的历次会议,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19-12-23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一中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2015年时值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中国邮政特别印制了13枚邮票加1枚小型张,以此向庆典献礼。13枚邮票的内容,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及相关历史背景。其中《滇西抗战纪念馆》(如图所示)的邮票志号为2015—20-13。滇西抗战,对云南之于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中国之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都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如果让你设计抗战胜利纪念邮票一枚,你如何设计?请参考《滇西抗战纪念馆》,写出你设计的作品名称(或主题),并说明设计理念及历史依据。(要求:题明确,命名简明扼要,史实清楚,说明充分,逻辑严密。)
2019-11-11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记述出处
1937年7月7日晚上,有人对正在京郊外卢沟桥上演习的日军进行炮击。……同年8月,在外国权益所集中的上海,有二位日本士兵被人射杀,中日两国为此进行了全面作战。2001年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
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一(2007年第三版)


上表是中日历史教材对中日战争的记述,据此提取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要求:提取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分析的理由充分,史论结合。)
8 . 2019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4周年,中华民族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阅读材料:

请答题:试从上图关键词中任选三个,提炼一个主题,并对该主题进行论述。(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19-09-03更新 | 336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6届湖北武汉华中师大一附中等八校高三上第一次联考历史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曾经有过多次的沉沦与复兴。中国的复兴,绝不是一帆风顺的,过去是这样,将来也会是这样。中国最近一轮的复兴,不是21世纪才提上议事日程的,而是过去一个世纪艰苦卓绝努力的延续。有学者认为,在20世纪的中国复兴出现过三波浪潮,现在正处于第三波浪潮的上升阶段;相应地,便有三个谷底——1900年、1933年、1976年,和两个波峰——1922年、1945年。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选取20世纪中国复兴浪潮的某一阶段,围绕“沉沦”或“复兴”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说明:可以就材料中的阶段划分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其进行修改、补充或否定,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论述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19-06-08更新 | 6339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新课标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