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9 道试题
1 . 1878年10月,德意志帝国议会通过法令,对工人阶级为主体的社会民主党活动进行打压和限制。自19世纪80年代初,则开始介入雇佣工人的风险保障问题,先后通过《疾病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等防止工人陷入赤贫的法律法规。这一转变说明了(       
A.资产阶级调整统治策略B.建立福利国家成为主流
C.帝国完成统一实力大增D.德国代议制的成熟完善
2024-02-25更新 | 13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高考备考精英联赛调研)历史试题
2 .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分裂动荡导致专制权力产生B.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C.武力夺取政权有利于国家统一D.君主专制是国家统一的决定因素
2024-02-11更新 | 330次组卷 | 184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南周口商水县一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3 . 《清史列传》记载:康熙时靳辅(河道总督)奉旨修治黄河,其河务谋略大多出自幕客(官员私聘秘书)陈潢之手。但“胥吏之舞弊,必情乎幕客之勾通”,因此“废幕”的呼吁不断。清朝中后期,包世臣上书,主张通过考试的方式来选拔秘书。这表明,清朝秘书制度(     
A.符合推进社会治理需求B.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
C.成为官员选拔重要途径D.是吏幕勾结贪腐的源头
4 . 顺治十八年(1661年)规定,出巡官员进入巡察地域“入境三日内,将御史出巡禁约及皇帝有关敕谕誉黄刊刻,每一司道发十张,每一府州县各发十张,遍示城乡绅士人民。如不刊刻、不遍示,经都察院举劾,即以违旨论处。”清政府此举旨在(       
A.限制官员活动范围B.了解地方民情
C.扩大监察官员权力D.加强中央集权
2024-01-30更新 | 94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高考备考精英联赛调研)历史试题
5 . 下图是1928年大学院审定供初小学生使用的三民主义教育课本节选。据此可知,国民政府(     

A.意在激发民族意识B.收回部分关税主权
C.宣布废除国内关税D.主张扩大贸易出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219世纪20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中国外国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1915年,袁世凯复辟
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
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成立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1917年11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据《中外历史纲要(上)、(下)》整理

请从表中提取具有内在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信息,从中提炼出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史实准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533年,亨利八世通过了《禁止上诉法案》,将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之间的司法联系完全断绝。1534年,《至尊法案》使英格兰国王拥有了对英国境内所有教职进行任命以及教义修改的至高权力。1536年,国会通过《小修道院解散法》,宣布解散岁入在200镑以下的小修道院,其动产、不动产均归王室所有。英国的这些措施(       
A.说明社会等级结构发生根本变化B.旨在满足资本主义发展要求
C.对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D.促使国王与议会实现了结合
8 . 岳麓秦简记载:“殴泰父母,弃市;奊訽詈之,黥为城旦舂。”意思是殴打祖父母要被在闹市处死刑;辱骂祖父母要被在脸上刺字,男犯人要罚去筑城,女犯人要被罚舂米,“城旦舂”的执行为无期。这可用以说明当时(     
A.平民劳役繁重B.法律制度繁杂C.律令的儒家化D.保护弱势群体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                                                                                                       秦朝                                                                    元朝

材料二   由于气候、海拔、水源、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直接影响着人口聚落的分布,而政区设置的目的在于有效管理人口和其他经济要素,因此政区设置的空间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中国的行政区划历经2000年,一整套完整的行政区划体系在清代的政区改革中形成,并且更加规范和稳定。从春秋时期开始,中国政区体系经历了两级制到多级制、再到两级制的两次历史大循环。清朝入关之初,民族矛盾尖锐,南明势力尚存,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抗击沙俄、屡征准噶尔、青海等战事使顺治、康熙无暇大规模调适全国行政区划体系,只能对个别县级政区进行针对性修整。顺治—康熙两朝开拓疆土、稳固政权,为雍正大规模调整行政区划奠定了良好基础。雍正帝与督抚密切配合,对全国各地的行政区划设置有系统的顶层设计,进行了大规模的行政区划改革,全国行政区划体系得以趋向成熟。朝廷从战略角度设府以促进直隶、东北以及蒙地交汇地带的开发,推动土司地区的改土归流和政区一体化进程,也是在朝廷弹压地方和加强集权的驱动下完成的。

——摘编自赵逸才等《清代县级行政区划调整的时空变动与演化机理》

(1)指出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2)概括材料二中清代县级政区变动的影响因素。
2023-12-28更新 | 4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沈丘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加强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05年,清廷颁布《各学堂奖励章程》,根据毕业考试结果获得相应的奖励出身,如高等学堂毕业生授予举人功名,中学堂和高等小学堂授予生员功名,官府根据不同情形分别予以选录。此举(     
A.体现科举制的强大生命力B.导致新式学堂名存实亡
C.意图争取立宪党人的支持D.利于减轻教育改革阻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