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65 道试题
1 . [近代士绅阶层的变迁]

材料一   经历过太平天国运动之后,针对士绅在地方影响力扩张的结局,清廷采取了相应的举措。湖北武昌府知府李有棻在武昌举办保甲总局时,将原来游离于保甲制度之外的士绅纳入重建的保甲体制之内,使之“职役化”,除履行维护地方治安的主要职能外,还承担兴办桑麻、水利、族学等地方事务。受湖湘理学浸润的湖南士绅具有强烈的道德感和关心乡土社会秩序的情怀,使得湖南士绅群体在中国社会仍是一股维护传

一摘编自陈锋等主编《明清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

材料二   20世纪初,随着那些能适应社会变化的士绅向城市的流动和新式知识分子在城市的滞留,一向把持基层政权的士绅阶层失去了基本的力量补充。一些对西学难以适应、抱残守缺的士绅,一旦将他们的无能、迂腐和堕落暴露在乡民面前,其树立起来的表率榜样形象就会顷刻间土崩瓦解。传统时代基于文化、身份之差而形成的乡民对于士绅的敬畏,蜕变为基于权力压榨而形成的对“劣绅”集团的社会性忿恨。农村矛盾的激化普遍以“绅民冲突”为内容展开。辛亥革命后,随着近现代化理念在政治制度层面日益渗入,士绅阶层开始分化转型。“五四”时期,士绅阶层作为封建专制主义代表被推上了历史审判台,遭到了以鲁迅为代表的作家群的强烈批判。大革命时期对地方土豪劣绅的惩治,席卷南方各省。

——摘编自李涛《士绅阶层衰落化过程中的乡村政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清政府对待士绅阶层的策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士绅阶层历史地位的演变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今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T8联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压轴(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05年起,上海工商界人士先后成立沪学会体育部、商业体操会、商余学会、商学补习会、沪西士商体操会,时称“五体育会”,其成员以工商店主、职员为主,还包括一部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经常进行徒手操、体操、田径运动、兵式操练等锻炼内容。这表明,近代中国(     
A.体育观念趋于成熟B.劳工阶层政治意识觉醒
C.强国御侮思想盛行D.商人反帝爱国思想萌发
今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T8联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压轴(二)历史试题
3 . 《法国民法典》在全面系统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同时,做到了文风简略、通俗易懂。它既是法国妇孺皆知、皆懂的法律,也是法学家竞相研读的制度,而且还因为其文字优美,又是文学家鉴赏的文本。它没有总则部分,没有过多的抽象的法律概念;很少有弹性条款,法官裁量的余地不大。这体现了《法国民法典》的突出特点是(     
A.稳定性和适应性B.妥协性和综合性C.短暂性和现实性D.实效性和实用性
4 . 在英国,二战后政府部门最高层次的常务次官,由高级的、高资历的常任文官担任。撒切尔夫人上台后采用“掺沙子”的做法,适当地改组常务次官的人员结构。如将她的秘书惠特摩直接任命为国防部的常务次官,任命庇特·密特业为财政部首席次官。据此可知(     
A.“政治中立”的传统原则被破坏B.传统文官制度出现重构趋势
C.高级文官一统天下被彻底打破D.政务官的专业能力得到重视
5 . 魏晋时期,州郡拥兵,刺史、郡守多带将军号。同时,以军将为都督,或都督一州、数州、一郡、数郡,而都督兼领州刺史、郡太守,既统军事,又理民政。这表明魏晋时期(     
A.职官设置双轨制B.政权更迭频繁C.地方政权军事化D.中央集权加强
7日内更新 | 17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T8联盟高三下学期压轴考试(一模)历史试题
6 . 宋明乡约注重道德教化,通过定期聚会表彰善行、纠正恶行来提高民众的道德修养,聚会议事注重道德理性原则。乡约在治乡实践中逐渐与保甲、社学、社仓等治理方式结合,统合处理赋税收缴、治安维护、百姓教育、灾困救济等事务。材料表明(     
A.乡约的功能发生重大改变B.基层治理的成效更加明显
C.宋明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D.官府和民间协同治理基层
7日内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荆荆随恩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粉壁是宋元时期政府传布政令的重要载体,一般位于衙署、寺观、通衢、闹市等流动量较大的人群聚集处。此举(     
宋元时期关于粉壁内容的部分文献记载
出处描述
《苏轼文集》愿公明以告诸邑令佐,使召诸保正,告以法律,谕以祸福,约以必行,仍录条粉壁晓示,且立赏召人告官。
《宋会要辑稿》今欲县委县丞, 如均税事体,置丁税一司…仍抄录人名, 逐乡置粉壁,大字书写, 晓示通知每岁一易。
《通制条格》(元)违犯之人,初犯痛行断最,于门首泥置粉壁, 书写过名。若三年改过,许令除籍。
A.推动了乡约与法律的合流B.维护了基层社会稳定
C.完成了法律的体系化建构D.提升了社会治理能力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昌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8 . 【改革与革命】

在社会历史进程中,革命与改革具有决定性意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确定了社会革命与改革的辩证关系,赋予了它们各自科学的理论内涵。革命,是社会进步的特殊形式。任何类型的社会革命,都能直接地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革命只有在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转变的关节,点上才发生,是有特定的历史条件的。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普遍形式。社会改革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转轨换型,另一种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备,具有革命性意义的除旧布新。

——摘编自张艳国《革命进程》

阅读材料,任选角度,提出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7日内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三模)历史试题
9 . 【中国共产党的宪法探索之路】

材料一   1930年前后,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全国已创建了大小十几个革命根据地。共产国际多次指示中共中央建立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鉴于此,193111月,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召开中华苏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选举产生苏维埃中央政府,并通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埃共和国土地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等法律文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中国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和他们的家属,不分男女、民族和宗放信仰,在苏维埃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等。

——摘编自龚书铎主编《中国近代史(19191949)》

材料二   1954年宪法作为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毛泽东评价它“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但还不是完全的社会主义宪法,它是一个过渡时期的宪法”。1954年宪法总结了自民国时期以来中国立宪的历史,借鉴了当时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特别是苏联的宪法,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与超越。1954年宪法所确立的宪法政治架构与体制,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政治之基本框架,我国之后的宪法政治体制皆以此为基础。

——摘编自范进学《1954年宪法实花及其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制定的背景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4年宪法颁布的背景和影响,并谈谈中国共产党的宪法探索之路给你带来的启示。
7日内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937年11月,《陕甘宁特区政府民主选举运动宣传大纲》指出:“我们这里是全国最民主、最自由的区域,所以我们要从这次特区政府选举运动中,使特区成为全国抗战与民主的模范区域,去影响与推动南京政府及旧式军队的改造,去争取抗战的胜利。”这一精神的贯彻有助于(     
A.践行新民主主义理论B.推动全国范围内的民主进程
C.巩固各级苏维埃政权D.建立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