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41 道试题
1 . 法国政治思想家博丹(1530—1596年)认为,国家起源于家庭,是“主权力量对无数家庭及共同事务的公正处理”,是民族利益的集合整体;国家政权属于国王和议会,应当按照法律进行治理。据此推知,当时欧洲(     
A.法治观念深入人心B.代议制民主得到扩展
C.民族国家正在形成D.世俗王权已超越教权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2 . 明初,政府规定由吏部和都察院对布、按二司进行考核;1466年,吏部却规定巡按御史有权考核布、按二司;1493年,进一步确立了巡按御史参与地方官吏考核的制度;到1495年,又规定如无巡抚,巡按御史即可对布、按二司自行考察。上述变化(     
A.有利于强化中央权威B.保证了地方监察效能
C.易导致地方士风衰败D.拓宽了行政治理渠道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如表为商周时期的赐贝情况。商周赐贝仪式的变化表明(     
主持者场合对象
商王祭祖、宴飨等多为陪同王臣,未见外服诸侯。
周天子政治性大祭祀、大射礼四方诸侯、宗室贵族、内服王官。
A.王权逐渐实现高度集中B.贝的货币实用功能增强
C.商朝时礼乐制度已形成D.等级统属关系强化扩大
7日内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有日本学者提出:“官僚制度的发达和完备以及文字的统一,使文书行政在中国古代成为可能。”而《后汉书·刘陶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州郡忌讳,不欲闻之,但更相告语,莫肯公文”。由此可推知,秦汉时期文书行政(     
A.在基层的执行颇为严格B.促进了汉字的普及推广
C.推动了邮传系统的建设D.利于维系中央集权制度
5 . 《美国文官法》规定: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这规定:(     
A.文官不参与政治B.影响了政府工作效率
C.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提高D.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6 . 20世纪初,晚清政府为了挽救危局曾进行了一系列努力,表4为其采取的部分举措及各地的反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举措一举措二
1910年春,军咨处通知各省督抚,拟派参谋官督理军务。海军处也电令驻泊于各省的军舰,不得擅离驻地。是年9月,陆军部咨文各省,以后各省的军需,一律由中央统筹拨给,地方督抚不得再行就地筹饷。年底,清廷又采纳载涛的建议,将从前总督例兼兵部尚书,巡抚例兼兵部侍郎(后改为陆军部大臣、副大臣)的惯例,一律取消。除汉族督抚群起反对外,愤起抗争的满蒙官员亦不乏其人。东三省总督锡良一改过去满蒙督抚绝不轻易联衔上奏的惯例旧制,联合各省督抚电奏清廷:“督抚对于新军亦宜仍带兼衔,俾得节制调遣,以备变起非常,因机应付。”1911年皇族内阁成立后,军咨府再次提出遣派军咨使管理各省负责练兵事务的督练公所。云贵总督李经羲首先致电军咨府称,如果实行军咨使监视各省军务而不受督抚节制,那就请朝廷将各省的督抚一律裁撤,否则不予承认。陕甘总督长庚、陕西巡抚恩寿等满族督抚,也出面参与联合电驳,共同抵制军咨府这一计划。

——王开玺《晚清变局》

史界认为,辛亥革命前,清政府已丧失了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上述观点。
7日内更新 | 12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7 . 英国工党1910年1月在议会选举中的选票刚刚超过50万,1918年还不到225万张,1922年上升到4236733张,1924年更升到5487620张。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英国(     
A.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B.国家干预经济的成效
C.工人阶级觉悟的提升D.战后社会经济的凋敝
7日内更新 | 18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拓,谓后为跋,故以为氏。

——摘自魏收《魏书·序纪》

材料二   柳宗元:“文皇(唐太宗)南面坐,夷狄千群趋。咸称天子神,往古不得俱。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

——摘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三   “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

——摘自《辽史·百官志》

“法《春秋》之正始,体大《易》之乾元。”“虽在征伐之间,每存仁爱之念,博施济众,实可为天下主。”

——摘自《元史·世祖本纪》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边疆民族对中原地区文化认同的表现形式,并简析其主要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中国文化认同不断发展的深远影响。
9 . 魏晋时期,更易书写、保存与运输的纸张取代了秦汉时期的简册书成为古代户籍的书写载体。户籍也从乡里制作,正本留乡,副本呈报至县,转变为县廷制作,上报至中央户部,中央拥有了对户籍的最终审核权。这一变化(     
A.致力于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B.保证了政府征发赋役的来源
C.有助于强化统治者控制基层D.引发了基层管理权力的上移
7日内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中学联盟高三下学期考前模拟冲刺大联考历史试题
10 . 在秦汉乡里社会中,政令从基层组织传至广大民众是政令传播的最后一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县道丞,令史、【乡部啬】夫【发征黔】首,布大书市门、离乡市门壁,令黔首(老百姓)智(知)毋巨(炬)罪。

——《岳麓书院藏秦简(六)》

材料二   知令重,写令移,书到,各明白大扁书市里、官所、寺舍、门亭、隧堠中,令吏卒民尽讼(诵)知之。且遣郭吏循行,问吏卒凡【不】知令者,案论尉丞、令丞以下。毋忽,如律令。敢告卒人。

——《敦煌汉简》

诏书必明白大书,以两行著故恩泽帽书。无嘉德,书佐方宜以二尺两行与嘉德长短等者以便宜从事,毋令刺史到,不谨办敌案,毋忽。

——《敦煌悬泉汉简释粹》

太守(黄)霸为迪操鼠炎,分部宣布诏令,令民戚知上意。……然后为条救,置父老师帅伍长,班行之于民间,訪以为善防奸之意。

——《汉书循吏黄霸传》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秦汉政令传播的异同。
(2)说明秦汉时期为何如此传播政令?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中学联盟高三下学期考前模拟冲刺大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