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38 道试题
1 . 雍正四年(1726年),朝廷要求各省推行保甲法,拣选宗族中的人士为族正;道光时期,相关律例赋予族长、绅士以“捆送”族人权力。金田起义后,清政府要求乡绅办团练,形成“族团”以维护治安。据此可知(     
A.清朝中央集权统治不断强化B.宗族族长获得地方的治理权
C.宗族在基层治理中作用加大D.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统治
今日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天一大联考·齐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联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劝学歌

如图为1909年,山东省滨州学务公所编写的《劝学歌》。

当今停止科举,遍立各项学堂。初等实为基础,学科部有定章。修身读经讲经,国文算术亦详。历史地理格致,体操身躯坚强。五年照章毕业,学问书算优长。纵然不愿仕进,仅足持家营商。若是求取功名,宜入高等学房。资格不求甚高,但能作文数行。愿入即速来入,无须观望彷徨。监督教员学董,翘起学务改良。平日谆谆告诚,煞费无限周章。谕令努力为学,不必修饰服装。休染下流恶习,举动有乖义方。书物均须爱惜,切勿任意毁伤。堂长教习勤谨,常戒请假抛荒。四年学成毕业,得奖声显名扬。我今还有数语,奉告五路四乡。但愿学生父兄,临行谆嘱勿忘。务令循规蹈矩,莫教习气嚣张。学校家庭兼育,行看材储栋梁。凡我州人子弟,勿负劝勉周详。

——据《直隶教育官报》(1909年第20期)

结合所学知识,以“《劝学歌》赏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今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康熙赈灾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京师东部地区发生了一场特大地震,给京畿地区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当日,康熙谕大学士,“地震倾倒民居,朕心悯念,至于穷苦兵丁,出征在外,房屋毁坏,妻子露处,无力修茸,更堪悯恻。可敕该部、行令八旗都统、副都统、参领,亲行详察,毋致遗漏……两邻十家户,有互相存恤之义,可协助修理。如官绅富民愿捐资为贫民修理房屋者,该管官酌量奖励。其令督察院五城御史遵行”。

◆当日,康熙召集臣僚曰,“兹者地震之变……盖由朕躬不德,敷治未均,用人行政,多未允符,内外臣工,不能精白乃心,恪尽职掌,或周上行私,或贪纵无忌,或因循推诿,或恣肆虐民,是非颜倒,措置乖方,大臣不法,小臣不廉,上干天和,召兹灾告"。

◆九月十三日,康熙谕礼部,“前以地震示警,朕恐惧修省,夙夜靡宁,已经遣官虔告郊坛,乃精诚未达。迄今时复震动未已,朕心益用悚惕。兹当度诚齐戒,躬诣天坛,亲行祈祷,尔部即择期具仪来奏特御”。九月十八日,“上以地震,率诸王文武官,诣天坛祈祷”。

◆十二月初六日,康熙“免直隶顺天等府属五十七州县卫本年分水旱等灾额赋有差。又发仓库银米,赈济饥民”。

——摘编自田帅保《清康熙十八年(1679)三河—平谷地震及赈灾研究》

(1)提取材料信息,说明康熙赈灾所体现的治理理念。
(2)概括康熙赈灾措施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今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认为,中世纪的西欧具有三个历史性特质(如表)。该学者意在说明中世纪西欧(     
否定性拒斥帝国形态,否定拜占庭为罗马帝国正朔与东正教为基督教正宗
生成性生产自我系谱,基于地域族群共同体的表达
排他性区隔其他族群,以方言打破了拉丁语“大一统”的格局
A.集权程度相对有限B.蕴含民族国家形成的要素
C.传统文化逐渐消解D.出现王权与教权并立格局
今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西周至春秋早期,各地青铜礼器组合非常相似。春秋中期则发生了以下变化(如表)。这些变化反映出当时(     
地域青铜礼器组合
秦地盘、篮、就、壶、垂为主,少见敦、铷
楚地张、置、盖、浴击、盘为主,罕见颇
中原地区敦、铷、盘、医为主,罕见理
A.青铜技术的进步B.区域发展不平衡C.等级制度的瓦解D.政治秩序的变动
今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6 . 清朝允许地方官员自由聘用平民身份的幕友,以类似家庭教师的身份实际参与政务,但是严格限制官员举荐自己的幕友为官,并不时对敢于挑战这一规定的高级地方官员施以重罚。这些举措意在(     
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B.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C.防范地方势力发展D.便于官吏监察考核
今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表为唐前期京官兼任地方官的状况表。据此推知,唐前期(     
道名数量道名数量
关内道25陇右道6
河南道25山南道5
河北道16剑南、岭南道3
河东道17淮南道1
A.治国理念出现显著变化B.科举选官制度功能弱化
C.地方官员行政能力匮乏D.政治经济中心仍在北方
今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同一种制度,在不同的时期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会有不同的影响。在初创时期,它可能是一个好制度,但由于社会条件的变化、形势的变化,到了后期,它如果不随之调整,就有可能走向反面。

——摘编自冯钺《近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轨迹》

材料二   中国古代重大制度在不同时期的表现

政治制度初创时期后期
分封制周王是天下共主,诸侯要定期向周天子进贡、服从命令、拱卫王室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废除丞相制度,增设军机处
科举制度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后又增设武举和殿试

(1)请补写出材料二表中①、②、③的内容。
(2)任选材料二中的一项政治制度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9 . 宋代“商人可以送其子弟进入官办的州县学就读;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和出任官职;可以通过向官府进纳钱粟而跻入仕途……”。这表明宋代(     
A.商业政策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B.商人群体的阶级属性发生了变化
C.文化水平影响了商人的社会地位D.社会环境有一定的开放包容性
10 . 秦朝对巴蜀地区的板栖蛮夷实行“顷田不租,十妻不算”(一户免其一顷田之租税;虽有十妻,不输口算之钱)的优待政策。汉朝进一步减轻少数民族役职负担,缩减土司祭酬费,延长牧民隔年休耕时间,改善民生。这些措施(     
A.实现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有效治理B.促进了边疆地区与内地的友好交流
C.有利于边疆地区人口增长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的开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