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部分年份《泰晤士报》涉华报道高频词

年份

关键词及其出现次数

1921

日本(176),日本人(150),会议(九国公约会议)(106),远东(81

1949

共产主义(336),政府(261),英国(226),共产党(191),民族主义者(187

1971

联合(172),北京(170),美国(99),国家(97),击败(75

1972

美国(139),尼克松(100),英国(90),访问(85

1979

贸易(81),发展(68),百万(66),越南(65),国外(64

2001

国际(56),美国(56),奥林匹克(43),布什(40

2010

增长(108),贸易(108),经济(94),全球(93),世界(89

2017

总统(117),北京(107),特朗普(100),韩国(96),贸易(68
2020~2021全球(96),贸易(93),冠状病毒(85),爆发(84),英国(84

——摘编自张亚男等《中国百年发展的外媒形象建构》

根据材料,围绕整体或部分关键词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2024-03-21更新 | 173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但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口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其后国家侈费无节,而大盗起,兵兴,财用益屈,而租庸调法弊坏”。

——摘编自[宋]欧阳修《新唐书·食货志》

材料二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通计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赠耗”。

——摘编自〔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七十八)·食货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租庸调制“弊坏”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2)与唐朝相比,材料二中的赋税制度有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作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政治体制改革便提上了日程。公元前688年—前687年,秦武公在伐灭几个小领主国后,废除了盘踞在这些地域上的宗法世袭统治,设立了冀戎、杜、郑等几个县,并派出由君主委任的官吏进行管理。约公元前356年—前350年,秦国通过商鞅变法确立了县制。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罢分封置郡县,建立中央集权体制。郡县制是秦朝统一后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它改变了先秦时期的官吏世袭制度,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一大进步,这标志着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基本取代了贵族政治。

——摘编自杨卓《浅谈我国秦代的地方行政制度》

材料二   中国从封邦建国的分封制迈入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是社会制度发展史上的一次质的飞跃,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汉朝建立的过程中,这些异姓诸侯王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迫于形势,刘邦只得采取暂时妥协的政策,在地方上推行郡国并行制。然而,自文景以来,尤其在汉武帝时期,诸侯王之势日衰,封国不断郡县化,郡国并行的地方政区制度趋向瓦解,实质上转变为单一的郡县制。至汉昭帝时,汉郡已达八十七个,而王国仅十七个,郡和王国在数量上的差距已相当大,加上诸侯王不得参与封国政事,汉代诸侯国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实现了郡县化,封国再也构不成威胁中央皇权的地方割据势力。

——摘编自库晓慧《从汉初郡国并行制的演变看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的有利条件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王国郡县化”所体现的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并谈谈你对秦汉地方行政制度发展演变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四五十年代,清政府在对欧美各国的关系上实行的是将各事务化解于各有关地方,“由外省督抚奏报,中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面对这种新形势,外国事务头绪纷繁”,特别是在外国公使驻京之后,专门负责处理对外事务。19世纪60年代,由于“来悉洋情,中国与各国订立的条约中,仍然只有“彼在中国设领事之语,中国还是因被迫遣使赴英就马嘉理隶件致歉而顺便迈出了在国外设立使馆的第一步(1875年)。接着清廷又相继任命常驻美国、西班牙、秘鲁、日本、德国、法国、俄国等国的公使。1901年7月,正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摘编自潘培志《晚清政屙改革下的中国外交近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外交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外交改革的积极影响。
2024-01-0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开皇五年(585年),隋文帝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本人体貌,以防诈老诈小逃避租役。一旦查出户口不实者,里正、党长流配远方,同时,还鼓励百姓互相检举,告发不实之户。又命令堂兄弟以下亲属析户分居,各立户头,以防包容隐庇。这次检括户口的结果是,“计账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又一次“貌阅”,结果“诸郡计账,进丁二十四万三千,新附口六十四万一千五百”。这两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检括户口,共检出隐漏人口228万余。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客户(失去了独立的户籍,流亡他乡的人)在唐代已普遍存在,宋代时因“田制坏”而进一步增多。客户往往得不到法律的保护,也不在国家的赋税征收之列,且不时“滋扰乡里”甚至“啸聚山林”。宋政府对户籍制度进行了改革,将客户与主户(有田地、家产并承担国家赋税的有产户)均列为国家的编户齐民,给予独立的户籍。宋代在主户和客户外还设置了特殊户籍。宋真宗年间将坊郭户作为正式户种,包括商贾、手工业者和城内其他的居民家庭,开创了封建城市人口管理的新方式。此外,户籍中还有兵籍。宋代规定:“凡天下兵籍,武官选授……悉归于枢密院。”

——摘编自姜婷婷《宋代户籍制度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朝“大索貌阅”的主要内容以及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
2023-03-0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日本社会发生了“自由民权运动”,明治政府决定采取措施来加强近代政权的建设,并制定了一系列官员考核和任用制度。18823月,伊藤博文受日本政府派遣,率领“宪法考察团”赴欧洲考察宪政状况与官制。1887年,明治政府实行《文官考试试补及见习规则》,对高级文官和普通文官的人员任用都进行了规定,确认了国立大学学历的重要性。1893年,明治政府颁布《文官任用令》和《文官考试规则》,对文官的任用进行规定,强调文官任用必须以考试合格为前提。后来,日本政府又颁布《文官分限令》和《文官惩戒令》,前者从法律上保证了文官的相关权利,而后者规定了对文官犯错的惩罚办法。至此,日本近代文官制度得以全面建立。

材料二   在《文官任用令》和《文官考试规则》公布实施后,在新官员的录用上,世袭主义被能力大小所代替。平民在政府官员中的人数和所占比例不断上升。他们依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实际能力与学问进入政府担任官职,经过严格的考试检测和考核,经历严格的挑选和培训,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官员。清末民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以日本为“偶像”,纷纷求学于日本。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模仿日本文官制度实行了官制改革,其官制把文官分为特任、简任、荐任、委任等类别,其中特任、简任为高等文官,这与日本的亲任、敕任文官很相似。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姚春海《日本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影响。
2023-03-02更新 | 117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关世界近代民族主义的起源和扩散,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解释。大致观点主要有以下两种

观点一:政治学家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认为:民族主义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美洲殖民地反抗宗主国的民族解放战争和独立运动,主要表现为反抗宗主国的压迫和不平等,随后扩散到欧洲,最后传播到亚非殖民地。

观点二:学者周平认为,民族主义起源于近代西欧,王朝国家在对共同体进行整合的过程中促进了民族意识和情感的产生,这种民族意识在政治精英的加工后逐步系统化、理论化,发展为完整的思想体系,这就是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形成后又促进了民族的成熟,民族成熟以后资产阶级利用民族利益反抗王朝国家,把国家的权力转移到了“全民族”手中。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围绕世界近代民族主义的起源和扩展,从材料中选取一个观点或另拟一个观点,并运用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1-19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于郑和下西洋,明人评价说:“自永乐改元,遣使四出,招谕海番,贡献迭至,奇货重宝,前代所希,充溢府库,贫民承令博买或多致富,而国用亦美裕矣。”远航所及,各“番王酋长相率拜迎,奉领而去。举国之人奔趋欣跃,不胜感戴。事竣,各具方物及异兽珍禽等件,遣使领赍,附随宝舟赴京朝贡”。当时东南亚各国商品交易除以物易物外,爪哇“行市交易用中国铜钱并布帛之类”,苏门答腊“国中一应买卖交易,皆以十六两为一斤(同中国古制)”。郑和还秉承“抚外夷以礼,导人以善”,“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导以礼仪”的涉外原则,沿途传播中国的历法文化、衣冠礼仪等。

——摘编自王更红《从郑和下西洋话海上丝绸之路的崛起》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在积极发展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合作和贸易关系的同时,重视对西方国家和亚非国家的贸易,努力从中寻找突破口。东南亚国家的对外贸易在其国民收入中占的比重很大。美国的“禁运”政策打击了东南亚各国的输出,这使东南亚国家对“封锁”“禁运”日益感到不满。在东南亚地区首先突破“禁运”的是锡兰(今斯里兰卡)。中锡两国于1952104日签订了关于中国售给锡兰8万吨大米的合同;同年12月签订了关于橡胶和大米的五年贸易协定。在亚非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利用各种机会,通过各种渠道,广泛进行接触交流,开展友好活动。到1956年,中国已同印度、缅甸、锡兰等9个亚非国家签订了政府间的贸易协定。从1951年起,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亚非国家所占的比重就已经超过西方国家。

——摘编自彭波、施诚《新中国是如何突破贸易封锁的?》

材料三   2015328日,由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了“一带一路”的范围,不论是陆上还是海上丝绸之路,都离不开与东南亚国家的联系。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和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期,加之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在此大背景下,中国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开放力度,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市场,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东南亚国家现已成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中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摘编自李村璞、柏琳、赵娜《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贸易潜力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和船队与东南亚国家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发展贸易的原因及其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交往中所得到的启示。
2023-11-19更新 | 97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习俗和仪式的礼仪规范对古代社会的百姓影响甚大。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和规范,特别是在冠、婚、丧、祭、射、乡、朝、聘等礼仪形式中规定了大量的道德规范和要求,以此实现在社会层面的教化,有力地塑造了家庭伦理、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儒家德治教化的社会路径还包括古代各类学校的教育与经典传习,以及家族宗族和乡绅的乡约教化等,这些社会化路径都体现了对人情、人义的塑造,构建了整体的社会文化网络,有效实现了政治与伦理的双向同构,达到了“化民成俗”的德治效果。

——摘编自沈小勇《以文化人化民成俗》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围绕“德治思想与教化实践”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2024-02-01更新 | 55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各种矛盾、问题层出不穷,毛泽东坚持把民生问题看作一个整体,统筹教育、就业和医疗卫生等各个方面,采取的各项措施都能体现出整体性的特点。毛泽东的民生思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基础上,展开了彻底的土地革命,保障了人民群众吃饭、读书、看病等基本民生,是对传统民本思想和孙中山民生思想的超越与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在继承毛泽东民生思想的基础上,又发展了毛泽东民生思想。

——摘编自齐蕾《毛泽东民生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材料二:改革开放时期,在各种主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邓小平顺理成章地形成了自己的民生思想。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只有在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前提下,我们才能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沿海地区要依靠有利条件率先发展起来,同时带动内地的发展;等发展到了一定的时候,沿海地区要帮助内地发展起来,国权和国格比人权和人格更为重要,因为如果没有国权和国格,国权和国格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基本保障。

——摘编自黄喜生《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民生思想新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民生思想的特点及其理论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其意义。
2024-02-0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