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下表是某研究者整理的秦汉时期部分地区官吏来源地统计表
地区郡名官吏来源地
朝鲜半岛玄菟、乐浪辽东
云贵高原牂柯、永昌巴蜀
岭南地区/湖湘
交趾地区/岭南
其意在强调秦汉时期(     
A.官僚政治尚未成熟B.边疆治理政策适宜
C.地方势力影响强大D.国家统一疆域辽阔
2 . 唐开成五年(839年),东都洛阳官员奏称:河南尹高铢与知台御史卢罕在街道相逢,高铢不肯回避让路,二人争执不下。文宗下诏有司处理,朝廷议决:今后河南尹若逢知台御史,即下路驻马,皇帝制可。据此可知(     
A.政府决策过程民主B.中央集权高效运转
C.监察官员地位特殊D.地方官员管理严格
2024-05-1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顺德区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西汉颖川太守韩延寿欲改易婚丧之风,先与地方长老商定,后由官府颁行,民众遂听令遵循。这可说明当时(     
A.社会道德伦理水平提高B.政府注重礼法并施原则
C.民间力量增强政令效能D.社会风气影响政治走向
2024-02-22更新 | 183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一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政治观、民族观与天下观,也是历代国家治理所追求的理想与目标。大一统的国家治理主要表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特点内涵
国家统一国家统一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体系形成的基础,也是历代统治者追求的主要目标。
要在中央中央集权是2000多年封建国家治理的最基本的制度体系,其核心是“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郡县体制郡县体制是中央集权下地方治理体系的概括
因俗而治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国家治理模式,并非一昧地追求整齐划一,也有高度的灵活性。

——摘编自部编教材《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围绕“大一统的国家治理”这一主题自拟论题,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选取的角度,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史载,唐永徽元年(650年),雍州等地爆发蝗灾后,按制,“里正需言于县,县申州,州申省(尚书省)”,经门下省“取裁”,上报皇帝,再经“细勘”“检覆”,最后于永徽二年颁旨“以正、义仓赈贷”。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唐朝(     
A.救灾体系规范严谨B.三省六部职责分明施政规范
C.义仓设置以民为本D.决策体制包含效能滞后隐患
6 . 东汉顺帝临时抽调八位“风俗使”“分行天下”,对“刺史、二千石有赃罪显明者”,要求通过驿马立即上报,直达皇帝,取旨处理,县令以下则就地“收举”。据此,“风俗使”在当时(     
A.保证了监察的规范有效B.拓宽了对地方监察的渠道
C.缩小了基层治理的权限D.体现了法律儒家化的趋势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驿传(指邮驿)旧有三等,曰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则用之。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日行五百余里。有军前机速处分,则自御前发下,三省、枢密院莫得与也。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二     所谓宰辅宣召、侍从论思、经筵留身、翰苑夜对、二史直前、群臣召归、百官转对轮对、监司帅守见辞、三馆封章、小臣特引、臣民扣匦、太学生伏阙、外臣附驿、京局发马递铺,盖无一日而不可对,无一人而不可言。

——南宋·魏了翁《应诏封事》(该文例举了皇帝获取信息的渠道即“言路”。)

材料三     从整体上着,宋代交通重心先是东移,继而南移,并形成以京城为中心、连接边防重地的物资运输网络,以及偏重海上的对外交通形势,是国际政治格局与宋朝内部诸因素联动的结果。其中,受募兵制及军事驻防形势制约的财政需求,又导致征商     (商税)规模的扩大,从而促进内外商业交通的发展,而这一需求,又正与欧亚国际局势,特别是十字军东征事件相因应,使宋朝出现空前的海上交通与贸易发达的局面。与此同时,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又导致宋代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信息沟通需求和信息增量。

——曹家齐《宋代的交通形势与制度》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皇帝所掌握信息渠道的特点,并说明其发挥的作用。
(2)据以上材料,分析宋代信息传递取得进步的原因。据材料三,简要评析作者的历史研究方法。
8 . 1951年,物理学家于敏由量子场论研究转向原子核理论研究,1961年又转向热核武器原理研究。关于于敏研究重点的转向,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A.经济需要决定科学研究重点B.冷战局势升级加剧军备竞赛
C.时代与个人选择的共同作用D.“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调整
2023-05-27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3届高三下学期仿真考试历史试题
9 . 梓潼梦是古代士人祈求梓潼神保佑中举的梦境,最早可追溯到唐朝。如唐代孙樵在《祭梓潼神君文》中说:“乡贡进士孙樵,再拜献辞张君灵座之前……觞酒豆脯,捧拜庭下。”梓潼梦的灵异,在当时士大夫阶层中人尽皆知。这一现象(     
A.体现佛教盛行的负面影响B.反映士人阶层的价值取向
C.表明科举制度仍有待完善D.折射社会流动的阻力较大
2023-05-27更新 | 2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3届高三下学期仿真考试历史试题
10 . 由于贵族的铺张浪费和新兴阶层的模仿攀比,14-16世纪,英国议会制订了11部全国性的饮食和服饰禁奢法令。有学者检查了1327-1487年来自中产阶级的550份遗嘱和工匠留下的160份遗嘱,都是仅有几例违反了禁奢法令。这表明,当时英国(     
A.商品经济繁荣B.依法治理取得成效
C.市民阶层兴起D.理性消费风气兴盛
2023-05-22更新 | 235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H7教育共同体2023届高三下学期联考(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