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 道试题
1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大量流民侨居南方,但“至(北魏)孝文帝立而崇经礼士,浸浸华化,于是中原士族向之避难在江左者,又相率慕化来归”。这一变化(     
A.加速了南方政权的衰败B.得益于北魏社会经济的繁荣
C.有利于南北文化的交流D.缓解了江南地区的人地矛盾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广州国民政府时期,孙中山通过立法的形式对参加文官考试的人员素养作出了具体规定。1924年广州国民政府公布了《考试院组织条例》《考试条例实施细则》,在实施细则第二十条中规定,荐任文官考试者必须满足:一、本国国立大学或者高等专门学校习各专门学校学科三年以上者;二、经政府认可之外国大学、私立大学或高等专门学科学习三年以上者;三、经政府认可之本国公立、私立大学或高等专门学校习各专业学科三年以上毕业者;四、委任文官考试及格后,在行政官署服务三年以上者;五、习政治、经济、法律之学与第一款至第三款各学校毕业,有同等之学力,并有荐任以上相当资格,经考试院甄录试验及格者。

——摘编自杨芳《孙中山的文官思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就孙中山的文官思想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3 . 根据直隶总督李维均的奏请,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正式颁布诏令,实施摊丁入亩制度。但各省对推丁入亩制度的实际落实时间前后不一,持续长达五十年之久。由此可见,摊丁入亩(     
A.在地方逐步推行B.遭到地主普遍抵制
C.引起民众的反抗D.受到地方各种阻挠
4 . 中国古代法制在法的规范中也体现礼教价值观,“依法断案”也是“合礼裁判”,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违法而合礼教或不违法而违背礼教的行为,即“法外之情”和“法外之非”。这说明中国古代司法审判制度(       
A.礼法结合,重视礼教B.以人为本,尊重人性
C.礼法并用,制度完备D.引礼入法,依法治国
2023-11-2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1936年10月,红军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族区域自治政权一一豫海县回族自治政府。1942年陕甘宁边区划定定边县的四、五区和城关镇的这两个村为回民自治乡,将陇东曲子县的三岔镇化为回民自治区。这表明(       
A.中共进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探索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被广泛认可D.新中国民族基层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2023-11-2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明朝正统以后,明朝对外政策更加消极保守,一改永乐年间对朝贡使团入贡期限不加节制的做法,限制朝贡使团入贡频率,多次申令海外诸国如占城、爪哇等国须遵守“三年一贡”的规定。这一举措旨在(     
A.强化天朝上国的观念B.发展传统外贸政策
C.密切中国与世界联系D.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商周的统治基础是内外贵族的联合,重要的辅助大臣都由宗亲贵族担任。官员世袭作为古老的选官方式,并未随社会进步销声匿迹,汉代“任子”、唐宋“恩荫”、清代“荫典”均为其遗存。汉代以察举、征辟选官,荐举选拔标准有三,“一日德不当其位,二日功不当其禄,三日能不当其官”。然而,举荐者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凭意志取人成为定式,举荐者与被举荐者之间往往体现为官宦之亲、门生故吏等特殊关系。隋唐五代的科举选官,受选地域由城市趋向广大乡村,受选者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受选对象数量日渐增多。同时,限制条件也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如唐代的任用标准增加了身、言、书、判等条件。隋唐以后,科举考试选官逐渐成为主流的官员选拔方式。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近代西方国家参考和借鉴中国科举制度,制定了近代文官考试选拔制度。西方文官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是文官政治中立,不参与党派活动,文官自身更不能组织党派或政治组织,使政府工作在政党轮流执政时可以稳定运行。文官考试重视公平公正、人人平等原则,重视业务素质与能力,还制定不同职务的具体选拔标准。

晚清选官制度,虽模仿西方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这一切本质上都是为了满足皇权统治需要,而不是整个社会需要。在官员选拔中,满族贵族始终保持特权地位。中国自古就是儒家思想与教育体系和选官制度合而为一,晚清时期儒家经典依然是选官考试的主要内容。

——摘编自张靖《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与近代西方在文官选拔上的差异,并归纳官员选拔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在法国大革命前,法兰西王国没有统一的语言,各地说自己的方言。为此大力推动“法语化”政策。(     
A.传播了自由平等的思想B.促进了法兰西民族的形成
C.消除了民族文化的差异D.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2023-08-09更新 | 265次组卷 | 17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1933 年,国民党中央在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中明确规定:”曾于民国有特殊勋劳、勋劳或成绩者并致力于国民革命若干年,经证明属实,便可留任或升任简任官、荐任官和委任官,与考试及格人员同等录用。”这一规定(       
A.试图实现政治与行政的分离B.继承了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
C.意在强化国民党的独裁统治D.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2023-07-08更新 | 531次组卷 | 40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文官制度逐渐形成,它“纯粹的职业性……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国家的全部历史表明……更换部长的意义极小,因为实际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手中。”这表明,西方文官制度(     
A.推动政治与管理分离B.有利国家干预经济发展
C.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D.完善三权分立制衡体制
2023-05-14更新 | 658次组卷 | 26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