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现实:照见历史。

当前,两场冲突最为引人注目,一是俄乌冲突,二是哈以(巴勒斯坦哈马斯与以色列)冲突。这些冲突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经纬,也照见了许多历史问题。

材料一   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在(2023年)71日的声明中,为乌克兰与俄罗斯的未来谈判设定了明确的条件。他表示,只有当乌克兰武装部队进入1991年国际公认的俄乌边界后,才会准备与俄罗斯进行谈判。

——《泽连斯基表明与俄罗斯谈判唯一条件:乌军取得乌克兰1991年边界》

材料二   

图1欧洲简图与黑海沿岸简图

材料三   日前,以色列常驻英国大使霍托维利表态称:即便以色列军队在加沙的军事活动结束,也不会接受“两国方案”,绝对不会给巴勒斯坦独立建国的机会。美国《政客》杂志网站(2023年)1214日报道:(英国外相)卡梅伦称以色列驻英国大使霍托维利(Tzipi   Hotovely)排除以“两国方案”解决巴以冲突的言论“令人失望”。

材料四   

图2中东简图(标注小图为1947年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两国分治示意图)
(1)材料二和材料四中两次冲突的核心区域,在历史上也曾经历过多次战争的“洗礼”,其中于公元前4世纪和公元13世纪分别征服巴以冲突核心区和俄乌冲突核心区的力量分别是(双项选择题,不计顺序)(     
A.马其顿B.罗马C.匈奴D.蒙古

(2)1991年成为乌克兰总统眼中特别重要的年份,是因为(单项选择题)(     
A.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率先取得成功
B.苏联成立,乌克兰成为苏联创始成员国
C.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发展遭遇重大挫折
D.苏联解体,乌克兰的主权重获国际承认

(3)以材料一中的观点推断,泽连斯基更喜欢以下思想家中的(单项选择题)(     
A.中国人墨子B.古希腊人柏拉图C.荷兰人格劳秀斯

(4)现行国际体系形成中最为重要的一次会议就召开于图1中标注所指位置(也是标注小图中深色区域),这次会议即(单项选择题)(     
A.开罗会议B.雅尔塔会议C.波茨坦会议

(5)巴以问题之所以复杂,还有其宗教因素,如耶路萨冷被多个宗教同认为圣地,其中包括(单项选择题)(     
A.基督教和伊斯兰教B.印度教和婆罗门教C.佛教和道教

(6)材料三中的“两国方案”也就是图2标注中的“1947年巴勒斯坦分治”方案,通过这一方案的机构当是(单项选择题)(     
A.国联B.欧盟C.联合国

(7)有国际评论员调侃俄罗斯发起对乌“特别军事行动”的主观目的是“防止□□东扩,但客观效果却是加速了□□北扩”。“□□”应为(单项选择题)(     
A.华约B.北约C.欧盟

(8)就以上两冲突,作为重要国际力量的中国不断发出自己的“声音”。请推测中国的“声音”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最容易出现的两项?简述推测理由。
原则理由




2024-04-11更新 | 3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史事的本来面目,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言事者的表述不一,而显得扑朔迷离,给后人带来困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9年康有为回忆“公车上书”时说:“李鸿章求和,议定割辽、台,并偿款二万万两。三月二十一日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梁启超鼓动各省公车,上折拒和议。时以士气可用,乃合十八省举人于松筠庵会议,与名者千二百余人,以一昼二夜草万言书。联都察院前里许,至四月八日投递,则察院以既已用宝(光绪帝批准和约),无法挽回,却不收。”许多论著据此认为康有为发起和组织了“公车上书”,并将之视为资产阶级改良派走上政治舞台的标志。

——摘编自《康南海自编年谱》等

材料二       近来,史学界对康有为的说法提出诸多质疑。茅海建详细查阅清朝军机处《随手档》《早事档》《上谕档》《电报档》《洋务档》《收电》《交发档》《宫中电报电旨》等档案,提出:“从二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一日,上奏、代奏或电奏次数达154次,人数超过2464人次。在各省,封疆大吏电奏反对者(反对签订和约)已过其半数;在京城,官员皆有大规模的联名上书;举人们单独上书达31次,人数1555人次;举人们参加官员领衔上书7次,人数为135人次。”“四月八日,即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的上书共计十五件。”由此可以证明,康有为组织的十八行省公车联名上书,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没有去送。

——摘编自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材料三       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回国内,激起朝野上下的反对声浪。在京官员及在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纷纷联名上书。康有为、梁启超组织了联合各省举人的“公车上书”,虽未送达光绪皇帝,但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1.关于“公车上书”,材料一、二的分歧在哪里?材料二的作者是如何论证自己观点的?
2.利用材料一、二,尝试解释材料三关于“公车上书”史事的叙述。
3.你如何看待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史料价值?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行政变与革



(1)根据表格前后内容的联系,填出图中ABCD
(2)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角度,宋与表中其它政权相比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3)由秦至清,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2021-02-18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2020年美国大选过程中,一个支持民主党候选人拜登的组织“林肯计划”批评特朗普领导的不是美利坚“合”众国而是美利坚“分”众国。这个组织以“林肯”为名,旨在呼吁
A.自由B.革命C.发展D.团结
2021-02-17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中西殊异

“秦汉以后无‘封建’” 是当今学术界常见的一句话,言外之意是秦汉以后的中国与“封建制度”下的西欧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较明显的差异。


请简述这些差异。
6 . 根据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问题:
(1)将正确的字母填入图标的括号中
A.公民法 B.万民法 C.十二铜表法
(2)在公元前3世纪以后,罗马法为什么不断完善和发展?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说道:“也许,罗马人在思想上的一个最重要的贡献是,它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当时存在这样的观念:一个民族无论去何处,总携带它自己的法律。” 结合上述观点谈谈你对古代罗马法的看法。
(4)如果你想更深入地研究罗马法还可以借助哪些手段?
2020-03-0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全球性大国

当代美国地缘政治学家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大棋局》一书中将美国视为“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真正的全球性大国”,并提出全球性大国的四条标准:无可匹敌的在全球发挥作用的军事能力、引领全球增长的经济实力、尖端领域全面领先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说不清道不明的但又十分重要的”文化吸引力。


问题
请从军事、经济和科技三方面论证美国是“真正的全球性大国”的观点。
2019-11-0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青浦、宝山区2015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