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69 道试题
2024高三下·浙江·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货币在经济发展历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又,民用钱,郡县不同:或用轻钱,百加若干;或用重钱,平称不受。法钱不立,吏急而壹之乎,则大为烦苛,而力不能胜;纵而弗呵乎,则市肆异用,钱文大乱。苟非其术,何乡而可哉!……于是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前所铸钱皆废销之,输入其铜三官。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

——引自(东汉)班固《食货志(下)》

材料二   盖自国初以来有银禁,恐其或阂钱钞也,而钱之用不出于闽、广,宣德、正统以后,钱始用于西北,自天顺、成化以来,钞之用益微矣。……窃以为今日制用之法,莫若以银与钱钞相权而行,每银一分易钱十文,新制之钞每贯易钱十文,四角完全未中折者每贯易钱五文,中折者三文,昏烂而有一贯字者一文,通诏天下以为定制而严立擅自加减之罪,虽物生有丰歉、货直有贵贱,而银与钱钞交易之数一定而永不易,行之百世,通之万方。

——摘自丘浚(1421-1495)《大学衍义补·治国平天下之要·制国用·铜楮之币》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时期推行的货币政策及其背景,并结合所学,写出“三官钱”所指钱币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丘浚针对当时货币制度所提出的建议及其依据。结合唐朝至明朝赋税制度的相关史实,概述这一时期白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变化。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3 中国古代史(非选择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浙江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44年7月,44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召开会议,讨论战后世界经济问题。当年各国代表签署同意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小会议室被命名为“黄金屋”。该会议形成的决议(       
A.确立了金本位制度B.催生了雅尔塔体系
C.稳定了国际金融秩序D.揭开了美苏冷战序幕
7日内更新 | 10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3 . 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是自由资本主义在英国全盛发展的时期。英国在19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在社会各方面发生了变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从伦敦著名的‘乌鸦窝’圣吉尔斯开始……这个聚集地年复一年的变大,住宅规划得很不好,一堆乱七八糟的三四层的高房子,街道狭窄、弯曲……这些地方的肮脏和破旧是难以形容的……而住在这里的是穷人中最穷的人,是工资最低的工人。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发表于1845年)

材料二   英国地方治理基本上沿用中世纪的管理体制,各郡、各教区的管理权仍然掌握在当地权贵手中……因工业社会带来复杂的社会现象,地方管理也面对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解决,1832年议会改革为地方政府改革创造了契机……1835年通过《城市自治机关法》:(1)建立地方议会:(2)地方议会由居住满三年的当地纳税人选举产生;(3)地方议会选举市长,任期一年;(4)地方议会负责处理警务、供水.排污、道路等事务。……19世纪80年代后,几次通过《地方政府法》,逐渐建立全国统一的地方行政区划。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进程简表

1688-1701光荣革命后,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确立起来。
通过《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限制王权。
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在英国确立
工业革命时期政党制度确立
183218671884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伦敦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所学,指出工业革命以来英国的基层自治方式。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英国地方治理的特点和背景。
(3)纵观上述三则材料,阐明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结合所学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进行评价。
7日内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19世纪初,英国以党派为基础任用的官员,常因内阁重组或执政党更替而大批更换;19世纪中期后,英国出现不与内阁同进退的“文官”,不参加党派之争,一般终身任职,执行政府的决策,论功奖惩。这一变化(     
A.导致了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对立B.适应了政府职能的扩大
C.推动了责任内阁制的形成D.避免了争权夺利现象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中国历史上有种种社会福利与互助的措施,唐宋以来,由于人口增加,社会愈加复杂,福利与互助措施也随之增加。唐代政府设有福田院与悲田院,收容老病孤寡之人。南宋朱熹创设民间社仓而使三仓具备,沿用至清仍不衰。这反映出中国古代社会救济的特点是(     
A.社会救济与优抚体系完备B.政府与民间力量相结合
C.避免了阶级矛盾的出现D.民间救助活动日益增多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晋朝有一位叫李忽的女子,因发觉自己的父亲谋反,便杀了父亲,断狱者并不认为其大义灭亲,而是认为其“无人子之道”“伤风污俗”,于是处以极刑。这表明该判决(     
A.注重维护儒家的三纲五常B.根本目的是维护家庭伦理
C.存在轻罪重罚现象D.象征中华法系的最终形成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刺史六条》的内容主要为:“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重暴寡;二条,二千石(汉官秩,又为郡守的通称)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刻暴,剥戮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妖详讹言:四条,二千石选暑不平,苛阿所爱,蔽贤宠顽;五条,二千石子弟侍怙荣势,请托所监;六条,二千石违公比下,阿附豪强,通行货路,损割政令也。”……唐朝《监察六法》在性质上属于地方监察法规,是唐朝“道察”体制的产物,内容主要为:“其一、察官人善恶;其二、察户口流散,籍账隐没,赋役不均;其三、察农桑不勤,仓库减耗;其四、察妖猾盗贼,不事生业,为私蠹害:其五、察德行孝悌,茂才异等,藏器晦迹,应时用者:其六,察黠吏豪宗兼并纵暴,贫弱冤苦不能自申者。”

——蔡质《汉官典职仪式选用》、欧阳修等《新唐书》等

材料二   宋仁宗日:“朕惟天下之重,不可独治,付之郡守、县令而已;郡守、县令之贤与不肖,不可遍知,付之转运使、提点刑狱而已……知州、军通判,自今按察所部官,须具实状以闻。”宋高宗诏:“监司之职,临按一路,寄耳目之任,专刺举之权。”宋孝宗诏:“监司、郡守毋得以宽剩为名,划刷州县非正额钱物……如有违庆,许监司互相觉察。”南宋朱熹言:“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南宋湖南提刑孙逢吉言:“近年以来,为守令者,不修其官,以待考察,往往崇饰虚伪,撰造政绩。”

——徐松辑《宋会要辑稿》、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相比于汉朝在地方监察方面的变化。结合所学,简要说明唐朝对地方的监察被称为“道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最高统治者“遍知”地方官员的主要方式。结合所学,评价宋代的地方监察机制。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县城教研联盟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8 . 选官制度的变革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发展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脱胎于察举但又对其进行了革新:察举制中心环节是官员举荐贤才,但以官举士,权操于上,民意不从体现,而科举则采取考生“怀牒自列于州县”(即考生自带证明去州县报考),自由报考。且相较于察举制只考察不考试的特点,科举实行分科考试,其中进士科最为重要……察举以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为标准选官,缺乏客观精确的衡量尺度,科举却统一了选官的标准,以考试成绩选官,显得更为客观……这样的改变极大打击了世家大族的势力,在全国扩大了统治网,唐太宗喜言“天下英才入吾彀中矣”。

——整编自袁行霈、张传玺《中华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隋唐科举与察举相比有何变化。结合所学,从政治角度分析隋唐科举的影响。

材料二   宋代科举确立了三级考试制度,由地方到中央依次为乡试、省试、殿试。考试之前,被指定的考官全部进入贡院,考试期间不得私自外出,这种做法被称为“锁院”制度。为了杜绝舞弊,各级试卷一律“糊名”(收纳考卷后,密封卷头姓名、籍贯等,编为字号)“誊录”(为避免辨识字迹,试卷在密封编号后,由抄写员在官员监督下抄录为副本),这在考试环节上已经尽量做到公平……北宋以来,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人长于文章,应举得心应手;西北之人质朴无华,长于经学;边疆地区更罕有进士及第者。国家为照顾地区差异,实行分卷考试制度……科举的变革,让大批出身平民之家的士人进入政坛,诗词“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正是这一情况的真实写照,这一现象极大带动了民间的向学风气。然而科举与做官之间的紧密联系,大部分读书人应试是为了谋求功名,这使得功利主义价值观盛行。且宋代抬高文人地位,魏晋以来的重武轻文风气为之倒转,给其他民族政权以“文弱”之感。

——整编自袁行霈、张传玺《中华文明史》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科举完善的表现,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科举的完善对民间风气带来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元灭南宋之后,版图辽阔,超出汉、唐。为管理这样广袤的疆土,设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这一中央机构的后世身影,在清代可以是(     
A.枢密院B.宣慰司C.巡检司D.理藩院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4高三下·浙江·专题练习
10 .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百折不挠的不屈斗争中获得新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一文,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从此中国正式有了现代意义上的民族观念。1902年,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正式提出了“中华民族”概念。1905年,梁启超又写了《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从历史演变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断然下结论说:“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由此,梁启超真正完成了“中华民族”一词从形式到内容的革命性创造。

——摘编自李喜所《梁启超最先提出“中华民族”概念》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主线,确立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治疆方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材料三   面对世纪之交,要求中国在考虑自己的发展问题时,必须想得大些,想得久远些。想得大些,就是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多极化日益发展这种情况下,把中国的问题放在世界全局中来考虑。想得久远些,就是不要只把眼光局限在当前那些问题,同时要站在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度,考虑今后的布局,多想几步,想得更远。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对中华民族“内容”的认识,并结合所学指出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概念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共十九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和目标分别是什么?列举1990年以来党和政府处理民族问题的思想原则。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外交在进入21世纪之初“想得大些”的表现,指出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的“布局”特征。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浙江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