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189 道试题
1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史、中华文明史长期发展的历史产物,有深厚历史基础、悠久历史传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往往并不是汉族统治者强迫少数民族“汉化”,而多是少数民族统治者执行汉化政策。此汉族已非华友,而是许多民族融合而成的一个“混血”的新民族。

——摘编自徐杰舜、杨军《从多元走向一体与一体凝聚多元》

材料二   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指出:“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是曰民族之统一。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是曰领土之统一。”改变过去那种“以四万万人受制于一人,以四大族屈服于一族”的状况,实行“人人自由,五族平等”。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材料三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极大地增进了中华民族的认同。尽管国共两党的政见有着根本的分歧,但是在抗日救国的大原则上达成了一致。除了汉奸傀儡卖国贼之外,在当时中国的主要政治力量中,没有哪个政党或个人提出中国可以分治。中国人就整体上来说,无论其所属党派和个人信仰如何,认同少数民族和汉族同为中华民族成员的问题已经解决。祖国边疆东北、西北、西南、东南的少数民族,不论在敌后还是在敌占区,甚至在国界之外,都积极参加了这场伟大的卫国战争。

——摘编自胡岩《论中华民族的百年认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少数民族统治者执行汉化政策”的典型事例,并简要说明这一典型事例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有关民族问题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抗战时期中华民族认同意识增强的表现。
2 . 美国宪法规定,国会具有对外宣战权,招募军队、维持军备的权力。总统为合众国陆海军总司令,并在各州民团奉召为合众国执行任务时担任统帅;经参议院建议和同意,总统有缔结条约之权。二战以前,美国出兵哥伦比亚、古巴以及墨西哥均未经国会宣战。这说明美国(     
A.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脱离现实B.民主政治制度设计存在一定缺陷
C.分权政治影响了政府行政效率D.总统始终掌控对外政策的主导权
3 .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成为时代之问。下列应对措施最合理的是(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追求自保并转嫁危机D.成立世界性贸易组织
4 . 官僚制度是古代中国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支撑点,是古代中国极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 …… 政府一切最高命令, 皆由中书省发出。……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 书后,即加予复核,这是对此项命令之再审查。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东晋北宋
比例4%17.2%24.5%46.1%

——据何怀宏《选举社会》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唐朝政治制度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这一制度的意义有哪些?
(2)概括材料二反映出的隋唐选官制度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影响有哪些?
2024-02-29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会宁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日期,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总体上,考察监察官员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不仅包括“学识渊博”“文学优长”,更关注于其是否“通经懂史”以及“晓谙刑名”。而纵观古代监察官员的政治品德, “公忠果断、刚明果敢、奉法秉公”的共同品德,充分体现了传统社会以“公、忠、廉”作力考察监察官员政治品德的重要依据.就一般文官群体而言,历代对于其从政经历并没有过多要求.但因监察官作为国家的治官之官,秦汉至明清不仅要求其具有丰富的从政经验,而且要求良好的从政业绩,这意味着监察官要通晓政务,熟悉官场积弊和地方吏治民情,普遍拥有政务处理以及紧急情形的处理能力,能对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了然于胸。

——摘编自常冰霞《中国古代监察官员的选任制度及其当代启示》

材料二   从秦汉至明清,在国家权力体系中,监察权始终是第一层次的重要部分。监察官行事代表皇帝和朝廷,其地位远远超出其实际品级,如清制,地方知府等官员的品第虽高于御史,但相见时知府等仍需施礼行拜。而独立弹劾权则是朝廷授予监察官员最根本、最重要的权力。所谓监察官员的独立弹劾权,是指监察官员虽然从属于相府或御史台(都察院)等机构,但其弹劾无需宰执或台主等长官批准,御史是以个人名义(有时也联名)而不是以“组织”的名义提起弹劾。作为文武百官的监督者,对监察官严加监督自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国古代,这种监督的主要制度设计是对监察官实行厚赏重罚:监察官称职,便予以比其他官员更丰厚的奖赏;监察官不称职,便予以比其他官员更重的处罚。

——摘编自艾永明《古代监察官员的激励制度》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古代监察官员的任用标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历代政府对监察官员的激励措施并指出监察官员的制度设计理念。
2024-02-29更新 | 5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亚里士多德认为,“历任的执政官好像谄媚僭主那样谄媚平民,于是雅典的政体终于转成现世那种“极端民主’的形式。”亚里士多德在此
A.揭示了雅典执政官权力弱小B.肯定了雅典民主的真实性
C.批判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D.证实了平民掌握国家实权
7 . 【海关与近代经济发展】

材料一清前期的海关制度多是前代市舶制度的继续,海关全部事务由海关监督管理。它对于正在开辟世界市场的西方资产阶级的侵略活动曾经起过一定的抵制作用。鸦片战争之后,情况出现变化,尤其是1866年,英国人赫德开始着手建立近代中国海关制度,首先他建立了比较严密的会计制度;其次他建立了完备严谨的人事管理制度。这些改造确实使中国海关变成了一个近代资本主义式的海关,但更加有利于赫德彻底掌控中国海关,也便利了西方商人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进一步渗透。1906年,清政府毅然谕令设立税务处取代外务部统辖海关。赫德认识到“中国人治中国”的局面即将到来。1927年时任中国海关第三任总税务司的英国人安格联因违抗北洋政府的命令,被顾维钧内阁罢免。同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宣告关税自主。随后,美、英、日等国虽然与国民政府相继签署了新的关税协定,但是运行中仍然享有特权。

——摘编自杨燕《论近代中国海关的变迁》

材料二在民国的前10年间,中资现代工业的增长很快。1913年有698家工厂,拥有创办资本为330824000元;1920年有1759家工厂,拥有创办资本为500620000元,欧洲列强忙于战时军火生产,又缺乏船只运输,减少了对中国的出口。这为中资工业的扩大提供了机会。外资和中外合资的企业也有增加。这些工厂(和矿场),多是面粉、纺织等轻工业,并且大都集中在上海、天津以及江苏、辽宁、河北、广东、山东和湖北等地。

——摘编自费正清、崔瑞德《剑桥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海关主权的发展过程。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8 . 唐朝在西域驻扎重兵,任命各级官吏,推行内地的租庸调制、均田制及府兵制,并在天山南路大兴屯田,使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推广至西域。这说明唐朝(     
A.采取灵活务实的政策推动对外交往B.重视对边境民族地区有效治理
C.开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D.坚持推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9 . 西汉刘向所编《新序》记载,春秋时期楚国相孙叔敖对楚庄王说:“夏桀殷纣不定国是,而以合其取舍者为是,以不合其取舍者为非,故致亡而不知。”庄王曰:“善哉!愿相国(指孙叔敖)与诸侯士大夫共定国是。”刘向选用这则对话旨在(     
A.规劝君王善治B.提升行政效率C.宣扬君权至上D.抑制豪强兼并
10 . 美国法学家沃格林认为,宗教改革使人们逐步认识到,由基督教的人所组成的制度上的统一体,已经无可挽回地倒塌了,新的共同体代替基督教的统一体已成为历史的必然。沃格林意在强调,宗教改革(     
A.打破了基督教会的精神垄断B.推动了欧洲统一的进程
C.提高了中世纪世俗王权地位D.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