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疆自古以来是多民族聚居区,各族人民群众长期处于黑暗的封建统治之下。1941年7月,毛泽民调任新疆民政厅代理厅长,他的第一个措施是彻底革除“农官乡约”这个捆绑在人民群众身上的封建制度枷锁。毛泽民参照陕甘宁解放区实施的民主选举办法,结合新疆实际情况和特点,亲自起草拟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村制组织章程》,由区、村代表会议来选举区、村长,在市镇由居民直接选举街长。毛泽民还亲自草拟了《各区、县救济院整顿大纲》和《救济院平民管理及办事细则》,在他的整顿下,全疆设立了17所救济院,收留鳏寡孤独的无家可归者三四千人。1941年9月,毛泽民当选积谷备荒分社委员长,亲自带队下到田间地头,给农民讲解把自己余粮捐给积谷备荒分社的道理,号召每个人都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大大激发了农民上交余粮的积极主动性。他在多次视察新疆的医院、药房等实际情况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扩建新疆医院和诊所,改建及完善医疗卫生制度,改建病房条件,添置医疗设备,培训专业人才,加强行政管理和卫生防疫等方面工作。毛泽民同志在就任期间,拖着病体,勤恳工作,置自己安危于不顾,开创了新疆民政工作的新局面。

——摘编自马琴琴《毛泽民主管新疆民政时期的措施及贡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民改革新疆民政工作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民改革新疆民政工作的意义。
2022-05-24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高考终极猜题卷全国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851994年,科技体制改革进入调整和创新阶段。国家先后出台了《专利法》《技术合同法》等一系列保护知识产权和激励技术交易的法规。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科学技术进步法》,其中规定了科技事业的基本方针,并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要求科学技术经费的投入占比,建立高新区并实行优惠政策、发展技术市场,这从根本上明确了科研机构与科研人员的权利与义务,为中国科技法制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科技管理机制的改革释放了全国各类科研院所的科研动力,科技拨款制度的改革刺激了科技创造的源动力,科技人员管理改革激发了研发主体的创造力。此外,科技服务业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并在全国扩张,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

——摘编自姜江《新中国成立70年科技服务业与体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85-1994年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85-1994年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国家、地方体委为主导的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开放后,国家体委成立了训练竞赛六司,开始优先发展竞技体育,通过加大竞技体育财政投入等方式,推动我国竞技体育水平迅速提高。1986年是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元年,国家体委颁布了《关于体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草案的总方针是“推动体育社会化、科学化,促进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由于此次改革存在不完整与不健全性,国家体委于1993年制定《国家体委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该《意见》明确要求体育体制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首次提出要将政府与社会力量相结合,推进政府部门简政放权,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在北京奥运会后我国又进行了新一轮的体育改革,重点围绕政府、协会、竞赛等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其效益正逐渐对全民健康产生影响。

——摘编自穆文浩《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回溯与构想》


(1)根据材料,概括改革开放后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宋真宗章献明肃刘皇后,“性警悟,晓书史”,真宗“阅天下封奏”,凡有疑难,她都能援引此前事例、制度答对,“益为帝倚信”。真宗驾崩,“遗诏尊后为皇太后,军国重事,权取处分”。仁宗十二岁即位,太后“称制凡十一年”,先后提拔了王曾、吕夷简、鲁宗道等贤臣,能够虚心接受这些人的进谏。称制期间,太后也曾借口仁宗年幼,试图“欲独受群臣朝”,但终因大臣“力陈其不可”而作罢;与仁宗同往慈孝寺时,她曾让自己车驾走在仁宗前面,但当鲁宗道指出“(妇人)在家从父,嫁从夫,夫殁从子”后,她也欣然接受。唯有临死前,她“服天子衮冕(服饰)”谒太庙,群臣勉强依从。但太后终不愿意辜负真宗对她的恩遇,当有人献媚太后,呈上《武后临朝图》,“后掷其书于地曰:‘吾不作此负祖宗事’”。后人评论,章献明肃太后“有吕(雉)武(则天)之才,无吕武之恶”。

——摘编自脱脱《宋史·后妃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章献明肃太后能够临朝称制的主要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章献明肃太后没有像吕雉、武则天那样建立个人专制统治的原因。
2022-04-30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5月30日——选修选做类主观题型练-2022年高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两宋的粮食仓储包括正仓、义仓、常平仓和社仓四种。正仓亦称官仓和省仓。正仓一般设在京城、各重要转输地点和边境驻军地区。正仓积谷数量很大,北宋京城正仓年积谷最多时达700万石。宋太祖乾德元年(963),令各州县开始设置义仓,直至1094年,中间历经五次设置和废止,此后未再废止,南宋时则一直存在。常平仓的设置比较广泛且经营规模甚大。1006年,在京东西、河北、河东、陕西、江南、淮南两浙等路皆立常平仓;1020年,荆湖、川陕、广南各路皆置常平仓。1021年,各路总籴数183万余斛。为了赡养州县郭内老幼贫疾不能自存者,仁宗嘉祐二年(1057),诏天下置广惠仓。原来没人绝户田皆由官府出售,后来枢密使韩琦建议,请留勿卖,募人耕种,收租谷另置仓储存,用以救济经常性的老幼残疾贫苦无依者。社仓多由民间劝输并由民间管理,接受地方官吏的监督协助。义仓多为官办,随同王赋输纳,不由劝捐。由于人口剧增,且大量劳动力从农业生产部门流失等原因,粮食在局部地区经常出现危机。例如北宋仁宗时朝廷每年要从江南等地买米200万石。

——摘编自吴宾《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粮仓设置的特点与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宋政府重视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
2022-04-26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隋文帝诏九品以上妻,五品以上妾,夫亡不得改嫁。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颁布劝勉民间嫁娶诏,规定:男年二十、女年十五已上,及妻丧达制之后,孀居服纪已除,并须申以媒媾,令其好合。唐太宗还明确规定: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鰥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如其劝导乖方,失于配偶,准户减少,以附殿失。”“故(唐朝)公主再嫁者达二+……太宗女六。对此,朱熹指出: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据统计,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到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全国户数接近380万户。与此同时,粮食价格从贞观八年(634年)、九年(635年)的斗米四五钱,跌至贞观十五年(641年)的斗米两钱。

——摘编自孙顺华《唐朝妇女观之嬗变与社会政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婚嫁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婚嫁制度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寇难(安史之乱)以来,函、陕凋残”,漕运五百里运输线上,“编户仅千余,居无尺椽,人无烟爨,萧条凄惨,栈车挽漕,亦不易求,于无人之境,难以兴此劳人之运”;“河、汴不复穿治,泥沙沉积,河床淤塞;戍卒久绝,县吏空拳,舟行所经,寇亦能往”;“淮阴至蒲坂三千里,屯戍相望。挽漕所至,船到便留,即非单车使者折简书所能制”。

——摘编自《旧唐书刘晏传》

材料二   自刘晏漕运改革后“江湖米来,京师三辅百姓即顿减徭赋”;“东都残毁,百无一存。米运流通,饥人皆附,村落邑廛,从此滋多”;“诸将在边者,诸戎侵败王略者,闻帝乡军食丰衍,令夷夏震耀”;“舟车既通,商贾往来,百货杂集,航海梯山,渐追‘贞观、永徽之盛’”。

——摘编自《旧唐书食货志》

材料三   诗人岑参歌颂刘晏:“刘公领舟楫,汴水扬波澜;万里江海通,九州天地通。”

——摘编自吴慧《中国古代经济改革家:镜鉴兴衰三千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安史之乱后漕运面临的困难。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对刘晏漕运改革的评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师范学堂课程,分为九科:经学、文学、教育学、史学、地学、算学、格致学、农学、体操,学制为三年。小学堂学制为四年,课程设置为经学、文学、史学、地学、算学、格致学、农学、体操。”袁世凯在直隶各属中学堂还拟定了暂行章程,中学堂课程有中、西学两项。中学课程四科:经学、文学、史学、政治学。西学课程七科:英文、算学、地学、外国史、格致学、外国浅近政治学和体操。对普及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派查学员以纠其失”;在所辖州县划分学区,宣讲国民教育,“立劝学所以作其气”;在乡村及偏僻之地“立宣讲所、闻报所以破其蒙”;并积极要求制定癸卯学制所缺的女学章程。袁世凯不仅选送候补官员前往日本游历,而且饬令各属公派品端学粹士绅赴日本考察学务,规定前者在日本时间为3个月,期满回国,须交上日记,以观心得;后者考察期为4个月,除参观考察外,还要选修有关教育课程,这些官绅回国后基本上被安排在教育领域任职。

——摘编自牛秋实《袁世凯与近代教育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袁世凯教育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袁世凯教育改革的意义。
2022-03-16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三轮冲刺卷19-【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全国卷专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以后,英国工党政府掀起大规模的国有化运动。这些国有企业在制度上没有利润目标,经营责任不明确,再加上政府对国有企业经营的行政干预过多等,导致了国有企业经济效率十分低下。这直接导致工党推行的国有化政策逐步失去了公众的支持。1979年,保中党在大选中获胜,开始了大规模的非国有化运动。国有企业向社会转让股权后,政府不再以所有者身份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为了防止出现垄断经营带来的低效率,英国政府除了宏观调控以外,还保留了对垄断性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进行社会性管理的权利,设置“垄断与兼并委员会”对拥有垄断地位的大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同时,对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企业还设置了“特别股”,使政府对该企业的某些重大决策拥有特别否决权。同时,为了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电信业从1983年开始先实行“两家垄断政策”改革,1991年开始又允许其他新公司竞争。英国经济在90年代走出滞胀的困境,进入了良性经济增长期,政府的财政状况根本好转。

——摘编自沈晓梅《英国国有企业民营化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英国国企改革对中国的启示。
2022-05-02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2022届高三4月全过程纵向评价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材料   明代江南田赋繁重,农民大批逃亡,赋税拖欠。明宣宗派周忱以江南巡抚身份调查处理税粮积欠问题。当时江南田粮运送北京,有军运,有民运。“军船给之官,民则僦(租赁)舟,加以杂耗,率三石致一石,往复经年,失农业。”他与漕运总督陈碹议定,改由民运至淮安或瓜州交兑,再则漕军接运至通州。运输要加耗,“豪有力者只供正额,而一切转输诸费,其耗几与正额等,乃独责之贫民。”对此,他创“平米法”,不分大户、小户,均按正米及耗米合计。后来,他对原来税重的地方征收金花银,田赋实物税粮改折为白银,对纳税者免除了运输等盘费与麻烦。他还推行了一系列其他辅助措施。在他去职后,江南人民怀念他的政绩,给他建造生祠,他的改革还为明朝中后期赋役改革提供了借鉴。

——摘编自周志斌《明代周忱苏松赋役改革述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忱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周忱改革的意义。
2022-04-08更新 | 113次组卷 | 4卷引用:必刷卷04-2022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全国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