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刘祚昌先生)对高校世界近代史教材的内容和编写方法做了实质性的改进,使以往干巴巴的世界史变成了生动活泼、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活生生的历史。其概要如下:

教材编写方法

教材的内容

采取了整体史学的宏观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站在全人类的大视角,对世界历史进行纵横交错的宏观把握。改变了以往世界史只注重政治、经济史的做法,增加了社会史的内容。
加强了对近代西方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思潮的研究力度。
重视对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研究。
重视历史人物的研究等。

——摘编自陈海宏、吴倩《刘祚昌先生的世界史研究》

请对刘祚昌先生关于世界近代史教材编写的观点进行评析。(说明:可以在“教材编写方法”或“教材的内容”中任选角度,也可以从材料的整体角度出发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秦统一中国开始,每一个朝代都有它的建立与灭亡,即“初”与“末”。但是,如果我们进一步去读历史,就会发现,在中国历史上有三个朝代,不仅有“末”,还有一个时段被定义为“晚”,这三个时段即晚唐、晚明和晚清,都尚有数十年时间的延续。一般被称,为“晚”的时代,虽然出现颓势,但是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却十分繁荣,一般都具有社会变迁的特点。

——摘编自商传《晚明社会转型的历史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朝代晚期的观点。(说明:可对该学者整体或部分观点表示赞同、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3-11-24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东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3 . 延续与变迁

材料一   西方传统观点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的分水岭,此时欧洲告别中世纪,进入现代。

材料二   20世纪后期,有学者提出,公元1500年前后这一时段固然重要,但还不能称之为欧洲历史的分水岭,因为此时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等领域并无本质变化。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后期,此后历史才真正步入现代,分水岭才真正出现。

历史发展往往是一个延续与变迁交织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结合15—18世纪欧洲历史的重大史实,评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
2023-06-30更新 | 4107次组卷 | 24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惠东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4年《奏定中学堂章程》“凡教历史者,注意在发明实事之关系,辨文化之由来,使得省悟强弱兴亡之故,以振发国民之志气。
19129月《中学校令实行规则》历史要旨,在使知历史上重要事迹,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之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
1932年《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研究中国民族之演进,特别说明其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且培养其自信自觉发扬光大之精神。”
1939年《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叙述中华民族之演进特别注意各支族间之融合与其相互依存之关系,以阐发全民族团结之历史的根源而于历史上之光荣以及近代所受列强之侵略与其原因,尤其充分说明以激发学生复兴民族之意志与决心。

——摘编自尤学工选编《历史教育论》


评析上述材料所示的历史教学目标。(说明: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所示历史教学目标的一个或整体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化模式可以按现代化启动的原因和时间序列加以划分,这种分类法是在早期的“双元主义”(Daulism)基础上形成的。所谓“双元主义”就是按现代化的动力渊源,将现代化分为内发型(内源型)和外发型(外源型)两大种,前者动力渊源来自该社会本身,后者动力渊源来自外力的干扰或冲击。学者蔡明哲主编的《迈向现代化》一书中曾对此作了进一步发挥。其图式见“表6”

——摘编自许开轶、方军《现代化模式的多样性与东亚现代化》

根据材料并运用所学世界史知识,评析表中关于现代化模式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亦可提出新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6 . 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一场深刻、剧烈而又无可避免的社会革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就近代中国而言,现代化所要解决的主要是三大问题,即三个方面的现代化。

(1)政治现代化:即政治民主化,反对和消除封建主义、专制主义,建立民主的政治制度,树立民主的社会观和人生观,实行民主的政治生活。同时,现代化的国家还必须是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的国家。

(2)经济现代化:包括生产技术、生产方法、生产组织形式、经济制度、经营方式、管理方法等的现代化。实现经济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变革生产关系,度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3)思想和生活现代化:包括人们的思想观念、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的现代化。从整个社会来说,现代化要求创造一代新人,具有新的思想、新的知识新的技能的人,从事新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生活。

——摘编自白寿彝等主编《中国通史》(第二版)


评析上述材料所示中国现代化所要解决的题。(说明: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所示要解决问题的一点或整体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
2021-10-29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2届高三10月调研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德国著名历史哲学家斯宾格勒对西方和整个世界的历史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他的历史观是建立在自然主义的基础之上。他反对理性,崇尚直觉,人类历史被他看作是一种纯粹自然状态的“生命历程的总和”,像任何有机物一样有自发的生老病死的过程。他认为文化是历史的主因和起源,民族和国家的母体;世界各大文化是独立发生和成长的个体形态,每个文化都贯穿自己独有的,不能更改的精神个性,是封闭的系统,没有相互影响、融合的可能性,即使有相交,也是表面上的,文化的内在精神之间始终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他还强调每一文化体系都是等值共时的,并不因存在时间的先后以及个性的不同而有高低不同的价值。

   ——摘编自郭小凌:《西方史学史》


评析上述材料中斯宾格勒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2021-12-26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四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体”“育”二字,我国古语皆有之,“体育”一词寓强健体魄之意则是近代以来形成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体育观念

观念表现

强兵御侮
1862年,湘军、淮军等新式军队最早引进西洋兵操,主要是英国兵操,包
括列队、刺杀、战阵与战术等。1881年,天津水师学堂首先引进了体育课,内容有击剑、足球、跳栏、跳远、跳高、爬桅等项。

强种强国
1891年,万木草堂规定学生的课外活动要有固定时间,课以体操。20世纪
初,清政府明确了各学堂一律练习兵式体操的规定。1908年,上海创办了
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培养女子体育专门人才的学校,其他女子学校也纷纷增设体操课。

科学体育
1917年,毛泽东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阐述了体育的概念、作用、目
的以及体育与德育、智育的关系。1922年,李大钊呼吁政府在工人们聚居
的生活场所组织建设公园、运动场、俱乐部等设施,为工人业余文化体育
提供条件。

国粹主义
1919年,北京政府将中华新武术定为学界必学之中国式体操,意在抵制西方现代体育,这遭到鲁迅等学者强烈反对。1932年,中国在洛杉矶奥运会失利,《大公报》的文章指出西式运动,中国既不暇学,亦不必学

民族体育
20世纪30年代,以程登科为代表的体育界人士深受当时德国政治影响,他
们倡导将政治、军事、体育三者有机结合,要全民皆兵,人人拥有战
斗技能和卫国的能力,要利用军警权力来辅助民众实行全民体育。

——摘编自崔乐泉《社会思潮影响下国人近代体育观变迁研究》等


评析上述材料所示的近代体育观念。(说明: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所示近代体育观念的一种或整体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
2021-12-29更新 | 298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2届高三12月调研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个地方如果出现一个专业化的大工厂,就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英国曼彻斯特,机器纺纱出现——织布业——印染业,随后,其他制造业、商业、金融保险、建筑业……。到1851年,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之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加快了城市化步伐。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城市发展和经济变革》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沿海城市上海、天津、广州等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1893年的中国地区城市化率为6.5%,1949年,全国工业化率12.57%,城市化率10.6%。

——摘编自教育部组织编写《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某学者认为,社会环境不同是中英两国近代早期城市化不同的主要原因。概括中英两国近代城市化的不同社会环境,并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该观点或另提出一个主要原因均可,并阐述理由。)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果说17-19世纪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创造曾经让西方人表现出一种盲目的乐观主义,那么20世纪则转向了一种深刻的悲观主义。……不仅自然界日益沦为人类的奴隶,而且人类自身也被异化为科学技术的手段。这些有识之士们纷纷呼吁重振西方传统的人文精神,用人文关怀来克服工具理性的片面统治所造成的人性冷漠与社会异化。

——摘编自赵林《西方文化概论》


运用世界近现代相关史实,对材料中的某一观点或整体予以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