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族主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一直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国置于个人和天下间的位置,在国之上还有天下。传统的中国是一个王朝接连一个王朝的延续,虽然随着一个王朝的毁灭,另一个新王朝开始建立,但是中国传统的文化并没有覆灭,而是一直传承下来,以致于后来的我们一直喜欢向别的国家展现我们悠久的历史,喜欢以“天朝大国”的形象自居。传统中国没有用法律来规定自己的领土范围,更多的是一种模糊的界定,与臣服于自己的周边国家的关系更像是一种伦理似的关系。

——摘编自田庆建《近代中国国家观念的变化研究》

材料二   1840年后,林则徐等把视野从“皇朝”拓展至“海国”,通过编纂书籍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世界各国的状况,客观上表达了一种新的世界观念。19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民权平等思想的传入,无形中构成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尤其是国际公法的输入,不仅帮助国人认清列国并立的国际态势,也使废除领事裁判权、取消不平等条约的呼声此起彼伏。戊戌变法时期,维新志士在谋求国家变制的过程中不仅提出“国地”“国权”“国民”的理念,还发出“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的呐喊。20世纪初,孙中山则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完整地提出建设民族国家、国民国家和社会国家的构想,代表了当时先进中国人国家观念的最高水平。

——摘编自李华兴 张元隆《中国近代国家观念转型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国家观念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演变历程及其影响。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赛曲最早是法国大革命中法国义勇军高唱的一支革命军歌,1879年第三共和国众议院在共和派倡导下通过决议,将《马赛曲》定为国歌。1882年总理弗雷西讷概括了马赛曲对于第三共和国的意义:“马赛曲是祖国的颂歌”,它使人想起“我们父辈的英雄主义行为”,它是“力量的源泉,荣誉的象征”,在1880年至1914年的几十年间共和政府在军队和学校中教法国士兵和学生们唱马赛曲,一时间高昂、雄壮的马赛曲响彻法兰西大地。正如尤金·韦伯所说,“到了19世纪末这支曾属于一个政治派别的好战、革命的歌曲成为了法兰西之歌,它传播的不仅是歌词还有强有力的认同”。

——摘编自顾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前期对共和文化的塑造》

材料二   《义勇军进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电影讲述了流亡到上海的东北青年从苦闷彷徨中勇敢走向抗日前线的故事。1935年伴随电影上映,《义勇军进行曲》开始在全国大范围传唱。1938年,丰子恺写道:“起来起来”“前进前进”的声音出自村夫牧童之口,长沙的湖南婆婆,汉口的湖北车夫都能喝“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座谈会,专题讨论国歌、国徽等问题。经过反复讨论,大多数人赞成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但有人对“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一句歌词存在异议,建议歌词作修改。周恩来认为原歌词可以激励感情,毛泽东也表示“还是原有歌词好”。最后与会者一致赞同不改歌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决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

——摘编自刘小兰《<义勇军进行曲>:从抗战最强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马赛曲》诞生和成为国歌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其对法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代国歌且不必改歌词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歌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的民族主义是在封建社会的母胎中孕育而生的,它的产生在于社会产生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资本主义因素萌芽、壮大,进而民族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也孕育而生。物质的生产打破了地域的限制,精神的生产也将如影随形。随着西欧社会的发展,逐渐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代表市民阶级,这个阶级反对封建割据和教会控制,和加强中央集权的王权势力结盟。1617世纪,在西欧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君主专制国家,如英吉利、法兰西和西班牙等国。近代民族主义是在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中产生的,也是人民对祖国热爱与效忠的表达。

法国大革命不仅把民族主义的表达推向了高潮,在具体的革命进程中把民主主义与民族主义紧密结合,充分展示了近代民族主义的深刻内涵。就此意义而言,法国大革命则标志着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

——摘编自宋新伟《民族主义在近代西方的缘起和蜕变》

材料二   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就从没停止过对中国的侵袭和掠夺,到19世纪末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梁启超等人将西方的近代民族主义理论引入中国,期望以此为武器对抗西方的帝国主义,改变中国的被动局面。虽然在鸦片战争之后,传统的“夷夏之辨”和华夏中心观受到了异常严重的挑战,但其作为已根植于国人心中的传统思想,仍然构成了近代民族主义形成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自兴中会成立后,革命党人的宣传鼓动也极大促进了近代民族主义的生成与蓬勃发展。尤其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和共产党对于民族认同的宣传,在实践中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全民族团结抗战的新局面,都使得近代民族主义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并使其发展到最高潮。

——郭倩倩、秦龙《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生成理路与价值意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民族主义产生的条件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欧洲比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不同原因,并阐述其内涵。
(3)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谈谈你对当今全球化下民族主义的认识。
2022-05-11更新 | 140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二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族”一辞当今成为民族精神、民族情感的凝聚和象征。芮逸夫先生指出,一个民族的构成,体质的、语言的及文化的吸引混合,虽是重要因素,但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最重要的因素乃是“愿意合在一起”。费孝通先生认为导致民族融合的具体条件,主要是处于社会和经济的需要。“如果要找一个凝聚力的来源,我认为农业经济是一个主要因素。”

材料二   清朝前期真正开启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的历史进程,消除了千百年来自“三北”(东北、北部与西北)的“边患”,变成和平的边疆;把一个横行大草原的强悍的蒙古族变为能与其他各族共处的和谐民族,把一个远离中华传统文化的藏民族拉近了距离,密切了与汉满民族的关系。清代继承和发展了秦汉以来的“大一统”思想,以新的民族“大一统”观念为指导,较成功地解决了二千多年来困扰历代王朝的边疆“内患”问题,促进了国家的统一。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至清代最后完成,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数千年发展的一个大结局。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提出“以中国人治中国。中国者中国(汉族)人之中国”。孙中山强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认为中国亡于鞑虏已二百多年”现在的国“已经不是我汉人的国了”,因此要“将满洲鞑虏从我们的国土上驱逐出去,发誓要建立一个真正汉民族的国家”。1923年后,他在宣言文章或演说中多次使用“中国各民族”、“国内之弱小民族”、“中国以内各民族”、“诸民族”等表示中国境内存在着多民族的词汇。并有“国内之弱小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决自治”,“以本国现有民族构成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的国家”“团结国内各民族,完成一大中华民族”等提法。

——据《孙中山传》等


(1)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关于促进中华民族形成的因素加以阐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清朝前期“大一统”多民族国家最终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族观念的变化及主要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礼记·礼运》语谓:“圣人耐(能)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周易》语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礼记·中庸》有“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北宋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叹,南宋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诸原则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摘编自郑师渠等《历史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二   面对西方列强对中华民族的侵略,三元里人民自发组织奋起抗英;中法战争中冯子材近七十高龄仍和法军拼杀;甲午战争时,邓世昌血染黄海。为改变中国现状,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把轮船、火车、手表、望远镜等西洋技术看成“正正堂堂之技”。郑观应主张“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康有为发表的《物质救国论》,界定了“物质学”即科学的概念。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陈独秀等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开展一系列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以救治国人心理上、思想上的疾病……

——摘编自缪克成《民族精神》等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初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现代民族精神。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形成新的精神风貌与精神品格。在抗日战争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成为中华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人民民主力量发展壮大。解放战争后期,在三大决战胜利之时,毛泽东向全党发出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依靠群众、团结统一、敢于战斗、敢于胜利的伟大号召,明确了党的建设方向。

——摘编自俞祖华《中华民族精神新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民族精神的重要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成中国现代民族精神形成的主要因素。
6 .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抗日战争部分大事摘录

时间大事
1935年5月24日《义勇军进行曲》借助电影《风云儿女》开始传唱大江南北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8年5月26日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指出人民战争的力量及其源泉
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起总攻,参战兵力达105个团

——摘编自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
(2)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枢纽,请结合材料三加以分析。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2020-10-08更新 | 196次组卷 | 31卷引用:内蒙古乌南察布市集宁二中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来,海外华侨先后掀起了三次爱国热潮。甲午战争后,在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下,海外华侨积极筹集资本,回国创办实业。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得到了海外华人华侨在资金、物资和人力上的大力支持,孙中山曾指出“非有华侨一部分,清室无由而覆,民国无由而建”。抗战爆发后,整个海外华侨社会发动起来,组织抗日救亡团体,大造抗日救国舆论,踊跃捐款捐物,开展国民外交,争取国际援助,甚至回国效命疆场,以身殉国。

——摘编自杜裕根《论近代华侨爱国主义的特征》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海外华侨以各种形式支援祖国建设。截至 1955 年 11 月,共有 1536 名高级知识分子突破重重阻力回国,成为各个科学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导者。1950-1957 年,华侨在国内投资兴办的企业有 50 多个。改革开放后,侨资成为新时期巨额外资的主要来源之一。一大批爱国华人科学家大力推动中外科技交流、积极向国家建言献策。同时,华人华侨和港澳同胞累计捐赠总额上千亿,为国内教育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赈灾救济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广大海外华人华侨还积极拥护“一个中国”原则,至 2006 年世界各地已成立各种“反独促统”组织170 多个。

——摘编自任贵祥《海外华侨华人与祖籍国关系 60 年述评》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华侨爱国主义的特征,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海外华侨对国家建设的贡献。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华侨爱国主义的认识。
2020-08-2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蒙古族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五)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材料二   目睹西方列强在中国大肆倾销商品,攫取巨额利润,近代有识之士产生利权意识,主张挽回利权。其主要策略和手段是振兴商务,鼓吹商战,商战成为中国人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之最响亮的口号。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加紧向中国大肆输出资本,划分势力范围,掠夺中国路权、矿权。与之相应,他们所倡导的“收回利权”的主要方式也逐步向对外交涉,收回路权、矿权转变,将主权与利权同时并提而将主权置诸重要地位。……并将实现民权视作维护国权所必不可少的前提,对收回利权运动的发展与流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袁为鹏《从利权观念的变迁看晚清经济民族主义》

材料三   晚清以来民族主义在中国社会的勃兴以经济层面表现较为明显。“商战”是经济民族主义的一个直接表达,强调“外国所需于中国者,自行贩运;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须减内地出口货税,以畅其源;加外来出口税,以遏其流”,使“中国之富可期”。重商主义者提倡政府设“商部”,定“商律”,轻“厘税”,给“凭单”(专利证书),以期获得政府对实业的支持。利权观念是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随着晚清利权观念的侧重点由保富争利转向维护国家主权,人们所倡导的“收回利权”的主要方式也逐步由19世纪后半期的发展工商业、与外人商战向20世纪初之对外交涉,收回路权、矿权转变。

——摘编袁为鹏《从利权观念的变迁看晚清经济民族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的提出者、主要内涵及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经济民族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中呈现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经济民族主义的影响。
2019-09-24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初建立的历代帝王庙,除了供奉三皇五帝以来的历代开业帝王外,还增入辽太祖、金太祖、明太祖等皇帝进行祭祀。康熙帝将宋朝以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统治家法作为治国政纲,乾隆帝更是提出“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康熙帝还专程前往曲阜瞻拜孔庙,重用李光地等儒臣,乾隆帝时编订出版了汇通各族文字的书籍和词典。针对“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伦”,雍正帝驳斥道:“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

——摘编自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等

材料二: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念发生动摇。王朝国家认同出现严重危机。甲午战争后,梁启超积极宣传民族国家观念,他深刻地认识到,国家欲立于民族国家之林。就必须获得广大民众认可,成为一个统一强大的民族国家。并在中国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国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意识。革命派提出。中国在“异种残之,外邦逼之”的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殆不可以须臾缓”。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一再强调“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回、藏五族合为一体”,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辛亥革命后期,许多民族主义者将“中华民族”进行重新阐释、赋予其“中华民国境内所有民族”的新内涵。

——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实现国家认同所采取的措施和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突出特点,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2019-09-12更新 | 198次组卷 | 40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眼中你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围绕“危机与觉醒”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19-06-03更新 | 427次组卷 | 2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