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族主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今夫国也者,必其全国之人,有紧密之关系,有共同之利害,相亲相爱,通力合作,而后能立者也。故未有两种族之人,同受治于一政府之下,而国能久安者,我汉人之真爱国而有特识者,则断未有仇视满人者也。何也?以日本之异国,我犹以同种同文之故,引而亲之,而何有于满洲……故有特识而真爱国者,惟以民权之能伸与否为重,而不以君位之属于谁氏为重。

——摘编自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1901年)

材料二   西学之外,中国古典文化和古代先贤思想也是他(梁启超)反专制思想的一个来源。他曾对中国整个历史文化进行过批判,同时他对中国历史又有满腔的热爱。他在批判中国专制历史、吸收西学的同时,又认为“今日欲使外学之真精神普及于祖国,则当转输之任者,必邃于国学,然后能收其效”。因此他既大力发掘中国历史上的优秀思想,又无情驳难和揭露在历史上的阴暗面和糟粕,为培养“新民”和“少年中国”,他用如椽大笔,像酿造蜂蜜的蜜蜂那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未来不停歇进行思想生命酝酿和创作。

——摘编自翁有为《梁启超对专制体制批判之发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民族观及其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的民族观形成的历史背景。
2023-05-10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普通高等高校招生考试·临考押题密卷历史(B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族主义”,即指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以下表格是学者对于民族主义的解释。

   

          

汉斯·科恩

民族主义者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思想状态。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民族主义的想象能在人们心中召唤出强烈的历史宿命感;受到民族主义动员的成员认识到我族与他族的划分;民族主义被想象为拥有主权。

安东尼·史密斯

民族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运动,目的在于为一个社会群体谋取和维持自治及个性,他们中的某些成员期望民族主义能够形成一个事实上的或潜在的民族。

爱德华·卡尔

民族主义通常被用来表示个人、群体和一个民族内部成员的一种意识,或者是增进自我民族的力量、自由或财富的一种愿望。民族主义亦特指民族独立运动之意识形态,民族主义以民族特色看待人类活动。

——摘编自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民族与民族主义》等。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中国或者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民族主义”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加以展开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论题不能重复材料。)
2023-03-03更新 | 218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14中国近代史(非选择题)-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项汇编(统编版)
3 .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曾出现过中国民族史撰述高潮,其中王桐龄、吕思勉、林惠祥各自撰写的《中国民族史》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著作。这些著作大都以汉族同化、融合其他民族不断壮大为线索考察中国民族的发展历程,并认为中华民族发展的前途为各民族趋于汉化一途。1939年,顾颉刚有感于帝国主义利用民族问题分裂中国的阴谋,发表了《中华民族是一个》一文,提出“五大民族”一词是中国人作茧自缚,授人以分裂的口实,应该正名,“中华民族是一个”,边疆与内地为一体。

——摘编自赵梅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与中国民族史撰述》

材料二   费孝通不赞同顾颉刚的观点,在他看来,中华民族既是一体,又是多元,一体与多元原是辩证统一的概念。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施民族平等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工作,费孝通参与并领导了这一工作,从中他“深切体会到民族是一个……具有亲切认同感的群体。”他于20世纪80年代末发表《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构建了有关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多元一体”理论。

——摘编自费孝通《简述我的民族研究经历和思考》

材料三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引发了中国民族史的撰述热潮,诸多撰述纷纷以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为主线考察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史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赵梅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与中国民族史撰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中国出现民族史撰述高潮的历史背景,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说明王桐龄、吕思勉等著述观点的局限。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形成的原因及意义。
2023-05-28更新 | 167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17 近代中国的屈辱和抗争-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题源解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82年,美国法国移民克雷夫科尔主张来自西北欧的各个民族通过混血和抛弃祖先的语言与风俗习惯而融化成一个新的民族。在熔炉理论影响下,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挑起了“美国化运动”。当时要求外来移民学英语,放弃原有文化,完全接受美国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维护移民的权利也成为美国吸引和稳定外来移民、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政策,主张不同价值观的共存、把少数族裔的生活方式看成是合法的,多元文化主义也由此产生。现今美因的印第安人虽有保留地制度,但其自治权仍得不到有效保障,贫困率也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英国主流社会对印第安文化的压制和同化思想根深蒂固,少数族裔在经济上不能同工同酬,政治上待遇不平等,在工作、移民、教育及居住等方面的歧视比比皆是。虽然美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族群归类“和“种族识别”、但是宪法不承认民族的群体权利,仍是以公民权代之。

——摘编自雷抓炳装圣愚《如何看仲英国等西方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旗关用》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问题,在抗战时期便提出要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1947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建立第一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又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确定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为了加快西部地区和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中国政府于2000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国5个自治区、27个自治州被纳入西部大开发范围。——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20052月)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美两国对待民族群体的差异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路易十四重用柯尔伯进行财政制度改革,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大力兴办手工工场,使法国呈现出一派繁华之景。路易十四奉行"朕即国家”的政策,强化君主主权,进一步打击封建贵族,这给法国带来了无穷的力量,使得法国的精力“合理化”,从而大增了法国宫廷可以对外使用的综合国力,基本奠定了法国的版图。在这一过程中,法国民众的向心力和做为法王臣民的自豪感有所提升,人们的经济生活和心理素质也趋于一致,法语作为一种官方语言也慢慢流行起来,从而使得法国形成了新的民族共同体。

——摘编自李兵等《法国民族国家的构建及对欧洲格局的影响》

材料二   拿破仑在对外战争中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对于各国推翻封建制度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是拿破仑对外战争毕竟是侵略战争,激起了欧洲各国的强烈反抗,点燃了各国的民族主义思潮,民族利益、国家利益至上压倒了人们对宗教的忠诚,这是前所未有的。德国在这种新思潮的影响下,于1871年完成了国家统一。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各国的民族国家普遍建立了起来。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路易十四时期法国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拿破仑战争对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发展的意义。
6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   西欧最初的民族主义以反对分裂、鼓吹统一,反对教权、尊奉王权为主要内容,提出建立民族国家的要求,可以称之为“民族国家主义”。民族国家主义首先是以理论的形式在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大运动中出现的。卢梭以民主及共和理论为基础的民族主义思想富有建设性,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激发出全体法国人高昂的爱国热情,显示出巨大的革命意义,可以称之为“民主民族主义”。19世纪上半期,民族主义从意识形态领域进入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政治领域,争取民主和民族平等逐渐成为时代潮流。欧洲几乎所有处于政治分裂状态或异族压迫下的民族都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

——摘编自杨宁—《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帝国主义的掠夺和日益深重的民族压迫,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不仅加强了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融合,也激起了中华民族誓死抗击外族入侵,争取民族独立的决心和信心,促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民族国家在中国一步步地建立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国家成为了人民的国家,国家获得了全民族的认同。这样的国家,已经是标准的民族国家了。

——摘编自周平《论中国民族国家的构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欧洲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近代中国民族国家发展的因素。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中,中国人民包括清政府军队里的爱国将士表现得很英勇,浴血搏斗,直至战死疆场。但是,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还处于被动、自发的状态,未形成整体的斗争合力。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等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中国人民以伟大的觉醒铸刻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烙印。

——摘编自齐卫平《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一次伟大觉醒》

材料二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促使了亚非拉人民的觉醒。战后,以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为主要目标的民族意识得到了极大的增强,这种意识转化为争取民族独立的行动,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20世纪60年代末,新独立的国家已有69个,此后增加到120多个。大批民族国家的独立,造成了帝国主义全球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新兴的民族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与五四运动前的斗争相比,中国人民在五四运动中的斗争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原因,并指出其国际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民族觉醒意义的认识。
2022-08-30更新 | 239次组卷 | 4卷引用:战争与文化交锋-选必3-2023届高三一轮课时练习卷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8 . 材料一   从现代化角度上说,专制王权是民族国家的早期形式,是近代社会的起步点。……在这个阶段上,国家统一了,民族自立了,中世纪的混乱状况得以解除。民族国家的第二个阶段,“民族”与王权发生对抗,最终推翻专制王权,法国大革命就是其中的典型。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   民族主义起初是一种人道的、宽容的信条,这种信条不是建立在手足之情这概念的基础上。但是,在19世纪后半叶,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其原因在于社会达尔文主义(注:认为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现象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德国纳粹为代表的极端民族主义植根于德国统一过程中的特殊历史原因,更是有着20世纪初期特殊的政治经济现实状况,使得这一理论得以社会化和公开化。它还与法西斯的专制、暴力、恐怖的国家机器和战争手段相结合,实施了反人类、反文明的罪恶行为给世界带来了灾难。

——马俊毅《论二战中的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方民族主义发生的变化并简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在民族主义的感召和激荡下,西、葡、英、法等民族国家先后建立,他们为大规模的航海提供了物质的可能。到19世纪前期,民族主义在西欧、北美取得了辉煌胜利,并为传播到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奠定了基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化、现代化的迅猛进展与民族主义也有着一定的关联。19世纪中期之后,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一起成为世界三大思想潮流。

——摘编自程人乾《论近代以来的世界民族主义》


(2)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方民族主义的影响。
2022-08-21更新 | 208次组卷 | 2卷引用: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选必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9 . 中国历史上统一王朝的边疆政策既各有特色,又具有继承性和创造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汉王朝时期的边疆分布着众多的边疆民族……汉王朝在秦王朝边疆防御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边疆防御体系。汉王朝的边防管理体系大致是由障塞亭燧、候望和屯田制度组成……汉王朝对强大的匈奴先后采取了和亲、武力进攻、纳降、内徙、分化瓦解等政策,最终将匈奴纳入了汉王朝的管辖之下,设置使匈奴中郎将进行管理。

隋唐两代是继秦汉之后我国历史上的又一次更大规模的统一时期。由于经受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较长时间的民族融合,中国历史上传统的治边思想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导致了隋唐两朝较为开明的治边政策的出现。唐太宗即位之后宣称“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尽管唐王朝也采取过诸如武力征伐的政策,但其治边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以怀柔、羁縻为主唐朝发达的中原文化对边疆民族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边疆民族向唐王朝派遣子弟求学,以及请求颁赐书籍的记载频频见于史书。对于边疆民族的这些要求,唐王朝一般都是予以满足……这不仅有利于汉文化的传播,而且也促进了边疆地区的文化发展。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   1988年,著名学者费孝通在香港中文大学发表讲演的时候说:“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费孝通先生认为,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里,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渊源,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等民族特征,应当承认中华民族统一体之下各民族部分的特殊性,并以此来实现民族平等和团结"

——整理自费孝通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Tanner演讲”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边疆治理的特点,指出西汉到唐朝边疆政策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变化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族发展的特点并加以阐释。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0年,梁启超发表《少年中国说》一文,提出:“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少年中国”这一文化意象或者类似隐喻得到广泛传播。1908年出版的小说《新纪元》,描绘了1999年的中国,称“这个少年新中国,并不是从前老大帝国可比”。1917年,李大钊发表《新中华民族主义》提出,少年的责任“不在保持老大中华之苟延残喘,而在促进少年中华之投胎复活”,呼吁中华少年为“中华民族更生再造”而奋斗。

——摘编自朱俊瑞、吴秋华《少年中国与青春中华.20世纪初知识分子对中国形象的重构》等

材料二   1925年夏,国民党理论家戴季陶声称:“我们要复兴中国民族,先要复兴中国民族文化的自信力,要有了这一个自信力,才能够辨别是非,才能认清国家和民族的利害,才能够为世界的改造而尽力。”1934年及其后,国民政府所发动的一些全国性运动,一般也多打着“复兴中华民族”的旗号,如:“新生活运动”、“本位文化建设运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几乎所有的军政要员,都出版过以“民族复兴”为题的为数众多的宣传著作,涉及抗战建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内容丰富不乏见识且充满爱国热情。

——摘编自黄兴涛《民国各政党与中华民族复兴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少年中国说”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并进行解释。
(3)根据以上两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共同之处。
2023-02-14更新 | 390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