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生问题、人文关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西方女权运动】

材料一  1792年英国妇女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出版了第一本女权主义理论著作《维护妇女权利》。1848年,美国妇女运动领袖伊丽莎白·凯蒂·斯坦顿起草了《观点宣言》。19世纪末女权主义理论家夏洛蒂·珀金斯·吉尔曼运用社会主义理论分析美国妇女的从属地位与经济上依赖男性的内在联系,描绘了使妇女获得经济独立的蓝图。

——摘编自王政《美国妇女运动起因初探》

材料二  18487月的《妇女伤感宣言》的发表,标志着西方第一次女权运动开始。从1890年起,美国女权主义者将矛头指向那些将妇女排斥在受教育权、就业权、参政权以及其他权利之外的国家法律。19678月,“新左派”女性成员在芝加哥举行大会,发表了“告左派妇女书”,号召姐妹们团结起来,开展一场新的“妇女解放运动”。这就是美国的第二次妇女运动。这场运动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斗争涵盖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诸多领域,涉及社会、家庭和学校等诸多方面。

——摘编自韦冬雪《西方妇女运动特点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女权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材料中两次女权运动的异同。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起,英、德等国先后颁布了针对疾病、工伤事故等的保险法。针对低收入群体以及老人、儿童和妇女,西欧又建立或完善了救济制度。在理论方面,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贝弗里奇是最有代表性的社会保障学者,其中贝弗里奇被西方称为“福利国家之父”。二战后,西欧逐步建立起面向全民的社会保障网,除退休金、失业和医疗工伤三大保险外,还设立了孕、产妇补贴、幼儿、学童补贴等几十种项目。欧共体也逐步形成自己的社会政策。1972年,欧共体“社会行动纲领”把解决失业特别是青年人和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列入优先目标之一。80年代,西欧各国为了缓和财政不平衡状况,增加税收和削减社会保障支出。

——摘编自李琮《西欧社会保障制度》

材料二   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追求。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我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道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扶贫主要是用给钱、给物等传统救济方式。这种方式虽可救急,但不能实现真正脱贫。于是,开发式扶贫取而代之,成为扶贫的一项基本方针。新中国成立初期,扶贫对象主要是农村无法维生者。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对象逐渐从绝对贫困人口向低收入人口覆盖。在目标瞄准上,先是贫困区域,后是贫困县,再到贫困村,再到户到人。扶贫任务从解决农村温饱转为巩固温饱,再到脱贫致富。产业扶贫、科技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新型乡村旅游扶贫等等,多种多样的扶贫方式有力推动了农民脱贫,对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有借鉴意义。

——摘编自郝志景《新中国70年的扶贫工作:历史演变、基本特征和前景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扶贫工作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历史意义。
2022-03-04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关注城乡居民生活,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何解决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成为当时城市治理的重大问题。……在伦敦,从19世纪60年代初开始,为了改善普通劳动者的住房条件,商人乔治·皮鲍迪和悉尼·沃特娄发起“模范住宅运动”,盖起了成排的大杂院房屋,虽然拥挤但比较卫生,低价出租给劳动者……18751876年,伯明翰通过立法清除贫民窟,(市长)张伯伦下令拆除了17公顷的贫民窟进行开发,这个项目由城市资金承担,……在利物浦,市政会1840年颁布了《关于调整利物浦房屋建筑的条例》,1842年颁布了《利物浦建筑法》,对居民住房和建筑物提出了一些要求。

——任其怿、吕佳《从住房和卫生条件的改善看近代英国的城市治理》

材料二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成功实现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贫困人口脱贫,演绎了充分发挥中央权威理性化优势,带动地方政府与社会协同的治理贫困的模式,中国扶贫模式的探索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经济发展进程相一致,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在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扶贫减贫成效,之后经历了“大水漫灌”的普遍救济式扶贫到区别对待的区域开发式扶贫,再到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最终确立了发展式扶贫。中国的扶贫模式是一种基于“共同富裕”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国家目标,而不是西方为赢得选举而安抚选民的功利手段;是一种旨在帮助贫困人口形成致富能力的发展意义上的分配制度,而不是西方“托底式”的功利性社会救济。中国的贫困治理用事实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在福利分配方面的政治优势,有力挑战了西方传统的福利国家理论,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具有参考性的方案。

——摘编自谢岳《中周贫用治理的政治逻辑》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英国应对住房问题的解决方法及其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中国扶贫政策取得成功的原因及意义。
2022-01-2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对贫困户的收入来源、财产状况、家庭劳动力等进行综合考察后按照分类定级的方式,对不同程度的贫困者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宋代以前,救助贫困人口一般以政府为主。到了宋代,国家开始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古人在注重临时性救助的同时,也注重系统性扶持。如对于无力抚养子女的贫民,政府向其发放生育补贴;对于缺乏劳动力的家庭,政府也会免除其部分劳役。

——摘编自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 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救济制度实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34年英国新济贫法出台的背景。
2022-01-2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社会救济。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食。隋唐时期,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隋文帝置仓积谷,预防荒年,还鼓励民间自置义仓,令各州百姓在收获时按贫富分三等出粮,于当地造仓积储。官仓救大灾,义仓防小灾。……宋朝以后,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宗族通过设立义田、义学、义宅、义冢等族产,在衣食、住行、婚娶、蒙养、丧葬等方面资助族中贫困者。

——摘编自《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开始着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标志着城镇企业职工劳动保险制度的建立。19561月通过的《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和同年6月通过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指出,农业合作社应该对社内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没有依靠的社员,做到保吃、保穿、保医、保教、保葬,这两个文件奠定了五保工作的制度基础,五保制度正式在我国建立起来。

——摘编自郑秉文等《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材料三   德国统一以后,经济迅速发展,需要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18835月,俾斯麦提出疾病保险法案在议会高票通过,这部法案规定,疾病保险的对象是从事工业生产的工人,不包括农民,保费由雇主承担三分之一,工人自己承担三分之二,工人生病时的医疗和药品都是免费。这是德国第一个社会保险法案,开启了国家通过立法对弱势者提供社会保险的先河。18846月,《意外伤害保险法》在议会获得通过。18895月,德国议会通过了《伤残老年保险法》。三大保险法的颁布,意味着德国社会保险制度开始确立。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一教师用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朝前后社会救济的区别。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关注城乡贫困居民生活,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何解决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成为当时城市治理的重大问题。……在伦敦,从19世纪60年代初开始,为了改善普通劳动者的住房条件,商人乔治·皮鲍迪和悉尼·沃特姿发起“模范住宅运动”;盖起了成排的大杂院房屋,虽然拥挤但比较卫生,低价出租给劳动者。……1875-1876年,伯明翰通过立法清除贫民窟,(市长)张伯伦下令拆除了17公顷的贫民塞进行开发,这个项目由城市资金承担。……在利物浦,市政会1840年颁布了《关于调整利物浦房屋建筑的条例》,1842年颁布了《利物浦建筑法》,对居民住房和建筑物提出了一些要求。

——摘编自任其怪、吕佳《从住房和卫生条件的改善看近代英国的城市治理》

材料二:1951年以后,英国先后颁布了国民救助法国民卫生服务法等,进一步完善包括农民在内的社会福利体系。德国于1957年颁布《农民老年救济法》,开始建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1972年建立农民医疗保险体系。法国1952年为农民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1960年将医疗保险覆盖到农业从业人员。

——摘编自刘家庆《现代西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与思考》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在农村设立了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的保障体系。1956年《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和1960年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提出了农业合作社对于无依无靠的鳏寡孤独要做到“保吃、保穿、保烧、保教、保葬”的“五保”制度,后来又扩展到保住和保医。1994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确定了“五保”供养赡养的具体规定和内容,从此“五保”制度走向规范化和社会化的道路。

——摘自陆月娟《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构与改革》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英国出现住房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2)根据材料二归纳西方国家二战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农村“五保”制度实施的社会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后期开展的城市公共卫生改革加强了城市政府在城市环境卫生、疾病防治方面的控制和管理。期间,联邦层面的公共卫生管理也开始起步。美国城市死亡率的下降速度超过任何时期。柯立芝执政期间,联邦政府一度放松了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法令制定和管制。但地方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有增无减,城市居民更是对公共卫生的热情持续高涨。20世纪30年代后,政府干预,尤其是联邦政府对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影响持续扩大。二战后,关注居民健康的医疗保险改革和医疗补助计划已经成为公共卫生事业关注的主要内容,历届政府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也展开了众多立法和措施,其干预范围持续扩大,管理方式不断创新。

——摘编自李晶《城市化下的“卫生”困境与突破一论19世纪后半期美国城市卫生改革》

材料二   近代中国的公共卫生发展始于晚清……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得到较大程序上的改善。清末新政中建立起了卫生行政制度,直到民国初年,政府主导的公共卫生仍是个空壳。中央和地方的卫生行政机构并不稳定,曾几度裁撤。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年内政部下置卫生司,掌管卫生行政事宜;1928年改设卫生部;1931年4月,卫生部缩改为卫生署。这一时期,卫生行政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南京国民政府卫生最高机关的统领下,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建立起了大量的卫生机关以及颁布了一系列的卫生法规,并建立了相应的卫生制度,基本建立起了近代中国公共卫生体系。但受制于社会环境,近代中国公共卫生始终没有长足有效的发展。

——摘编自聂春燕《近代中国公共卫生发展及其制约因素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并说明其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制约近代中国公共卫生发展的因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病坊最先是南北朝时期寺院的一种救济机构,唐朝时由于寺院中病坊数量增加,皇帝设置“悲田使”进行监督和管理,并对病坊进行资助,但具体事务仍然由寺院主持。由此可见,唐代病坊
A.发挥了政府主体作用B.维护了政权的长期稳定
C.增强了社会保障功能D.加重了朝廷的财政负担
9 . 如表为1985—2017年中国经济发展与减贫速度简表。引起表中减贫速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速度年份19851992199820042006201220162017
中国GDP增长率(%)13.514.27.810.112.77.86.76.9
中国减贫率(%)2.417.517.912.212.923.728.642.3

A.区域经济均衡发展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变革
C.国家政策支持引导D.和平与发展成为了当今世界的主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4年英国颁布济贫法修正案(又称新济贫法),第一次全面以社会政策的方式规定接受救济的人应给予一种比独立的劳动者低的生活标准;在全国兴建济贫院,要接受救济的人只能进入济贫院接受统一管理,而进入济贫院要经过严格审查,只有真正的赤贫之人才能进入。中央成立济贫法部的行政部门,有权颁布施行济贫条例;成立督察组专门监督中央条例在地方上的执行情况。院外救济的申请者在家接受救济,这些人往往都是些寡妇、暂时性残疾的人、老年人等。德国建立社会保险制度之后,1905年英国政府才成立了皇家调查委员会,颁布《失业工人法》,1908年颁布《养老金法》,1911年颁布《健康保险法》,自此正式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摘编自崔明远《英国贫困问题解决探析——以新旧济贫法实施为例》

材料二   德国俾斯麦政府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于1883-1889年相继颁布《疾病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养老和残疾社会保险法》,由此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保险制度,该制度规定:围绕着劳动者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等方面的风险设置保险项目,并用以保障劳动者在遭遇这些事件时的基本生活;劳动者享有的劳动保险待遇水平与缴纳劳动保险费的多少和个人收入情况相联系;雇主与劳动者个人缴纳的劳动保险费形成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基金,当劳动者遭遇保险事件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社会保险基金在受保成员之间调剂使用。

——摘编自魔沃《论俾斯麦时代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创建》


(1)根据材料一,归纳近代英国济贫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依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德国先于工业化起步较早的英国建立现代保险制度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