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清政府据《天津条约》中“每十年修改一次”的规定,就税率问题多次向列强提出要求修改,但英、法代表借故迁延,至1901年才允许政订税则,并议定以1897~1899年之价值计算为准。材料表明,清政府
A.外交呈现近代化的趋向
B.不肯沦为洋人的朝廷
C.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完整
D.实现与列强正常贸易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主要表明
A.唐朝采取开明民族政策B.中外交流开启唐朝盛世
C.唐朝中后期手工业衰落D.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875年,驻法公使曾纪泽在日记中记述,“土国(土耳其)公便称中国为天朝,言欧洲及俄、美、日本等邦,皆有天朝公使”,土国甚欲“与中国结好”,鉴于土耳其在华宗教活动和新疆局势,使得清朝上下对与同为列强的土耳其建交一事,迟迟没有回应。这反映出当时
A.土耳其的舆论宣传左右了清朝政局B.清朝政府的民族国家意识有所提高
C.朝廷对土耳其的外交示好漠不关心D.清朝政府不急于获取西方列强支持
4 . 新中国建交国家数量柱状图

该柱状图反映出
A.新中国国际声誉得到极大提高B.新中国致力于反对霸权主义
C.建国初期外交环境逐渐改善D.新中国外交政策得到广泛认同
2020-01-15更新 | 766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晚清不同阶段的外交情况

时间主要事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缔约谈判中清廷拒绝英法代表提出的向皇帝递交国书的要求,不许外国公使驻京。
1861年清廷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该机构为临时机构,总理衙门大臣、章京、郎中全都是兼职。
咸丰帝时期清廷不得不允许外国公使驻京,但仍不准备履行有关礼节的条款。
1860年以后西方列强纷纷派遣公使常驻北京,而中国却一直未曾遣使出洋。
1867年清廷聘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为中国外交使臣,既可达到遣使出洋的实效,又能避免天朝往外遣使的体制问题和中外礼仪的纠葛。
1873年清廷降谕“著准”各国使臣觐见,双方同意各国使节按中国要求行五鞠躬之礼。日、俄、美、英、法、荷等国使节在紫光阁顺序觐见同治帝,未行跪礼,总共约半个小时。
1876年派遣郭嵩焘出任驻英国外交大使,同时任命已在美国负责留美幼童事务的陈兰彬、容闳为出使美国正副使臣。中国对外派驻常驻使节,以此开端。
1901年清廷正式设立外务部
结合材料与所学历史知识,围绕“晚清中国外交”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0-01-07更新 | 77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潍坊第四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6 . 历史上中美关系呈现复杂的面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鲁蛇《中美关系史话——从1784到2019》


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这一时期美国对中国的政策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据。
2020-01-05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百师联盟2019年高三上期月考(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下表为晚清驻外公使知识结构统计表,据此可知晚清(  )

翰林

进士

举人

优廪

副贡

荫生

监生

附生

例附贡

捐监

新式学堂

1875—1894

7

1

6

2

2

1

2

2

2

0

1894—1900

2

0

3

2

0

0

0

0

0

1

1901—1911

2

0

6

0

4

1

0

1

0

6


A.新式人才成为官吏主要来源B.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C.摆脱了天朝上国的思想观念D.外交官群体走向近代化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元璋即位之初,就积极向周边各国派遣使者,并宣传其外交政策,“朕……已承正统,方遐迩相安于无事,以共享太平之福”。大多数国家在收到明朝政府的诏书,并了解其善意后,纷纷派遣使者朝贡。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建立“行人司”,其主要职责为“捧节、奉使之事”。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告诫行人:“凡为使臣,受命而出,四方之所瞻视,不可不谨。”洪武前期,一些国家利用其朝贡的机会,大肆进行走私贸易,这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明朝政府的财政收入,明太祖朱元璋对此采取了一种视而不见、听之任之的态度。他还告诫他的子孙“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

——据李登峰、马五海《试析明洪武年间外交政策的演变》整理

材料二   英国从19世纪30年代,即从帕麦斯顿担任外交大臣开始,就在全球推行扩张政策。帕麦斯顿认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不是道德、法律或理性,而是强权政治。以帕麦斯顿为首的英国资产阶级积极在远东地区掠夺外国原料和扩大商品市场,以巩固和扩大工商业霸权。最典型的事件是在中国挑起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发动绝非偶然,中国的大门由当时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强国来打开也绝不是偶然的。

——据王颖《试论帕麦斯顿的外交政策》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元璋对外政策的特点及其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帕麦斯顿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背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认为国际社会的主要问题是两个阵营的对抗。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的外交理论淡化了国际矛盾的阶级性质,开始强调国际力量的联合。毛泽东的外交分析变化意在
A.试图扩展对外交流的空间
B.摆脱了意识形态外交的影响
C.缓和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D.批判左倾错误对外交的危害
2019-10-1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甲午战争前,李鸿章认为如果中国不先与日本开仗,日本应该也不会动手,“此万国公例”,谁先开战,就是谁理亏,因此没有进行军事准备与战前部署,而是向英、俄、德、法、美等国进行控诉。这表明
A.西方列强的干扰使清政府延误了战机
B.国际颁布限制国家战争权的法律
C.帝国主义列强形成共同支配中国局面
D.清政府昏庸无能不谙熟近代外交
2019-10-1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