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欧洲,受到宗教的影响,人们认为麻风病人是不道德且受到上帝责罚的人。在十九世纪末,中国、墨西哥劳工进入美国以及对麻风病的医学研究较为匮乏等原因,麻风病在加州、纽约州等地快速传播并造成了一定的恐慌。尽管麻风病并非中国人带到美国且在美中国人患病的比例并非最高,但是在种族主义、排华风潮的推动下,美国的报刊上出现了将麻风病与中国人联系的倾向,出现了如“Chinese 1eprosy”、“Chinese disease”等来形容麻风病的词汇。“中国人不干净”,“中国人又穷身体又弱”等不好印象以及“黄祸”( Ye11ow Peril)等加剧人们恐慌的话语。而这种将麻风病和中国人联系起来的倾向,加剧了排华风潮、主张了种族主义,对在美华人的生存及声誉产生了极为不好的影响,也极易造成民众的恐慌,不利于民众正确认识麻风病和推进麻风病的研究与防治。

——摘编自罗伯特·E·帕克《移民报刊及其控制》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美国发生经济危机,失业潮出现,工人运动也影响到了政界。1882年,切斯特·艾伦·阿瑟总统签署《关于执行有关华人条约诸规定的法律》,即排华法案。这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以法律形式排斥少数族裔的法案。1902年该法律被无限期延长。清政府曾与美国交涉。但‘弱国无外交’,交涉也没用。19432月,《排华法案》被废除。在百余年之后,在美华人族群终于等来了这迟来的道歉。2012618日,美国众议院以全票通过“排华法案道歉案”(第683号决议案),以立法形式向曾经排斥歧视华人的做法道歉。

——摘编自王希怡《专家评美国就排华法案道歉:道歉不是良心发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美国麻风病污名中国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排华法案》的变化历程并简要评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同治三年(1864年),经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推荐,总理衙门资助刊印丁题良翻译的《万国公法》。奕䜣尽管看到“其中亦间有可采之处”,但担心它将以此取代天朝体制,遂未接受。这反映出当时
A.抵抗派的思想异常保守B.列强试图操纵中国外交
C.传统外交观念根深蒂固D.国家主权意识逐渐增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法用战争打破清王朝对《南京条约》“一劳永逸”的愿望,并且《天津条约》明确规定条约“以十年为限”,可以“酌量更改”。随着眼界的打开,清朝君臣对修约逐渐有了新认识。《马关条约》签订后,一些开明的官员纷纷上奏呼吁修约。1898年,总理衙门更是向英国提出“希望修改税则和条约中的通商各款”,虽未成功但迫使英国正面回应了中国的修约诉求。

——摘编自李育民《晚清时期条约关系观念的演变》等

材料二   中华民国时期废除不平等条约大事记

时间事件
1924年下半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取消所有不平等条约的宣言,全国各地掀起了一场群众性的反帝废约运动
1928711南京国民政府发起一场同列强“改订新约”的运动,并先后签订《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中比友好通商条约》等
20世纪40年代中国社会掀起一股要求立即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热潮,国民政府与英美分别签订了《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提出修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国时期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进程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从晚清到中华民国修废条约历史进程的主要因素。
2022-04-30更新 | 441次组卷 | 11卷引用:广东省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考模拟测试(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考古学家在今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俑的形象既有来自地中海地区的东罗马人、波斯人,还有中亚地区的回鹘人,粟特人。这表明当时
A.东亚风俗深受西方文化影响B.中西交流主要依赖于海上交通
C.丝绸之路已延伸到朝鲜半岛D.朝鲜与东罗马建立了外交关系
2022-04-24更新 | 617次组卷 | 38卷引用:【市级联考】广州市普通高中2019届毕业班综合测试(二)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1887年1月,曾出使英、法、俄的外交大臣曾纪泽发表《中国先睡后醒论》,驳斥了当时流行的认为中国行将就木的观点,指出外来的侵略足以“唤醒中国于安乐好梦之中”,中国的“全备稳固可翘足以待”;预言中国将会和平地站起来,不会对世界造成威胁;表达了改善不平等条约和保护海外华侨的愿景。这说明曾纪泽意在
A.阐明中国外交原则B.改善中国国际地位
C.推动中国和平崛起D.承认对外条约有效
2022-04-18更新 | 96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2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D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在1871至1874年处理台湾琉球漂民案期间,不少知识分子和闽台官员明确提出要以国际法处理中日冲突,申明中国在台湾全境的主权,要求日本退兵。在此后的马嘉理案、曾纪泽伊犁谈判和中法战争中的“台湾封锁问题”等涉外交涉中,中国均援用了国际法。这些活动
A.说明西学成为社会主要思潮B.反映了晚清外交的近代化趋势
C.引起清政府权力结构的变化D.扭转了对外交往中的不利局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京师同文馆1878年各科考试试题都有公法学题目,内容全部和驻外公使有关。1889年、1893年同文馆大考中亦有公法学试题,内容从驻外公使问题扩展到多项国际事务。自同文馆始,其他新式学堂陆续开设了国际法课程。这可用于说明(     
A.近代外交理念对华影响加深B.清政府逐步沦为洋人的朝廷
C.新式学堂注重培养翻译人才D.洋务运动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对于不平等条约中给予列强各种权益的内容,清政府的官员们不是从平等与否的角度思考,
而是抱着"怀柔远人"的传统心理,或将其视为"投以肉食"的羁縻"制夷之道",并认为"并无伤于国体"。这反映了清朝统治阶层
A.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C.践行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D.外交观念开放包容
9 . 明初百年间,中国对外关系经历了从“四夷来朝”到“四夷来商”的演变,发展至明中期,统治者对“四夷”的认知,仍然沿袭“小、穷、弱”的观念。这一现象
A.标志着传统朝贡体系的瓦解B.导致了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
C.反映传统认知落后发展潮流D.有利于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
2022-03-13更新 | 1426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河南省2022届高三3月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表是古代东亚地区使臣往来统计表。这表明
在明代表(→表示使臣出使方向)
中朝使臣往来中日使臣往来朝日使臣往来
中国→朝鲜朝鲜→中国中国→日本日本→中国朝鲜→日本日本→朝鲜
明代以前2088824681424
共计1343年
年平均次数
0.130.650.0030.050.010.02
明代161129916372270
共计277年
年平均次数
0.64.60.060.130.080.25
A.中国是东亚国际秩序稳定的核心力量
B.儒家文化有利于东亚国际秩序的稳定
C.东亚地区政治一体化的趋势有所加强
D.东亚国家间的平等友好关系更加密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