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礼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周人尊礼尚施,事鬼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材料反映了
A.唯物主义思想产生B.人文意识逐渐增强
C.儒家思想影响政治D.宗法观念逐渐瓦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西周时期的何尊、大盂鼎、大克鼎等青铜器上的铭文让我们看到:贵族们受到王的赏赐,然后为亡祖亡父做器祭祀,赞扬先祖的品德;最重要的是祈求先祖降福,“子子孙孙永宝用享”。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王位世袭制开始确立B.品德决定贵族地位高低
C.祖先崇拜功利性凸显D.中央集权得到高度巩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周代对国君的亲属关系作出诸多限制,要求国君的族人与兄弟不能以亲情之原则对待国君。此外,周代还强调“不以家事辞王事,以王事辞家事”。这些观念
A.表明宗法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说明君主专制已经建立
C.注重对公共政治秩序的维护D.反映血缘关系逐渐弱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商代,上至祭祀战争,下至生育、疾病.婚姻嫁娶、田猎、出行等等,商王都要占卜,询问上帝、先公.先王以及自然神只的意见,然后决定何去何从。这反映出商代
A.王权政治尚未形成B.“家天下”观念形成
C.神权色彩十分浓厚D.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盖天子、诸侯者,有土之君也。有土之君,不传子、不立嫡,则无以弭天下之争;卿、大夫、士者,图事之臣也,不任贤,无以治天下之事”。这表明殷周时期
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混乱现象B.家国同构的政治特色
C.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等级关系D.世袭和选贤同时并存
6 . 商代,殷人已经有“至上神”的概念,他们把至上神称为“帝”;同时在诸多出土的甲骨文中,伴随“帝”一起出现的是“王”。这说明当时
A.禅让制已退出历史舞台B.神权逐渐向王权转变
C.皇帝制度形成至高无上D.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
2021-02-05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7 . 西周的社神、稷神己远远超出了土地神、谷物神的范围,举凡军国大事,如征伐、献俘、结盟以至禳灾,都要祭祀社神、稷神。而天帝及其他受祭祀的神鬼逐渐为周人所漠视。这一变化反映了西周时期
A.借助神权巩固皇权B.政教合一得以实现
C.血缘纽带渐趋松弛D.国家治理渐趋理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西周时期设立专门的采诗官,并建立了“采诗观风”制度,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由此可见西周
A.礼乐制度的渐趋完善B.统治者重视社会舆论
C.民间诗歌的蓬勃发展D.周天子强化基层管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据如表可以推知
文献内容
《战国策》且古者,四海之内,分为万国.及汤之时,诸侯三千。
西周青铜器《墙盘》曰古文王.有上下,逾受万邦。
《汉书》周爵五等,而土三等,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满为附庸,盖千八百国。

A.周文王时分封制已经成熟B.商周时期呈现邦国林立的状态
C.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D.周代爵位对应的封地固定不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商周时期.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王要征求平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西周晚期,王室重臣召公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劝谏周厉王不要限制民众的言论。这说明当时
A.宗法分封制取代禅让制B.具有原始民主传统
C.君王权力遭到严重削弱D.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