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3 道试题
1 . 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思想家思想主张
孔子“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
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制天命而用之”
A.教育思想B.农本思想C.民本思想D.重农抑商
2022-09-27更新 | 302次组卷 | 51卷引用:浙江省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表为战国时期不同人物对儒学的看法。这集中反映了这时期(     
人物看法
庄子“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墨子有强执有命以说议……儒者以为道教,是贼天下之人者也
韩非子“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A.儒家学说违背历史潮流B.持续社会动乱难以避免
C.政治立场影响价值评判D.民本思想成为社会共识
3 . 下列关于战国时代的历史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A.铁犁牛耕出现的推广B.变法运动成为时代潮流
C.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D.统一的封建集权国家建立
4 . 中国古代有位思想家在论及君臣关系时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该思想家还提出了(     
A.夫尚贤者,政之本也B.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D.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2022-08-12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5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中国古代自秦汉以后坚持实行以郡县制为主体的地方行政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 分)

材料一

《论语•宪问》:“一匡天下”
《墨子》:“一同天下”
《孟子》:(天下)“定于一”
《荀子》:“天下为一,诸侯为臣,通达之属莫不服从”

材料二   唐朝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令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明末清初顾炎武在《郡县论》中也说:“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


(1)根据材料一,指出表中思想家的共同主张,结合所学,分析这种主张形成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两位思想家的共识,结合所学,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简要分析中国古代自秦汉以后坚持推行郡县体制的原因,并简述其历史作用。
6 . 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各学派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其中某一思想家提出“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的治国策略。该思想家是(       
A.韩非子B.孟子C.荀子D.墨子
7 . 战国时期有一位思想家,他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该思想家是(     
A.孟子B.荀子C.庄子D.韩非子
8 . 先秦时期有一位思想家,主张“尽地力之教”,认为“农伤则国贫”“农事害则饥之本也”。该思想家属于(     
A.儒家B.墨家C.农家D.法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内涵,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思想主张

思想内涵

A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B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重视以人为本

C

夫尚贤者,政之本也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

D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
A.AB.BC.CD.D
10 .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官员选拔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人类政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材料所反映的选官制度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夫尚贤者 ,政之本也”            ②“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③“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④“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A.①③②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①③④②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