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1 道试题
1 . 墨子认为“无自下正上者,必自上正下”。一里之人必须“尚同”于里长,以此层层上推,天下之人必须“尚同”于天子,甚至要做到“天子之所是,皆是之;天子之所非,皆非之”。这表明墨子(     
A.背弃了农民阶层的利益B.支持君主的独裁统治
C.吸收了法家的学说理论D.具有浓厚的集权偏向
2 . 孔子认为“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孟子提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这反映了儒家学派(       
A.把富民安民作为终极目标B.发家致富的功利思想
C.民富才能国安的民本思想D.重视经济基础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战国时期“诸子十家……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各学派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各自的政治社会主张和要求,试图影响现实政治。这一历史现象(     
A.确立儒学正统地位B.源于诸侯争霸的政治局势
C.增强华夏认同观念D.成为中华文明的文化源头
4 . 孔子认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墨子强调“万事莫贵于义”,“夫义,天下之大器也”;孟子指出“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三人强调“义”都旨在(     
A.追求政治重建B.强调以法治国
C.宣扬为政以德D.主张仁义并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先秦各家思想中都包含着许多对人的身心如何安放问题的思考,孔孟认为身体需要安身之处,而心灵的安居之所更为重要;道家认为人要遵循万事万物运动变化规律,明确了人应以“道”为精神居处。这反映出先秦时期(     
A.诸子百家思想趋于统一B.社会动荡致使人心思定
C.礼崩乐坏导致社会混乱D.儒道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2023-08-14更新 | 1323次组卷 | 19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学了某课后,同学们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语文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颇有儒家真谛
②数学老师深入了解学生,要求大家互爱互利,颇有道家风范
③英语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风格
④历史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①④B.③④C.②③D.①②
7 . 有同学这样形容战国时期先秦诸子的思想,有的一股正气,平治天下;有的爱好和平,讲求实际功利;有的刻薄严苛,法度严明;有的带着逍遥魂儿,避世寻自由。这些思想分别是指哪家学派(     
A.道家、儒家、法家、墨家B.儒家、墨家、法家、道家
C.墨家、儒家、法家、道家D.墨家、法家、道家、儒家
2023-08-01更新 | 1758次组卷 | 132卷引用:天津市第九十五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吕思勉先生说“荀子最为后人所诋訾者,为其言性恶。其实荀子之言性恶,与孟子之言性善,初不相背也。”荀子和孟子主张产生反映了(     
A.生产力水平的差异B.生产技术不同的革新度
C.社会大变革的时代D.阶级利益立场的差异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争相招揽人才。士人周游列国,颇受重用,他们的活跃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众多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乃至宇宙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这种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D.科举选官制度的确立
10 . 在回答梁惠王“天下恶乎定”的疑问时,孟子斩钉截铁地说:“定于一。”《韩非子·解老》则阐论了“兼有天下”之道。《吕氏春秋》亦云,“天下必有天子,所以一之也……一则治,两则乱”。《春秋公羊传》明确提出“大一统”的主张。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A.不同学派缺乏相互竞争B.统一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C.社会普遍认可中央集权D.诸子学说差异逐渐消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