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帝国的版图空前扩大,拥有84个郡和18个诸侯国……皇帝无与伦比的地位在很多制度和规范中得以体现……汉朝延续了秦的很多做法。然而,汉朝之所以能够国祚长久,得益于它善于通过摸索或者以渐进的方式变通秦的举措,而且经常颇不情愿地采用一些新的控制手段。

——摘自【美】陆威仪:《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

材料二     (汉武帝)继位之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又于第五年设置五经博士,启用好儒术的田蚡为相。田蚡把博士中不治儒学的人一律开除,招聘数百名儒生补充进来……到了西汉末期,超过三万名儒生进入皇家学术机构。

——改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指出材料一中汉朝延续秦朝的两项政治制度。为了巩固空前扩大的疆域,汉武帝在监察制度方面采取了什么新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提升儒学地位的措施,并简析这一措施有何意义。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认识。
2023-10-2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两汉铁农具出土地域分布

春秋
战国
河南、湖南、陕西、四川、甘肃、山东、江苏、河北、湖北、广西、广东、山西、辽宁、吉林、内蒙古、天津
秦汉
时期
河南、湖南、陕西、四川、甘肃、山东、江苏、河北、湖北、福建、安徽、广西、江西、广东、重庆、贵州、山西、黑龙江、云南、北京、辽宁、吉林、内蒙古、天津

材料二   秦汉时期的铁农具大多出自黄河流域,其中出土最集中的属中原地区的河南省,达960件,最少的几个省只有1件。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包明明、幸梅芳、李晓岑《秦汉时期铁制农具的统计与初步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铁农具的特点并简析铁农具特点形成的原因。

材料三   汉武帝时,在地方设置盐官、铁官。公元前87年,汉昭帝(汉武帝之子)即位,国势衰弱,民生困苦,霍光、桑弘羊受武帝遗诏辅政。公元前81年,汉朝的高级官员和政治家们在一起讨论当时的政治问题,进行了一场关于盐铁政策的辩论。辩论的结果,一方面肯定了武帝时期所进行的财政改革的成绩,一方面又为昭帝时期调整某些经济政策作了舆论准备。

盐铁政策辩论双方主张(节选)

御史大夫桑弘羊贤良、文学之士
先帝哀边人之久患……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今大夫君修太公、桓、管之术,总一盐、铁,通山川之利而万物殖。是以县官用饶足,民不困乏,本末并利,上下俱足。此筹计之所致,非独耕桑农业也。今废道德而任兵革……立盐、铁,始张利官以给之,非长策也。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国有沃野之饶而民不足于食者,工商盛而本业荒也……愿罢盐、铁、酒榷、均输。

——摘编自(西汉)桓宽《盐铁论》


(2)据材料,概括西汉盐铁政策辩论双方的核心主张及其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治国理政的角度,谈谈对这场辩论的认识。
2023-10-2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说中国

材料一   以中国历史而言,秦汉是充实内部的时期,我曾称其特色为“厚”,隋唐却是开放扩张的时期,其特色是“大”。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只有秦汉和隋唐当得起“天下帝国”的地位,因为在这两个重要的时期里,中国是开放的,而且是发展的。

——节选自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材料二   无论在民族、疆域还是认同上,这个“华夏/中国”在历史上曾经很庞杂和包容,你可以称之为“天下帝国”,也可以称之为“中国共同体”……一方面,现代国家不能再是“天下帝国”,它不能不限定领土、族群和国民,汉唐时代那种“包容和弹性”的天下秩序只是光荣的历史记忆,而无法成为现代国际认可的准则;另一方面,悠久和荣耀的历史记忆,又使得现代中国历史学者,理性上虽然超越“华”、“夷”,追慕包容性的天下帝国,但感情上会不自觉地区别“内”、“外”,以汉族中国为“我者”来叙述“华夏/中国”。

——摘编自葛兆光《说中国》·解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汉时期特色为“厚”,隋唐时期特色为“大”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华夏/中国”概念的认识。

4 . 材料一   “大一统”理念是贯穿中国历代政治格局和思想文化的主线之一,更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纽带。


   

材料二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摘编自《汉书》《后汉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举措,并指出元朝疆域的特点及制度创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举措。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认识。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郡县制

材料一   “郡县制”的横空出世与发展巩固,乃是我国古代社会第一次大转型的明显标志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县”作为新的社会组织结构和新的行政管理体系,开始在各地区像春笋一样破土而出,其产生方式和建设途径主要有五种(见表)。

春秋战国时期县的产生方式和建设途径

把那些被武力消灭的诸侯国变成建制县

在武力震慑下,通过相对和平的外交手段逼迫邻近诸侯国成片割让土地,然后将其改制成建制县

把一些由“世家”“大夫”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贵族食邑改造成建制县

调整传统的行政区划,把原来层层分封的版土面积和人口规模都比较小且分散凌乱的“都”“邑”合并成新的建制县

人口向边远地区扩散迁移,新垦土地上往往不再推行分封,而是大多都直接将这些新的开发区设置成新县

“郡”的设置,稍晚于县且多在边远之地或近敌之处,具有守疆保主的职能,故县级长官为“令”,而郡级长官却称“守”。郡制与县制逐渐配套,形成“以郡管县”的两级地方行政管理的制度格局。春秋中后期,一些诸侯国充分利用郡县这一新机制做了三件大事:一是推行按田亩征收赋税;二是确立了农民的重要社会地位;三是实行严密的户籍制度。

在这400多年的转型期间,郡县制与分封制一路同行,又逐步后来居上,显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自秦皇汉武以降,再到蒙元、朱明、满清时代,郡县制穿越了多个王朝的时光隧道,其影响所及以至于今日。

——摘编自宋亚平《郡县制度: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坚实基石》

材料二   郡县制的部分相关记述

记述

出处

海内之郡县,法令由一统。……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

司马迁《史记》

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荡灭前圣之苗裔,靡有孑遗者矣。

班固《汉书·地理志》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吾人敢断言郡县制度之成立也,断非由于一二先知先觉的政治理论家事先立说创制于前,然后始有郡县者。换言之,则郡县之起源,势必由于人类社会生活逐渐演变之结果。唐德刚《中国郡县起源考——兼论封建社会之蜕变》
(1)围绕“第一次大转型”,概述郡县制创立的历史条件。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郡县制历史意义的理解。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内容是现代中国学者(部分)对“焚书坑儒”的观点

学者观点
贾军喜从史书来看,焚书事件并不是秦始皇一个人决定的,李斯才是整件事情的策划者以及执行者,秦始皇只不过是对李斯提出的计划加以允许……因为秦始皇所在社会是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地主阶级的利益就是秦始皇乃至国家的利益,因此当李斯提出有益于地主阶级利益的焚书要求时,秦始皇自然而然地就会同意李斯的要求,进而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邓旭焚书只是针对流传的家藏书,而对于坑儒,学界也普遍认为这只是朝堂上的法儒之争引发的一起政治事件,而不是秦始皇要将儒家思想整个绝灭的标志……所以从史料上看,“焚书坑儒”只是法儒两大思想学派斗争的个案,而不是对古代思想的一种毁灭打击,反而是项羽入城后,大肆焚烧了许多的文化史料
李开元秦国长期奉行法家路线,商鞅辅助秦孝公变法时,就曾提出过焚书的建议。……李斯所建议的焚书政策,其思想和政策的渊源,正可以在商鞅那里找到。……这些年来,新出土的文物,也为秦始皇焚书一事提供了旁证。所以,《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的焚书记事,其史料来源于记录秦王朝大臣奏事和名山刻石文的史料集《奏事》,故秦始皇焚书这件事情,思想源流清楚,多种证据齐全,是确凿无疑的史实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三位学者关于“焚书坑儒”的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焚书坑儒”的认识。
2023-06-21更新 | 210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选择考模拟(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人小国寡民僻居西部,面对东部的广土众民,不能不设计一套统治机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制度。这一封建制度,包括两个要素:一是分封子弟与亲戚,在紧要的地点戍守,彼此援助,构成一个庞大的控制网络;二是笼络不同文化的族群,寻求合作。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等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经过西周的封建体制,中国经历了为时数百年的文化融合过程。

——许倬云《万古江河》

材料二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曾出现过应否置郡的争论。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於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在此之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上分裂的,所谓“诸夏”或“中国”都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直到秦统一,“中国”二字才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具有明确政治制度的庞大帝国和明确地理区域的广大国土和民众。

——傅乐成《中国通史·秦汉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分封制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封制度与郡县制度的不同点。
(3)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选角度提炼观点,谈谈你对秦朝统一意义的理解。(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09-24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8 . 在战国时期变法潮流中,商鞅变法无疑是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材料一   下表为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类别

主要措施

经济

1、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2、“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

3、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

政治

1、行政管理土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2、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

军事

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材料二   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秦朝,以原秦国的制度为基础,自中央到地方,建立成一套系统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行之于全国。这套制度的突出特点是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史称“废封建,置郡县”。秦始皇的这一变革,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政治变革,具有革命性质。这套新的政治制度基本上符合当时社会经济的状况及其发展的要求,亦为此后历代王朝所沿用。

——张传玺《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


(1)结合上表和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中哪些措施对后世社会发展起着怎样的影响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建立郡县制“具有革命性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套新的政治制度基本上符合当时社会经济的状况及其发展的要求”的理解。
2023-06-03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五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然而由于封国的权力过大,汉景帝采纳晁错建议着手削藩,结果七个诸侯国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秦朝的郡县制、元朝的行省制,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及其负面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重大举措,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二,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
2023-03-21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 秦的统一

材料一     战国末期,随着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四海之内若一家”局面的出现,为全国大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为了摆脱兼并战争给社会带来的灾难,广大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渴望统一,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也希望结束战乱,出现一个长期安定的社会局面。当时西方的秦国,因为改革比较彻底,政治稳定,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经过多年的兼并战争,它所拥有的疆土已经超过了山东六国,综合国力最强。再加上这时有嬴政、李斯、王翦、蒙恬、尉缭等一批有作为的君臣,所以时人形容说,秦国要扫灭六国,就好比从灶台上吹灰那么轻易。统一已经是水到渠成的历史趋势。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二   “朕”上古为人们的自称,无贵贱之分。秦灭六国后,定为皇帝自称,他人禁止使用。皇帝的命为“制”,令为“诏”,印称“玺”,-切臣民皆不得使用。因秦始皇名政,下令改正月为端月。

——《中国历史文选参考资料》

“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丞相,“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并无决策权。“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但实际上大概未曾有具体选任担当这一职务的官员。御史大夫“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一是传承皇帝诏令制书,二是监察百官。三公之下,则有分掌朝廷和国家各项事务的“诸卿”,或习惯地称为“九卿”,但实际名额并不限于九。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四   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时,秦朝已经拥有北起河套、阴山山脉和辽河下游流域,南至今越南东北部和广东大陆,西起陇山、川西高原和云贵高原,东至朝鲜半岛北部的辽阔疆域。而且秦朝在全国普遍实行郡县制,中央政府通过郡的行政长官郡守管辖所属各县的县令(或县长)。公元前221年在全国设立了36个郡,以后随着疆域的扩大和局部的调整,到秦朝末年全国约有50个郡,下辖近千个县。能在这样大的范围里建立起一个统一国家,在中国历史上还是首次。秦朝开拓的疆域构成了此后历代中原王朝疆域的主体,成为中国统一的地理基础。

——葛剑雄《疆域与人口》

材料五 秦灭六国,“六合为一”,货币的混乱状态,给国家统一向各地征收赋税及各地区之间的商品经济交流都造成极大不便,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统一政权的巩固。……直到公元前210年才最终统一了全国货币。秦兼天下统一币制后,货币分为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圆形方孔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秦朝在统一币制的过程中不仅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而且严禁私人铸钱。……它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币制,意义至为重大。尽管秦行暴政短促而亡,但其统一货币之功,则是应当充分肯定的。

——摘编自《秦汉币制改革略论》

材料六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形态渐趋完善。随着国家控制力的增强,户籍制度逐步发展起来。各诸侯国对士、农、工、商“四民分业”分别登记,地方官对所掌户籍和赋税要造册上报中央,以查考其政绩。户籍制度名称和形式各异,没有统一。秦朝时期,不仅区分了各种不同的户籍,还确定了户口的什伍编制方式,制定了户主申报和审查核实的登记程序,登记内容有户主的姓名、身份、籍贯和年龄,也有户内成员的姓名、年龄和健康状况,祖宗三代出身情况及家内人员与财产类别等项内容,有时还有身高的记录。所有这些内容,都是为了对民户加强控制和便于征发兵役、徭役及课取赋税服务。对虚报户口的或未经官府批准而擅自更籍的,严加惩罚,还作出了不许擅自迁徙、迁徙时必须审核、必须办理更籍手续等规定,并把户籍法律制度以成文法典布之于众。户籍制度至此正式形成,后世王朝大多承袭了秦朝的户籍制度并不断完善。

——摘编自张琳《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及其政治逻辑分析》

材料七 经过对匈奴、越族的战争后,秦的疆域,“东至海……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在这个广大地区内居住着各族人民,由于统一在一个国家政权之下,相互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增强了,并解除了各民族之间的战争所带来的灾难。秦王朝的建立,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此开始的政治、经济制度在以后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

主题二 秦朝速亡

材料八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志,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汉)贾谊《过秦论》

材料九  三代至秦,混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周王道穷也,其势必变而为秦,举前代之文制,一切铲除之,而独持之以法。

——(明)张居正

材料十  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翦伯赞(当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主题三   周秦之变

材料十一   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 (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统一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出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
(3)材料三中的秦朝的官职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行政架构的特点。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秦朝疆域是如何形成以及如何管辖维系的?这种管理方式有何特点?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币制改革的原因,分析秦朝币制改革的意义。
(6)据材料六,概括指出户籍制度兴起的原因及秦朝户籍制度的特点。
(7)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户籍制度形成的意义。
(8)根据材料七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统一的意义。
(9)依据材料八、九,分别涉及了秦始皇哪些方面重要事迹?材料十认为秦始皇“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谈谈你对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的理解。
(10)材料八、九、十分别对秦始皇作出了怎样的评价?
(11)为什么材料八、九、十对秦始皇有不同的评价?
(12)依据材料十一,指出秦朝与前朝(周)相比政治制度方面的“变”与“不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2023-08-03更新 | 221次组卷 | 1卷引用:03·纲要上第03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