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自汉武帝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至汉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霍光不仅主宰内朝,还挟制以丞相为首的外朝。这期间的丞相,或老迈平庸,或谨小慎微。昭帝年幼,宣帝乍立,都不省事问政,“政事一决于光”。霍光对朝政的主宰(     
A.弥补了官员素养的不足B.根源于君主专制制度
C.加剧了汉朝的统治危机D.完善了中枢决策程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其所著的《汉书·叙传》中指责《史记》将汉史“编于百王之末,侧于秦、项之列”,所以他将《高帝纪》作为开篇,陈涉、项羽分别由世家、本纪降为传。这一史学编撰的变化反映出(     
A.贵族政治遭到史家的封杀B.作者思想境界的差异巨大
C.史学的政治功能日益扩大D.官修史书体裁进行了变革
2023-12-20更新 | 403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3月考试历史试题
3 . 秦一统天下并确立及推行了“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治国原则,法家思想在政治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西汉自立国以来,随着儒家地位的不断回升以及儒法双方某些内在因素的相近性,儒法在政治实践的过程中既相互冲突又彼此靠拢,最终演化出了一些新的事物。材料说明了汉代(       
A.社会动荡引发思想巨变B.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国家对社会控制逐步增强D.外儒内法对国家治理产生影响
4 . 汉文帝时“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谴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但由于地方监察体制不健全,加之地方豪强势力的不断增长,汉景帝时,地方吏治已发展到“豪猾,二千石莫能制”的地步,直接威胁着政局的稳定。为此,汉武帝(     
A.在郡一级设监御史专掌监察B.下令地方每年造计簿以作考核
C.在中央设监察御史纠察百官D.分天下为十三州部设专员巡察
2023-08-29更新 | 462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项羽被打败后,众诸侯上书推尊刘邦为皇帝说:“先时秦为亡道,天下诛之。大王先得秦王,定关中,于天下功最多。存亡定危,救败继绝,以安万民,功盛德厚。又加惠于诸侯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地分已定,而位号比拟,亡上下之分,大王功德之著,于后世不宣。昧死再拜上皇帝尊号。”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A.秦亡汉兴成为天下大势B.刘邦势力强于各诸侯王
C.封建正统观念影响深远D.对皇位合理存续的重视
6 . 秦统一后对地方制度作了调整,初设36个郡,后增至40余郡。从西汉建立到西汉末年,郡级政区总数增加到103个,共统辖1587个县级政区,平均每郡管理15个县。这一变化(     
A.减轻了国家财政的负担B.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C.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D.根源于君主专制的强化
7 . 中国古典诗歌《匈奴歌》“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全诗二十四个字,以哀婉的语调,表达了匈奴族人民对故土、对生活的眷恋和热爱。下列史实能够与上述诗歌形成互证的是(     
A.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一举攻占河套地区
B.霍去病出征匈奴,控制阴山以南、河西走廊大片区域
C.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D.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中央管理西域的最高军政机构
8 . 西汉景帝共有十四个儿子,七国之乱前已有六子封王,七国之乱后陆续立其余八子为王,并对原来的封王加以调整,将梁国分为五国。赵国分为六国。这一做法
A.沿袭了郡国并行制传统B.一定程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C.合理解决王室利益分配D.有效发挥王国监郡的作用
9 . 董仲舒哲学之“天”的属性是由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神灵之天三者相结合的混合体,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道德之天是核心,“仁”是“天”的精神,“天”是“仁”之表象。董仲舒这样构建的“天”的哲学的目的是
A.神化儒家学术强调“独尊儒术”的必要B.吸收道家、阴阳家学说改造儒学
C.利用儒家的仁德之政解决现实需要D.利用“天人合一”观念论证
2022-02-09更新 | 165次组卷 | 46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两汉时期,史学思想得到丰富发展。汉初史家掀起了一股“过秦”思潮,反思秦灭亡的教训;西汉中期以后,许多史家表现出强烈的“宜汉”意识,讴颂两汉政治治理的成就,这些思想
A.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B.反映了当时社会真实情况
C.深受“天人感应”思想影响D.旨在反思秦朝灭亡的教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