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部分北魏皇帝列表


材料二   北魏统治者进入中原以前,没有成文的法典;如遇案件,“皆临时决”。迁都洛旧后,孝文帝鉴于“律今不其具,奸吏用法,致有轻重,多次参与修行《太和律》,加重了不孝罪的处刑,首创了独子犯死罪可存留养亲的办法。同时经常躬自断狱,并设立司直官对适用法律和审判程序进行监督。

——摘编自张晋藩《中华法制文明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指出材料一内容变化,这些变化分别体现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司法改革的措施。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北魏改革的显著特点。
2021-10-17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匈奴、鲜卑等北方游牧民族原本存在与汉族传统大不相同的“贵少贱老”传统。孝文帝改革期间仿效中国古礼,在中原地区逐步全面恢复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尊老养老礼制。这种变化的根源在于
A.生产方式影响统治政策B.民族融合提升族群认同
C.三教合流推动风俗变迁D.移风易俗巩固专制集权
3 . 多元起源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向一体化迈进,维持着和平、统一的主流,保持着对中华文明较高的认同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国家、民族从春秋战国起就逐渐加快了它的一体化进程。这种一体化进程打破“邦国”“宗族”壁障,使国家、人民不论在政治制度、个人身份、族类从属上都发生极大变化。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材料二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发诸尝逋亡人(逃离原有户籍而出外游食之民)赘婿、贾人……以嫡遣戍”,在直抵阴山的地方置“四十四县”,又派蒙恬率兵三十万北逐戎狄。

——《史记·秦始皇本纪》

(汉元帝竟宁元年)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

——《资治通鉴》司马光卷二十九

材料三   迁居洛阳的鲜卑族人,经过三十年,大体上已经汉化。一个统治民族仅仅经过三十年时间,就与被统治民族相融合,不能不说是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极大成功。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四   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进步的现象。特别是那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中原汉族的少数民族,一旦走进黄河流域这个汉文化的摇篮,他们就终究要融入这个汪洋大海之中。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民族的变化。
(2)依据材料二,概括秦汉时期在民族关系处理上有哪些方式?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表现。你是如何认识材料四的观点的?
2021-11-1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区)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

材料二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威于外而敢娇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

材料三   两张图片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王安石对商鞅变法的什么观点?
(2)材料二中欧阳修指出了什么社会问题?王安石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针对性措施有哪几个?
(3)明显可以看出,材料三中图到如图表明社会习俗方面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4)上述材料中涉及的改革有的能推动社会形态的转型。请依据史实准确概括其主要表现。
2021-04-22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邛崃市高埂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传统的长衣和袍服已不大适应社会需要,而北方民族短衣打扮的挎褶渐成主流。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央集权的强化B.经济重心南移C.民族交融的加强D.政权更迭频繁
6 .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二者虽然都是在北魏时期开凿,但是风格不同。云冈佛像的造型,一般是唇厚、鼻高、目长、额丰、肩宽,显得庄严雄健。龙门石窟则更多地表现出中国的艺术形式,大佛的形象也由庄严肃目变为和蔼可亲。出现这种不同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佛教在北方的衰落B.北魏政权的分裂
C.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D.雕刻工匠个人审美观念的差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汉朝规范了服饰制度,交领右衽、束发戴冠成为社会服饰规范。在汉代服饰考古资料中极少能见到左衽服;而魏晋墓壁画中有很多贵族和平民女子穿的是左衽的窄袖衫、宽袖衫。这一变化主要是源于
A.审美标准的差异B.绘画风格的影响
C.民族文化的交融D.佛教文化的传播
8 . 魏晋时期人们的饮食文化不断丰富,“胡饼”“馒头”等新食物逐渐进入汉人的生活圈。这一变化表明了
A.小麦种植推广到南方B.社会动荡生活发生变化
C.手工技术的不断提高D.民族交融丰富饮食文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秦汉时期,平民百姓大都以素食为主,只有贵族,老者可以食肉,且对饮食礼仪有很多繁文缛节的规定。到了唐朝,食肉者不断增多,狂饮大嚼、粗放饮食代替了以往的精细餐饮。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商品经济的繁荣B.食品结构的改变
C.儒家思想的影响D.民族交融的推动
10 .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上,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元史·地理志》

材料三“我奴儿哈赤收管我建州国之人,看守朝廷九百五十余里边疆。”

——黄彰建《努尔哈赤所建国号考》

“南朝又说我何敢举兵抗拒,中国发兵四十万,四路齐进,意欲剪灭除根。”

——潘喆《清入关前史料选辑》

“朕抚定中原,视天下为一家,念尔琉球自古以来世世臣事中国,遣使朝贡,业有往例。”


(1)指出材料一图中A、B所示地区的政权名称及创建者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这两个政权为民族交融所做的贡献。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分别概述唐(前期)、元两代边疆政策的措施和特点。
(3)材料三中两处“中国”分别指哪一政权?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简述满洲统治者政权观的发展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