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7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以前,绝大多数的城市是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所在地,它们的政治意义远远超过商业意义,其商业活动只能局限在“市”这个特定的区域中进行,作为居民生活区的“坊”与“市”是相分离的。到宋代,城市一般沿街开店,商人只要纳税,都可在城中任择地点开设店铺,同时在开封、杭州等大城市中,又出现了夜市、早市和鬼市。为了加强管理,政府或构筑新的城墙,把近郊之地围入城中,把郊区变成城区,或在城外设厢,将其视同城区一样来管理。在此同时,在交通干线或人口聚集的地方也出现了由草市发展而来的市镇,两宋时期大约有6000-7000个墟集市镇,作为新型的工商业据点,散布在广袤的乡村地区。

——摘编自包伟民、吴铮强《宋朝简史》

材料二   唐朝政治保留着“贵族共和”的特点,宋朝则形成了“君主独裁”的制度。所谓“君主独裁”,从官制上来说,就是尽可能多地将国家机构置于君主的直接指挥之下,方方面面的国家运作,均由君主一个人来统辖。

——摘编自吴钩《新民说·宋仁宗:共治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城市发展的新变化,并指出变化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实现“君主独裁”的具体措施。
2 . 下图是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

该示意图反映了(       
A.北宋丞相权力遭到了极大削弱B.北宋官僚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下
C.北宋实行了二府三司制D.北宋实行崇文抑武的国策
3 . 宋代的地方行政区域“路”虽建立在唐代“道”的基础上,但其划分有突破“山川形便”的趋势。如永兴军路,其辖区虽然主要在陕西,却越过秦岭,管辖着仅有五县之地的商州;淮南东路跨越淮水管辖亳州、宿州等地。宋代“路”的划分(     
A.加强了中央集权B.提高了行政效率C.凸显了君主专制D.奠定了省制基础
2024-01-16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唐代科举考试中的“通榜”指的是由皇帝委派一名官员主考,正式考试之前,朝中官员可能向主考官特别推荐某些考生,考生姓名对主考官公开;自宋真宗朝开始,由各地送来的考生参加考试时一律“封弥”“眷录”。这一变化表明了(     
A.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大B.选官制度性建设弱化
C.科举取士公平性加强D.主考官权力受到制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朝时期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的职官是(     
A.通判B.节度使C.枢密使D.参知政事
2024-01-16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3-24高一上·云南楚雄·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赵普在与宋太祖的对话中,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建议,并被采纳。该建议针对的是(     
A.宰相专权B.冗兵问题C.军阀割据D.宦官乱政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宋史研究涉及到的部分文献史料

《宋会要辑稿》政书类,分为帝系、后妃、乐、礼、舆服、仪制、瑞异、运历、崇儒、职官、选举、食货、刑法、兵、方域、蕃夷、道释等17门,记载了宋朝的典章制度。
《东都事略》南宋孝宗时王称撰写,记载从太祖赵匡胤至钦宗赵桓共九朝的历史,附录八卷,包括辽国二卷,金国二卷,西夏二卷,西蕃、交趾各一卷。
《涑水记闻》司马光撰写的语录体笔记,比较详尽地记载了宋太祖至宋神宗的军政大事、朝典政章。
《东京梦华录》孟元老创作于宋钦宗靖康二年,追述宋徽宗崇宁到宣和年间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风俗人情、日常生活情景。
《三朝北盟会编》宋代徐梦莘创作的史学著作,会集了宋徽宗、宋钦宗、宋高宗三朝有关宋金和战的多方面史料。
《朱子语类》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南宋理宗时黎靖德以类编排。
《象山集》收录陆九渊往来书信及短篇杂著等,由其子陆持之编成。
从表格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史料,拟定一个具体的研究主题,说明选题的意义和史料选择的理由。
8 . 下图是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A、B、C处对应正确的是(     
A.中书省、财政、太尉B.尚书省、三司、三衙
C.中书门下、财政、三衙D.门下省、三司、太尉
2024-01-1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五代方镇益强及赵普为相,劝革去其弊……又方镇阙帅,稍命文臣权知……复置转运使,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

——《续资治通鉴》

材料二     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

材料三     帝(宋太宗)因谓近臣曰:“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指辽、西夏掠夺)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宋初统治者主要想解决前朝遗留下来的什么问题?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宋太宗对待“外忧”与“内患”的态度怎样?其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2024-01-1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992年,宋太宗在诏书中说,转运使“外分主计之司,虽曰转输,得兼按察,总览郡国,职任尤重,物情舒惨,靡不由之”,“凡转运使厘革庶务,平反狱讼,漕运金谷”。其对转运使职责的描述反映出宋代地方机构的基本特点是(     
A.官吏权力重叠交叉并相互掣肘B.地方官员的权力划分界线模糊
C.由中央派员直接控制地方财政D.由中央官员行使地方的司法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