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8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出现这样的思想观点: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才能达到圣贤境界;强调主观能动性以及以个人的内心为准则等。持此观点的思想家是(     
A.黄宗羲B.顾炎武C.王阳明D.朱熹
2 . 李贽认为六经不过是史官过分的“赞美之语”和孔孟之徒“记忆师说”的残缺笔记而已,并不是什么“万世之至论”。他强调“各从所好,各聘所长”,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和个性。他的主张(     
A.动摇了儒学统治地位B.揭开近代思想启蒙的序幕
C.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D.反映正在成长的市民意识
3 . 明末清初社会的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出现一些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倾向,其中与商品经济发展进入繁荣期这一经济现象直接相关的是(     
A.“致良知”B.“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C.“工商皆本”D.“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2023-10-02更新 | 158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汨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古代中国社会逐渐形成了一种优待儒士的传统。至蒙元时期虽然采取了优待儒士的政策,但显然有意控制儒户的规模;明初延续了元朝这些优待政策并且发展扩大了优待对象的范围,提升了儒士阶层的地位。这一变化是由于(       
A.理学逐渐官方化B.社会思想环境的变迁
C.选官制度的变革D.官方政治文化的不同
5 . 某位思想家认为:“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该思想家的上述主张是(     
A.强调关注人的主观能动性B.带有强烈的保守主义倾向
C.蕴含着格物致知的实践论D.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特征
6 . 清代以前,校勘学和辑佚学只作为一种治学方法而存在。而乾嘉时期以后,校勘与辑佚成为专门学,并出现了一些以此闻名的学问大家,他们在对此前备受冷落的《管子》《墨子》《荀子》等书的考据方面成就突出。清代这种学术倾向(     
A.致力于对传统文化进行总结B.能够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生态
C.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特点D.反映了诸子百家思想的复兴
7 . 传统观点认为,明清时期中国的学术思想殊少突破。但有学者提出,阳明学的兴起、汉宋之争等现象的背后,是明清学术思想民间化、多元化及专业化趋势的发展,这些趋势使明清学术走向与前代有了根本区别。这表明明清时期(     
A.学术思想成果更加辉煌B.阳明心学推动学术转向
C.文化高压政策有所放松D.学术思想活力依然存在
8 . 儒家思想是不断发展的,不同时期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差异较大。属于宋代以后儒家思想新发展的有(       
A.经世致用B.民贵君轻C.天人感应D.仁者爱人
2023-09-18更新 | 133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普通高中2023年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六)历史试题
9 . 王守仁弟子、泰州学派开创者王艮曾提出,“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他认为道就在日常生活里,哪怕是一个书童奴婢的视听言行,也体现了“道”。这一学说(     
A.促成封建等级制度瓦解B.启迪了市民文化的产生
C.呼应了明清社会的发展D.冲击了儒家的正统地位
10 . 王阳明说:“人皆有良知,圣人之学,就是致此良知。自然而致的是圣人,勉强而致的是贤人,不肯致的是愚人。虽是愚人,只要他肯致良知,就和圣人无异。此良知所以为圣愚之同具备,而皆可为尧舜者,以此也。”王阳明此论(     
A.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B.全面否定了传统伦理道德
C.反映出明末社会的动荡D.力主重建古圣先王的功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