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维新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帝国与后金的辽东战事成为朝野热门话题的时候,袁崇焕每遇退伍老兵就好与其谈论边塞兵事。久之,就成了官场中的辽东通。他也认为自己有守边关之才能。

1621年,在辽东布防的袁崇焕反对保守谨慎,主张在山海关外第一卫驻军,同时新建宁远城,以便有效保证关外数百里国土。1625年,高第经略辽东放弃原有宁锦防线,袁崇焕愤怒声言:“官此,当死此,我必不去。”3月,努尔哈赤在孤悬山海关200里外的宁远城下与袁崇焕兵戎相见。袁崇焕“刺血为书,激以忠义”,官兵感动,全城军民同仇敌忾,在宁远城下大败后金。时人评曰“八年来贼始一挫,乃知中国有人矣。”袁崇焕借机重建宁锦防线,布防抗清卓有成效。

其去世一百五十多年后,清乾隆帝评袁崇焕“素与我朝为难”,但毕竟“忠于其君”,可惜无人嘉勉“深可悯恻”。清末梁启超写下《明季第一重要人物袁崇焕传》以“生死系一国存亡”之语为袁崇焕盖棺定论。

——摘编自郭晔旻《名将诞生——宁远与锦州的光辉时刻》

(1)根据材料概括袁崇焕“布防抗清卓有成效”的原因。
(2)乾隆帝与梁启超对袁崇焕评价的侧重有何不同,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2024-06-0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由于变法前的社会舆论普遍认为八股及科举制度是中国落后的根源,因而在维新变法期间,变科举、废八股,改变中国传统的培养人才和选拔人才的方式成为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也幻想以改革教育为突破口,培养新型的资产阶级人才,从而达到政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挽救民族危机的目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封建制度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道德支柱以及理论依据的四书五经的否定。规定把西学和中学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其实就是对传统“中学”占统治地位的否定和挑战。通过皇帝来提倡西学,具有绝对的权威和理所当然的合理性、合法性。从此,全面学习西学成为戊戌变法后中国近代教育的主流,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如雨后春笋般地被介绍到中国。在维新派的影响下,很多知识分子从八股之学转向西学,西学的队伍得到迅速扩大。

——摘编自韩小林《戊戌变法与中国近代教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变法时期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说明教育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变法时期教育改革对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
2024-05-2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召见严复时微叹道:“中国就是守旧人多,怎好?”且因废八股而骤然失业的大批士人对倡议废八股的康有为等人恨之入骨,他们控制的社会舆论成为讨伐维新派的先锋和利刃。这反映出戊戌变法(     
A.缺乏广泛的社会群众基础B.废除了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
C.遭到知识分子的全面反对D.改变了传统的文化教育体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变法运动。这场运动旨在(     
A.救亡图存B.开眼看世界C.建立民国D.推翻清政府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以下改革对应的时代要求正确的是(     
选项改革时代要求
A商鞅变法缓解因冗官、冗兵造成的财政困难和统治危机
B北魏孝文帝改革巩固统治,进一步适应民族交往交融发展
C戊戌变法以变法实现富国强兵,适应民主共和潮流
D王安石变法解决政治经济危机,实现富国强兵目的
A.AB.BC.CD.D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梁启超《古议院考》称:“汉制议员之职有三:一曰谏大夫,二曰博士,三曰议郎”;谏大夫掌议论,无常员,多至数十人,则“其数与西国同”;博士“国有疑事存问,有大事则与中二千石会议”;议郎“不属署,不直事”,“则其职与西国同”;“国有大事,乃承问会议,则其开院之例,与西国同”。梁启超旨在(     
A.指出西方共和政体的不足B.吸收汉代国家治理的优势
C.借用传统政治推动社会变革D.发掘儒家典籍中的议院之意
2023-09-24更新 | 316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大连长兴岛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认为古文经是刘歆伪造的,《孔子改制考》称孔子为“改制先师”,这两本书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主要是因为这两本书(       
A.损害了孔子的威信B.干扰了变法的开展
C.学术观念不符史实D.悖离传统主流思想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开启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促使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进而走上追寻现代化之路。但晚清三个阶段的现代化以及相应的改革举措,都是在因应西方列强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政治经济压力,同时回应国内的社会矛盾,这些现代化无法改变清王朝覆灭的最终命运,仅仅是清廷及部分社会精英主导的有限变革,不可能真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带来的种种危局,因而也不可能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长远发展。

——摘编自郭若平《从近代历史进程看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二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首次明确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为主要内容的四个现代化奋斗目标。1964年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作为四个现代化的内容明确下来。1979年,邓小平首次把四个现代化表述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此后,我们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摘编自牛先锋《从四个维度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晚清三个阶段的现代化尝试。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晚清现代化探索相比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化探索的主要特点。
2023-07-05更新 | 109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各阶层人民为挽救危局进行了不懈地探索。下列相关主张,属于民族资产阶级探索的是(     
A.“立行宪法,大开国会……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B.“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C.“是书何以作?……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
D.“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一切的黑暗”
2023-08-26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戊戌变法时期,光绪帝颁布上谕:“中国向本重农,惟向无专董其事者,非力为劝导,不足以鼓舞振作。著即于京师设立农工商总局……各直省督抚设立分局,遴派通达时务公正廉明之绅士二三员总司其事。据此可知(     
A.变法重新回到农本传统思想B.光绪帝发展了洋务运动成果
C.维新派确立了农业改良政策D.工商皆本成为中国上层共识
2023-01-0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