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6 道试题
1 . 服饰往往不是简单的穿着问题,透过服饰之“面”,或可窥见其社会治理、经济生活和文化交流传播之“里”。

材料一

甘地,1909年

甘地(右)着土布服装,1940年

(我)从一个坚定的忠诚者和合作者,演变成一个不妥协的非忠诚者和不合作者。……采取不合作的态度,以摆脱(印英)双方现存的不自然状态。
——《甘地在法庭上的书面说明》,1922年
(手工纺织)被消灭了…各种规定更加重了农民负担。…关税显然优待英国货…

——国大党《独立日誓词》,1930年

材料二

孙中山,1883年

孙中山,1911年

孙中山,1924年

孙中山,1924年

从前改朝换代,必改正朔,易服色,现在推倒专制政体,改建共和,与从前换朝代不同,必须学习西洋,与世界文明各国从同。
——孙中山《与马君武等的谈话》,1911年12月27日
去辫之后,亟于易服,……于是争购呢绒,竞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或许可以)博采西制,加以改良……其要点在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同时,又须丝业、衣业各界力求改良,庶衣料仍不出国内产品。

——孙中山《复中华国货维持会函》,1912年2月4日

1924年元旦,孙中山做出一个引人注目的重要的着装改变。他特意穿着一套用绸缎制成的黑褂蓝袍作为礼服。……曾长期视满服为“虏俗”,必欲“学习西洋”“易西服”的孙中山,面对保护国货的困境,……已有心做出妥协。——杨奎松《辛亥以来国人着装“西化”的成因与经过》

(1)结合材料及所学,归纳甘地与孙中山的服装变化,简述这些变化传递的关乎社会治理与经济生活的理念。
(2)从文化传承、交流与传播的维度观察,服饰的这种变化又具有何种意义?
(3)你如何认识服饰变化的“面”与“里”?
2024-04-02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 . 图1是《新青年》创刊号《青年杂志》的封面,印着美国物理学家、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肖像;图2是1923年6月《新青年》的封面,题为“来自监牢的庆祝和呼声:共产国际万岁”,图案还融入中国元素。这一变化反映了(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B.部分国民崇洋媚外的心态
C.知识分子审美情趣的提升D.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现状
2024-01-02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仪征市精诚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测模拟考试(四)历史试题
3 . “规律”一词原指“规章律令”,20世纪初,“规律”有了“客观性”“必然性”的转义。20世纪三四十年代,“规律”逐渐成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表示“客观性”“必然性”含义的正式术语。“规律”一词的含义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人对该词理解存在偏差B.近代西方法治思想传入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民众科学素养得到提高
2023-08-15更新 | 69次组卷 | 3卷引用:高考必刷卷·单元提升卷历史2024-文化发展史检测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以降,中国已进入封建社会末世。经过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之后,在接踵而至的战争和外交危机下,封建落后的中国逐渐成为西方列强嘲笑的对象,代之而起的是屡次被打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弱国形象……由于时代主题的变化。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总体目标更加迫切、仁人志士的救亡运动充分构建了近代中国的正面形象,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优秀品质。总体上而言,近代中国国家形象在正反两面因素交织下呈现的主要还是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形象,处于国家形象的“沉沦”时期。

——摘编自江轶《论中国国家形象的历史变迁与现实构建》

材料二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摆脱了民族压迫, 实现了民族独立。新中国成立后,坚决贯彻独立自主的方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革开放40多年来, 中国经济总量稳居全球第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大国。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在世界舞台上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的生机活力,呈现出一种“强起来”的国家形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表现出愈来愈高的参与度和活跃度,为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推动世界和平稳定发展,不遗余力地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摘编自蒋积伟《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形象的历史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国家形象的特征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中国相比,新中国国家形象发生的重大变化并简析其影响。
5 . 在近代中国,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从学才“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的艰难过程。导致这一系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危机逐步加深B.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C.西学东渐不断深入D.统治阶级大力支持
2024-02-2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五四运动之后,陈独秀提出:“倘然仍旧走欧、美、日本人的错路,前途遍地荆棘。我以为即在最近的将来,不但封建主义要让共和,就是共和也要让社会主义……”陈独秀的言论表明(     
A.中国革命的性质已发生变化B.体现国人对西方价值观的失望
C.强调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必要性D.反映出社会主流思潮的新变化
2023-07-1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五四运动之前,报刊内容大多为文言文,之后转为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五四之前,报刊内容大多低俗毫无趣味,之后多为报道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和新锐思想文化;同时很多青年知识分子积极投身于办报热潮之中。大众传媒的这些变化(     
A.推动了当时工人运动广泛开展B.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使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D.使民主科学的思想不断深入人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中共成立之初,沿用苏俄的“民主主义革命”术语进行宣传;中共“二大”后,党的文献纷纷宣传党的民主革命思想,不久即用“国民革命”代替“民主革命”,一直到大革命失败后又恢复“民主革命”提法。上述“革命”话语的转换,反映出(       
A.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了成熟B.革命的根本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
C.阶级矛盾已成为社会主要矛盾D.党能依据国情及时调整革命策略
2024-02-0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中共一大决定: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领导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逐渐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将农村作为工作重心。这一变化可以用来说明(     
A.党放弃了城市工人运动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正式提出
C.革命统一战线已经建立D.中共对中国国情认识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21年,中共“一大”纲领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1922年,中共“二大”纲领明确提出: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这一变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     
A.得到共产国际帮助B.渴望与孙中山合作
C.更加符合中国国情D.受到“左”倾思想影响
2024-01-2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B卷)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