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6 道试题
1 . 就是否建立统一战线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规定要“彻底断绝同黄色知识分子阶层及其他类似党派的一切联系”。中共“二大”提出“民主联合战线”,同意与中国国民党进行“党外联合”。中共“三大”决定以“党内合作”的形式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找到了实现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B.基于国内外革命形势变化做出的调整
C.总结经验教训并在政治上走上了成熟
D.能依据国情独立自主地制定方针政策

2 . 相比于中共“一大”的党纲,中共“二大”党纲的最主要变化是(       

A.体现了压抑资本主义未来发展的目标
B.以俄国十月革命夺权方式为革命道路
C.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奠定了理论基础
D.承认了中国革命不可超越的历史阶段
2024-03-2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桃源居中澳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中共“一大”将中国革命的性质定为社会主义革命;中共“二大”提出革命的两步走战略,首先进行“民主革命”;不久,又将“民主革命”改称“国民革命”。这一变化(       
A.说明对中国国情认识加深B.说明了党斗争方式变化
C.表明党从幼稚走向了成熟D.体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主导的报刊常出现如“国际共管”“商埠同盟”“道威斯计划”之类较艰深晦涩的词汇,且较多关注国际新闻,后逐渐开始使用方言,“婆姨”“瓷实”等口语性词汇屡现报端。这一变化(     
A.推动了近代传媒制度的变革B.有利于开展群众思想教育
C.凸显了党对媒体的主导地位D.适应了革命统一战线需要
2024-03-14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梁启超《时务报》 (1896)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邹容《革命军》 (1903)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
陈独秀《每周评论》 (1918)自从德国打了败仗, “公理战胜强权”这句话几乎成了人人的口头禅。
中外历史纲要(上)巴黎和会上,强权战胜了公理,中国遭遇严重外交失败……

材料二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一九一九年,中国发生了五四运动。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


(1)公理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请结合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相关史实,简要阐释材料一表格中“公理”的不同内涵及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重大变革。 (阐释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
(2)根据材料二,概括俄国十月革命前后中国在革命道路学习方向上的变化,结合所学,简析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间的内在联系。
2024-02-0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1919年以前,中文报刊较少使用“劳工”一词。1919年以后,“劳工”一词开始频繁地出现在中文报刊标题中。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华民族开始觉醒B.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C.中国共产党的宣传D.反帝爱国运动的兴起
2024-01-1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7 . 在历史发展历程中,“中国”一词的内涵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朝实现了全中国的统一、“中国”一词的地域意义突破九州而演变为十一行省,人民意义突破汉人而演变为汉、蒙、色目等众多民族,其文化意义演变为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兼有。而其最重大的变化,乃是“中国”主权行使,可以是汉族政权,也可以是少数民族和汉人的联合政权。元朝同时承认了辽、宋、金“各与正统”的地位。

——摘编自何志虎《“中国观”在元代的转换》

材料二   1903年,邹容在《革命军》一书中,将革命成功后建立的新国家定名为“中华共和国”,并提出具体政纲:“中华共和国为自由独立之国”,“与各大国平等”;“投票公举一人为暂行大总统,为全国之代表人”;“须经人民公许,建设政府,专掌保护人民权利之事”。

——摘编自王玉玲《清末民初“新中国”一词的概念内涵与话语演进》等

材料三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提出,“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为职志”,建立“自由统一的中国”。
1929年3月中共中夹号召工农兵士商学联合起来,推翻国民党军阀政府,建立“工农民主苏维埃共和国”。
1936年10月毛泽东在《国共两党抗日救国协定草案》中首次提出建立“中华民主共和国”。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确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摘编自胡国胜《中国共产党“新中国”符号的话语建构与历史演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指出的元朝时期的“中国观”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这些变化有何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邹容和中国共产党对“新中国”的设想有何异同,并分析原因。
2024·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2年,中共二大就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提出“我们共产党应该出来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由此迈出了联合救国的第一步。1923年,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之主张》中提出了联合救国的具体方案,指出“只有以民主的联合战线,继续革命,打倒军阀及军阀背后的外国势力,才是救济中国的唯一道路”。中国共产党人也为早日促成革命联合战线奔走努力。1923年,中共三大正式提出将国民党改造为革命阶级的联盟,确立了“党内合作”的策略方针,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等文件,成为推动国民党改组,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国共联合战线的重要保障。

材料二   1937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大力推行民主共和制,制定了《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陕甘宁边区议会及行政组织纲要》等法规。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又从立法高度确立了“三三制”统一战线政权,保障共产党员、非党左派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明确指出:“各级参议员与政府委员,必须包括有各阶级、各抗日党派与无党派之成分”,“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这些规定和举措增强了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权利,增进了各革命阶级对中共政权的认同。1944年的劳模会议和党外人士座谈会强调加强“三三制”政权的新型民主形式,并且要求各级民意机关和政府机关更加广泛地吸收各党派各层次的人士。中国共产党构建的“三三制”政权成为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的典范,开创了党际协商民主的政权雏形。

——以上均摘编自郑珺、段治文《中国共产党党际协商民主百年进程的逻辑演进》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党际协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党际协商的新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影响。
2024-04-2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四)历史试题
9 . 如图为中共革命活动在不同时期的地理特征,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1920-1921)                                             (1927-1945)
A.革命中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B.中共依据革命形势变化调整工作策略
C.地理环境影响国共对峙局面D.土地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
2023-12-11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一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期间发生了伟大的飞跃。在反思以往革命运动失败的基础上,他说:改组国民党,使其“掌握政权之中枢”,“盖惟有组织、有权威之党,乃为革命的民众之本据”。“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也”。在肯定“平均地权”的同时,他还提出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的口号,称国民党“反抗不利于农夫、工人之特殊阶级,以谋农夫、工人之解放”。有别于以往革命运动对“新军”和“会党”力量的重视,他认为:“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按照苏联式样建立一支军队”,“有了这种理想上的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便可以大告成功”。这些思想飞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革命形势。

——摘编自张玉昆《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一大”期间的思想飞跃》

材料二   中共建立之初,不要说具体的国共合作,就连宽泛的“联合战线”,中共都尚不了解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中共一大上通过的党纲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彻底断绝同黄色知识分子阶层及与其类似的其他党派的任何联系”。中共二大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在实际上确立了党外合作的方针。中共三大倡导“中国国民党应该是中国国民革命之中心势力,更应该立在国民革命之领袖地位”,还对社会革命分子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希望“大家都集中到中国国民党,使国民革命运动得以加速实现”。

——摘编自蔡珍《中共处理国共关系的策略研究(1921~192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思想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工作认识变化的意义。
2024-04-0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叶集皖西当代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