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1936年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颁布了《西北苏维埃选举法》,下图为其部分规定。这些规定(     
一切精神劳动者(如医生、著作家、教员等)都有选举权。
雇佣劳动在10人以下资本在5000元以下之工商业主亦有选举权。
在苏维埃政府及各革命团体工作积极努力的,无论其出身如何亦可获得选举权。
A.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基础B.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C.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深入开展D.旨在创建人民革命政权
2024-02-08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4届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全国抗战爆发前后的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克尔大撤退”,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B.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
C.为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D.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荣德生刊登宣言:“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显示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这可以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A.西方列强对日绥靖政策B.民族资本家的救亡意识
C.声讨国民政府无能卖国D.提议建立权力制衡体制
2023-12-14更新 | 38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4 . 口号具有浓郁的时代特征。下列选项中口号与时期对应正确的是(    
A.五四运动时期一一“打倒列强除军阀”
B.北伐战争时期一一“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C.抗日战争时期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解放战争时期一一“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8年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比1933年更加多样(如下图所示)。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红军长征的胜利B.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C.民族危机的日益加剧D.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6 . 1936年9月20日,来自英、法、荷、德等国的华侨代表共450多人在巴黎成立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大会的最高原则是“精诚团结,一致抗日”,目的在于“团结旅欧侨胞……尤其促进全国上下的大团结,一致为祖国生存而战,为恢复失地而战”。这表明(       
A.地方派系影响抗日动员运动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获得认同
C.一致抗日得到民众广泛认同D.民族危机激发华侨家国情怀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1

图2

图3
提取图1、图2、图3的历史信息,说明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
8 . 在历史发展历程中“中国”一词的内涵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朝实现了全中国的统一,“中国”一词的地域意义突破九州而演变为十一行省, 人民意义突破汉人而演变为汉、蒙、色目等众多民族,其文化意义演变为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兼有。而其最重大的变化,乃是“中国”主权行使,可以是汉族政权,也可以是少数民族 和汉人的联合政权。元朝同时承认了辽、宋、金“各与正统”的地位。

——摘编自何志虎《“中国观”在元代的转换》

材料二 1903年,邹容在《革命军》一书中,将革命成功后建立的新国家定名为“中华共和国”,并提出具体政纲:“中华共和国为自由独立之国”,“与各大国平等”;“投票公举一人为暂行大总统,为全国之代表人”;“须经人民公许,建设政府,专掌保护人民权利 之事”。

——摘编自王玉玲《清末民初“新中国”一词的概念内涵与话语演进》等

材料三

——摘编自胡国胜《中国共产党“新中国”符号的话语建构与历史演变》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从哪些角度阐述元朝时期的“中国观”,并结合所学简述行省 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邹容对“新中国”的设想,并结合所学说明邹容设想的“新中国” 在近代中国是如何实践的。
(3)中国共产党关于“新中国”的话语构建,回应了复杂的革命环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策略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你任选一个时期,试对这一看法进行阐述。(阐述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语言通顺,表述成文)
2023-01-16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服务回 单位 如何广东西省商务

材料 中国近代教科书中关于法国大革命的描述

时间教科书关于法国大革命的描述
1902年《万国历史》(南洋官书局译定)“乱民”“据巴黎,覆政府,杀首相,更立新政府”“焚巴士底尔牢狱”。
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西洋史》(傅运森)“巴黎乱民起袭巴斯底狱,烧狱舍,杀狱官,揭其首于竿,狂走市街,蹂躏贵族富人之家。”
1924年《新学制高级中学教科书西洋史》(陈衡哲)关注到《人权宣言》,并称许它主张人类一体自由平等的价值和意义。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也在这一时期得到教科书的重视并被视为是法国大革命非常重要的精神内涵
1927年《新撰初级中学教科书世界史》(周传儒)称“近世改革之成功,中古旧制之覆灭,当以法国为最早。”
1933年《高中外国史》(李季谷)在评价大革命时指出“农工阶级获益不多,似未达到革命最初目的。”
1939年《高中新外国史》(孙逸殊、闵宗益)渲染了法国人民齐心协力抵御外敌的情景“而全国人民,又能协力同心,一致抵御外患。在名将噶尔诺领导之下,手执自由、平等、博爱之旗,口唱马赛军歌,浩浩荡荡往前线去奋勇杀敌,连获胜利。”

—摘编自黄宇兰《百年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法国大革命》


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尺度,为中国近代教科书中关于法国大革命的描述划分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合理的解释。
2022-11-11更新 | 29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全国各地,从上海到成都,从平津到广州,所有的学生都卷入反对日寇进攻东北的热潮中。全国民众,尤其是城市的市民群众,热烈地参加了抵抗日货和禁止与日人交易的杯葛运动。”上述材料(     
A.描述了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B.说明民众抗日浪潮席卷全国
C.反映了全面抗战局面的形成D.展现了国共合作抗战的成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