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3 道试题
1 . 1937年7月31日,《盛京日报》(日本舆论宣传工具)宣称,“今日外蒙与新疆,悉为苏俄所掩有……现在苏俄虽困于内江,其赤化世界之雄图未曾放弃”,认为中国联苏容共,向欧美帝国主义国家求援,反而伤害了亚洲同胞的感情。这一言论意在(     
A.抨击中共联络苏联的做法B.掩盖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
C.揭露欧美控制中国的行径D.控诉国民政府的退让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43年4月,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召开秘密会议,会上有人汇报说:“(华北派遣军)防疫给水部(日军1855部队)生产跳蚤100克,(需要)老鼠1000只,12月末可以生产100公斤(携带鼠疫杆菌的)跳蚤,但所需老鼠急待补充供应。”这则史料(     
A.可说明沦陷区内暴发大规模瘟疫B.呈现了“华北事变”爆发的缘由
C.可作为日军违反人道主义的罪证D.反映了日本对华经济统制政策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时期,原夏、商、周三族互相融合并吸收了其他部落集团的成分,从而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华夏民族的雏形。周人将分封的诸侯称为“诸夏”。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非华夏各族内徙,形成了各族交错杂处的局面,加强了华夏民族的认同感。春秋诸家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最讲“夷夏之辨”,但它是大一统下的“夷夏之辨”,具有兼容并包的一面,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战国时期,南方的楚国已完成了对诸蛮的统一,与中原的华夏相认同。分布在西北、北方的戎狄也随着秦、晋、燕等诸侯国的发展,成为华夏民族的组成部分。华夏民族经过长期的发展、吸收与融合,至此成为一个稳定的民族共同体。

——摘编自刘正寅《中国历史上华夏认同的演进与升华》

材料二   在抗战中迸发出来的是对新型国家的认同。这样的国家不仅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还要用新型的国家系统、理念和技术将其成员的热情、忠诚激发出来:组织起来,去为中华民族这一超越地域、等级、党派、性别的群体利益而奋斗,而中华民族的利益不仅包括“保种”、“独立”、领土统一和完整还包括保持文化和历史的延续性,甚至寄望新型国家在新背景恢复国人曾有的民族地位和国家尊严。

——徐慧清《抗战对中国民众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先秦时期华夏认同逐渐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型国家一的内涵,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民众认同新型国家的原因。
2023-10-3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35年底,中共中央确定实行“反日民族统一战线”,可是1936年苏联反馈的信息却表述为“反帝人民战线”。经向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申述,8月中旬共产国际同意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总方针。这一变化表明(     
A.中共注重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确立
C.中共在共产国际中独立性增强D.中共开始从幼稚走向成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于辛亥革命或孙中山的纪念活动的主题与口号。据此可知,当时(     
时间主题与口号
1938-1941年“拥护最高统帅”“服从蒋委员长”“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43年“只有新民主主义才能救中国”“从旧的专制到新的民主”
1944-1945年“成立联合政府”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断巩固
B.革命任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C.社会主要矛盾不断发生变化
D.国共两党逐渐达成革命共识
2023-10-09更新 | 117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河南省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图为1939年创作的漫画《妈妈缝征衣,爸爸穿军装》。该漫画(     
A.号召全民族团结一致以抵抗侵略B.表明近代中华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反映了战略防御阶段的抗战现实D.体现了中华民族抗战必胜的信心
2023-10-0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自1931年国民政府把每年4月4日定为儿童节开始,各种报刊、杂志均大力宣传儿童节,关于儿童的标语口号也开始流行,特别是1938年儿童节,具有“煽动性”的大型抗日戏剧《儿童世界》在成都公演,三万余名儿童参与表演,后又在街头小巷流动演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儿童节的设立与日本侵华引发民族危机加深有关
B.相关宣传活动旨在提高广大儿童的抗战爱国意识
C.少年儿童开始登上中国历史舞台并发挥重要作用
D.标志着国民政府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与具体实施
8 . 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写道:“在中华民族的开发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典籍”“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已有了将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毛泽东此论意在(     
A.增强实现民族独立的信心B.阐明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C.分析持久抗战的主要条件D.激发八路军将士抗战斗志
9 . 20世纪30年代,日本大力收买汉奸,鼓动“防共自治运动”,制造了一系列事件。主要包括“河北事件”“张北事件”“香河事件”“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等。这一系列事件(     
A.表明华北人民的民族意识尚未觉醒
B.提升了华北军民敌后抗战必胜的信心
C.致使中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
D.表明日本在沦陷区实行“以华治华”政策
10 . 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这一谈话(     
A.认清了日军的侵华本质B.继续奉行对日妥协政策
C.鼓舞了军民的抗战决心D.意识到国共合作重要性
2023-09-28更新 | 16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德盛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