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敌后战场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经济得到发展:公营工厂由1940年的9家发展至 1943年的82家。耕地面积由1938年的899万亩增加到1945年的1521万亩。粮食产量由1938年的130万石,增加到1945年的260万石。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大生产运动的开展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巩固
C.解放区经济的发展D.敌后根据地土地革命见成效
2024-04-16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合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42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如下土地政策 :(一) 必须扶助农民, 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 实行减租减息;(二) 在实行减租减息之后, 又必须实行交租交息, 并保存地主对土地和财产的所有权;(三) 富农是农村中的资产阶级,对其一部分封建性质的剥削,租息照减,同时保护其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以奖励富农生产与联合富农。这一政策(     
A.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B.丰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C.有利于壮大革命统一战线力量D.推动了大后方地区经济发展
2024-04-16更新 | 43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合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7世纪以来,阿拉伯商人活跃于广州、泉州、杭州诸港,阿拉伯世界对中国的官制学校、民俗宗教、货币商贸等的记载不断丰富。据14世纪《伊本·白图泰游记》记载:“中国人甚富裕,乐安居……中国人技艺上特别之天才,即希腊或他种人亦当退避三舍也。”“刺桐港(泉州)为世界上最大之港,世界上无一国开化文明,人口繁盛,可与中国比拟。”

——摘编自忻剑飞《世界的中国观》

材料二     在17世纪的西方人看来,“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更加文明和礼貌”,中国是“欧洲的典范”,中国的伦理和德政是解救邪恶的正确道路。18世纪晚期,西方逐渐出现批评中国的声音,马戛尔尼就在日记里描绘着清朝的落后和愚昧。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道德、宗教、样貌等,遭到西方的全面批判,“劣等他者”成为描述中国形象的主要内容。

—摘编自许明龙《欧洲十八世纪中国热》

材料三   抗战时期,许多外国人来到陕甘宁边区参观考察,报道“另一个中国”。他们记录下的边区是全中国最接近真正民主政治的,豆选、燃香烧洞等投票方式保障了一切阶级的选举和参政权利。曾经“荒凉的陕北”,已变成“牛羊满山、手工业发达的地区”,人民丰衣足食,自力更生已成为他们的第二本性。边区无乞丐、无鸦片、无卖淫、无贪污、无苛捐杂税,“在这儿旅行安全极了,简直到了令人乏味的地步”。中立的“旁观者”身份和视角,帮助他们向世界构筑了中国共产党“善良有效而认真”的形象。各抗日根据地的真相及其对于协助盟国抗战事业的重要地位,逐渐为外国人所明了。

——摘编自雷艳芝《从外国友人的延安叙事看中国共产党的善治形象》

材料四   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我们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当前,中国的世界形象存在着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挨骂”现象还大量存在。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下,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立体的中国、全面的中国。

——摘编自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时期阿拉伯世界的中国观,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7世纪以来西方建构的中国形象的演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善治形象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延安叙事”的重要意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时期加强中国国际形象塑造的认识。
2024-04-04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24届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代实施焚书禁学,使民间学术和教育活动受到沉重打击。汉代统治者从秦代禁止私学的错误中吸取了教训,认识到民间学术活动是不能用简单禁止的手段加以控制的。控制思想意识只能通过引导的方法,关键要注重实质内容,无需在形式上过多计较。既然太学招生名额有限,地方官学一时也难以普及,那让人们自行求学和施教,只要教学内容符合封建专制统治的利益,又何苦不由其为呢?因此,汉代统治者一开始就对私学采取宽容乃至鼓励的政策。

——摘编自俞启定、施克灿《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一卷

材料二   自《北京条约》签订后,随着传教士不断深入内地,教会学校也随之增加,教会教育事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后,由于外国侵略者在中国开办的企业增多,以及由外国控制的中国海关、邮局等机关急需人才,同时洋务派所办的企业也需要懂西学的人才,这就给教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会学校向更高层次发展。1877年,在上海举行了在华新教传教士大会,传教士狄考文在会上指出:“基督教传教士为何要努力培养在中国这场注定要出现的变革中起带头作用的人才,是有充分理由的。……如果能正确控制和指导,就会为基督教取得普遍胜利开辟一条光明大道。”

——摘编自董宝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

材料三   1937年8月,中共发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提出要“改变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的的新制度、新课程,实行普及的、义务的、免费的教育方案,提高人民民族觉悟的程度”。1938年,毛泽东指出,“在一切为着战争的原则下,一切文化教育事业均应使之适合战争的需要”,并决定实现“改订学制”“创设并扩大增强各种干部学校”及“广泛发展民众教育”等文化教育政策。1940年,毛泽东在《关于文化教育政策》中提道:“应以提高和普及人民大众的抗日知识技能和民族自尊心为中心。应容许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教育家、文化人、记者、学者、技术家来根据地和我们合作,办学、办报、做事。”……在全面抗战爆发后两年时间内,边区增加了2万以上的非文盲。小学的学生数量由1937年的约2000人增加至1939年的20401人,增加了10倍以上。

——摘编自李斌、张应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教育工作方针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测算,我国目前的教育强国指数居全球第23位,比2012年上升26位,是进步最快的国家,这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5月29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统治者允许私学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传教士在中国开办教会学校的危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面抗战时期中共教育改革工作的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重大决策的认识。
2024-04-03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 (五)历史试题
5 . 下表所示为 1941—1945年陕甘宁边区农民承担公粮负担变化统计情况。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公粮征收量(石)每亩平均负担量每人平均负担量
1941201 6171.66 升
1942165 3691.33 升1.22斗
1943184 1231.38 升1.30斗
1944160 0001.20升1.10斗
1945124 0000.87 升0.77斗
A.土地改革的推进B.战争形势的发展
C.生产建设的进行D.苏联模式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如图为创作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木版画《村选大会》。该木版画反映的历史事件(     
A.体现了苏区政府的民主性B.健全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C.适应了民族革命战争的需要D.改变了农村落后的生产关系
2024-03-2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考模拟调研(三)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晋冀鲁豫边区小学编订教材,设置课程,将教学分为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如图为当时部分教育教学活动资料。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教育(     

A.推动根据地土地革命的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需要
C.体现党的工作重心转移要求D.扩大了民主革命的阶级基础
2024-03-21更新 | 135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性考试模拟(三)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山西太原农村知识分子的日记。

1938

四月二十日(519日)

晚间传述,今日午前红、日两军在黄楼沟口外开战,红军用枪击毙日兵三名。众闻日军受伤,莫不喜欢,可见众恨日军之甚矣。

四月二十七日(526日)

近日红、日两军不闻有开战之处,惟闻各村雇人送饷需于红军,入风峪中,每日不断。

七月初一日(727日)

太原县公署(日军扶植的伪政权)知事武克恭所用之属员,君子少而小人多,由是横征厚敛。警务局长张继德,往往没收村民财物,惹怒红军,乃于上月下峪、风峪中之红军将警务局长张继德在古寨村捆绑上山……县公署及在县常驻日军亦无法挽救。

1939

二月二十七日(416日)

传言:昨日清源高白镇之红军邀截日军之运输汽车两辆,捆去日军三名……

三月二十七日(516日)

“攻剿”红军之县政府日军,集合清原县城、晋祠镇堡、太原县城之处之日军五六百名,昨晚上山……不见一个红军……日军大肆搜寻,毫无踪影,惟将杜里坪、杏坪两村之房舍,并所存之粮全行烧毁,其牛、驴、马匹收牵而去,猪、羊、鸡用刀杀毙。所有衣物等件均被日军劫掠。……

——据刘大鹏遗著乔志强标注《退想斋日记》整理

(注:日记中红军即八路军。括号中日期为日记标注者所加阳历日期)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在红军(八路军)沦陷区民众、日本侵略者中任选两个群体,概括其行为,并根据所选群体说明当时抗战的形势。
2024-03-20更新 | 102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性考试模拟(一)历史试题
9 . 1941年9月,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组织观察日食,帮助学员和群众科学认识自然现象,研究会还参加纺织、军事、地质采矿和医药卫生等领域的建设工作。此后,医药、农学、机电等专门学会陆续成立并开展研究。上述科学实践活动(     
A.反映人民和平建国的愿望B.体现了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C.支持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D.推动了“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938年秋,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六届六中全会。全会确定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决定以主要力量在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继续土地革命的方针政策B.开始确立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
C.提出了民主联合政府主张D.坚持乡村包围城市的斗争道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