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伟大的历史转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的叔叔于勒》描写“我”一家人在去哲尔赛岛途中,巧遇叔叔于勒的经过,细腻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在发现富于勒变成穷于勒的时候的不同表现和心理。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该小说一直被选编进入教社中学语文课本。

《我的叔叔于勒》选编进入教社中学语文课本的部分情况



                                                                                                                             ——据沈秋莹《(我的叔叔于勒)的文本解读及教学研究》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0-04-09更新 | 126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七)文综历史试题
2 . 1978年12月26日,正处在圣诞假期中的美国迎来了52位来自大洋彼岸的中国留学生,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对这一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促进中美两国教育交流B.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
C.“科教兴国”战略推动中美交流D.中美正式建交开创中国留学教育
2020-07-03更新 | 22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检测历史试题
4 . 小人物的人生经历也可以反映社会大历史的变化,小人物历史的研究逐渐成为近几年历史学界研究的新方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无锡市民贺星允老人从1958年始每天不落的记账,20多本家庭账册以平民角度记录下国家历史的巨变。表3数据是从贺星允老人20多本家庭账册整理出来的。

——摘编自2018年12月28日《扬子晚报》


根据材料找出相互关联的数据自拟题目进行历史的的解读。(要求:材料数据之间有关联,自拟题目与选取的数据合适,历史解读合理,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逻辑严密。)
2019-03-08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o

材料   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首次从战略高度明晰了中国国家形象的独特内涵。下表列举了新中国不同时期的部分关键词。



从表格中选出2-3个关键词,围绕“中国国家形象”,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解读中国国家形象。(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正面解读。)
2019-05-17更新 | 208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湖南省怀化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论述题

材料   



文中有“敬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需之国货”“振兴织袜厂之出品”等字样。
同时刊登《请看本厂创办之历史》一文:“本厂织袜机器造男女大小粗细厚薄各色线袜。”
1915年,“振兴”厂选送的产品在法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牌奖”。


3天内。到黄浦区商场询问此品牌手表的消费者超过了700人!广告登出后,引起的社会反响很大,当时主要是两种意见,一种认为这是改革开放打开国门的标志;另一种认为这是崇洋媚外,拿报纸做生意,有损报纸的形象。
—刘一达《第一个外商广告启示录》


任选材料中1920年或1979年的一幅广告,结合广告内容及相关材料,进行解读(至少三个角度)。(要求:材料运用充分;推断合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7 . 1978年,我国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工业增加值仅有1607亿元。1992年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大关。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此提供了重要前提
B.中国工业逐渐走在世界前列
C.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工业经济迅速发展
D.对外开放是工业发展的根本
8 . 以下是摘编自《1949-1984 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中有关 1950-1980 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的表格(单位:万吨)。下列关于该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

中国

美国

苏联

日本

1950

61

8785

2733

484

1955

285

10617

4527

941

1965

1223

11926

9102

4116

1975

2390

10582

14134

10231

1980

3712

10080

14800

11141


A.表中所有国家的钢产量都逞逐年上升的趋势
B.中国钢产量不断上升主要是因为政府政策的调整
C.美国、日本受经济滞胀的影响钢产量增速放缓
D.苏联钢产量增速放缓主要是因为当时政府改革的重点在农业
2019-12-2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阴中学、姜堰中学、如东中学、前黄中学、溧阳中学五校2019年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国际经济交往是近现代经济活动的重要内涵,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之前,欧洲的对外贸易主要是由冒险商人采用人背马驮的形式,长途贩运东方的奢侈品,以满足少数贵族富人的消费。这种“中世纪型”的对外贸易,贩运的是体轻价昂的贵重物品,如香料、丝绸等,以获取暴利,而销售数额却很有限。地理大发现后,由大型商船队从事的大规模海上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商品的运输量急剧增加,经营大宗日用品和原料、粮食,以赚取巨大的利润总量。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为西欧的手工业提供广大的市场和原材料产地,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迅速成长。
——摘编自穆良平《主要工业国家近现代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说明新航路开辟前后世界贸易的变化。
材料二 1791年,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提出制造业报告,要求对欧洲进口的货物征税,以保护本国工业;通过提供补贴来鼓励扩大商品性农业生产;建立一个联邦投资的铁路和航运网。目的是刺激商业发展和使国家更紧密地成为一个整体。但是,不论南方还是北方,都不希望对海外贸易征收关税,担心会导致海外贸易缩减和提高生活费用。国会最后没有批准这项报告。
——加里·纳什《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
(2)概括汉密尔顿促进美国经济发展的主张。结合材料和美国的政治体制分析这些主张未被批准的原因。
材料三

注1:外债是一国政府向外国政府和民间举借的债务。注2:表3右侧表明的是这一时期运用外债数量最高的三个行业。
(3)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三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10 . 某班学生举办“学习历史•展望未来”的主题演讲会。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主题发言一: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与近代教育变革发言中引用了梁启超的《变法通议》: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主题发言二:世界伟人邓小平发言中引用了《邓小平文选》中的4个精辟论断:
①“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 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③“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④“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
(提示:下文划线文字部分是解读示例。请参照示例将答题内容写在相应的横线上。每个论断的解读都可从内容或作用中任选其一作答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邓小平坚定支持。这次讨论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②关于党的基本路线,                                                                      
③关于“计划”和“市场”的论断,                                                  
④关于新时期外交,                                                                         
(1)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在兴人才、开学校方面有什么共同点?结合这一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教育变革对中国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
(2)请解读上引②、③、④论断,写出主题发言稿的要点。
(3)由①②③④得出的结论:
2016-11-27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广东深圳高级中学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