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下列关于古代欧洲政治制度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①雅典城邦——民主政治②斯巴达城邦——寡头政治③罗马帝国——元首制④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 .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各国都是通过某种特定的政治制度来实现社会治理的。世界各国政治制度都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有君主制、贵族制、民主与共和制等几种主要形式。各国政治制度具有各自独特性的原因包括(     
①社会经济发展使然                                     ②历史传承不同
③自然条件起决定作用                                 ④文化传统各异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古埃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拥有自己的文字。但自公元前3世纪起,希腊语、拉丁语、阿拉伯语等先后成为这片土地上的法定语言,古埃及文字一度成为无法释读的死文字。这一现象的出现缘于(     
A.古埃及文字书写不便B.古代帝国的扩张
C.埃及文化的开放包容D.亚非商路的变迁
2022-10-01更新 | 273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第一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4 . 西方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说法,中国古代也有“处处有路透长安”的谚语。这两句话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A.长安城的设计借鉴了罗马城市布局B.长安和罗马两地之间的交通网络密集
C.古代商路便利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D.长安和罗马都曾经是帝国交通网络的中心
2022-09-08更新 | 5259次组卷 | 43卷引用:天津市五区县重点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认为:“古代印度的思维和我们极为不同,他们不记历史,不重书写,他是口传神话和故事的海洋,却是文字记载历史的荒漠。整个印度中世纪史主要是靠中国的求法僧法显等人的记载照亮的。他的塔、石柱、石窟等文学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容,以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渗透着因果思想的影响。”该学者旨在说明(       
A.他人记载仅照亮了印度的文学艺术B.整个印度中世纪史是由中国求法僧记载
C.古代印度文化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D.古代印度文明呈现多样性和包容性特征
2022-07-01更新 | 727次组卷 | 25卷引用:天津市五区县重点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这一地区有方便的水陆交通,是通往四方的大十字路口:往北,可以进入高加索,穿越过去就是东欧;往西,可以通往中欧;往东,可以到伊朗和印度;往南则是阿拉伯半岛,还可以进入非洲。以下文明属于“这一地区”创造的有(       
①从1到9的数字                 ②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③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          ④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7 . 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被称作古代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时代”,这是古代希腊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下列各项中,属于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有
①《荷马史诗》的创作                           ②雕刻家米隆创作《掷铁饼者》
③修昔底德创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④塔西佗创作《编年史》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2-06-17更新 | 130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五区县重点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苏美尔地区盛产芦苇和黏土而缺乏木材、金属等原材料。因此,黏土泥板和芦苇杆就成了本地特有的书写工具。苏美尔人用削尖的芦苇杆或木杆在泥板上压出一个个笔划,几个笔划组成一个文字。”下列关于这种文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古代西亚地区广泛使用
②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③那尔迈调色板是该文字的代表
④由表音符号、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人类在早期区域文明诞生过程中创造了诸多成就: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孟斐斯城;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址;古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城等。据此判断,人类走向文明时代的显著特征是( )
A.文字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发展B.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
C.私有制的产生和王宫建筑出现D.阶级的出现和农业的产生
2022-05-30更新 | 782次组卷 | 74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美达菲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两河流域四面多对侵略者敞开,易遭到攻击。苏美尔人、阿卡德人、阿晏利人、亚述人和嘉乐迪人,各民族之间代代你争我夺,一切都是转瞬即逝和变幻无常的。虽然巴比伦人也敬奉神灵,但从根本上说,巴比伦是一个法制社会。《汉谟拉比法典》开始假借神的口吻说法,一旦转入世俗条文后,就把神抛到一边。这部法典不仅阐明了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使巴比伦人从心理上摆脱了生活变幻无常的阴影。

——摘编自刘文《古代西亚北非文明》

材料二:法老要向玛阿特(古埃及一位女神)敬献食物,由此获得“神力”,统治埃及。对农民来说,遵守玛阿特意味着诚实劳动;对官员来说,意味着秉公办事;对士兵来说,意味着忠于职守。在埃及这片土地上,尼罗河定期泛滥,人们丰衣足食,社会井然有序。在四千年的埃及文明史上,虽有外族入侵,但它基本上保持了法老文化的内核。

——摘编自赵克仁《两河文明与埃及文明的差异及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埃及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在社会整体面貌上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上述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
2022-05-20更新 | 264次组卷 | 16卷引用:天津北京师范大学静海附属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