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讲道∶在古代,没有哪个民族比雅典更重视自由演说。在雅典,演说家只有通过自己的雄辩才能赢得多数人民的支持,完成自己民主改革的使命。这些人往往成为城邦事务的实际领导者,利用人民的信任推动公民大会的决议。由此可知,该学者认为雅典城邦(     
A.民主运行机制存在缺陷B.政治程序较为混乱
C.民主政治方式受到破坏D.遵循主权在民原则
2 . 阅读如表内容,据此可知(     
帝国秦朝罗马帝国印加帝国皇帝制度
统治方式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
郡县制度
元首制
行省制
国王
四大政区
A.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B.集权政治是古代世界普遍选择
C.人类文明进程具有相似性D.三大古代文明具有一定渊源
2022-08-20更新 | 840次组卷 | 26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读公元前6世纪印度的社会结构表。由此可以推知,印度(     
社会结构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贱民
成分及职责宗教祭祀统治和保卫国家普通劳动者服务于前三种不可接触者
A.佛教对种姓制度推波助澜B.当时社会矛盾较为尖锐
C.在刻意宣扬君权神授观念D.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2022-08-13更新 | 1520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南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列关于世界古代文明成就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
②古印度的主要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是莎草纸
③古印度人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
④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是由阿拉马字母演化而来的。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2022-07-30更新 | 511次组卷 | 3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中心城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罗马帝国,中国丝织品物以稀为贵,以致不得不颁布一部限制奢侈法来禁止男子们穿丝绸衣服。在中世纪,元代中国的丝织品和绘画与意大利和文艺复兴的形成并非毫无关系。随着东印度公司的创立,东方的各种产品纷纷朝欧洲涌来,随之带来亚洲的各种艺术产品,尤其是中国某些艺术品。

——摘编自(法)艾田蒲《中国之欧洲》

材料二   地中海地区曾经使用的是一种横帆帆船,这种帆船在气候恶劣时较易于驾驶。阿拉伯人使用的是高大的三角形纵帆帆船,它操纵灵活,能逆风行驶。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纵帆帆船传入地中海地区,进而传到大西洋。15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设计师结合两种帆船的优点。制造出三桅船,可在任何天气里航行,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在历史的长河中,19世纪成为一个突出的时期,这个时期欧洲统治者和知识精英坚信他们处在进步的最前沿,体现了世界顶级文明——如此露骨的自信在19世纪前不曾有过,一战以来也未再出现。

——据(德)于尔根·奥斯特哈默《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从中国传入欧洲的文明成果有哪些,并结会所学知识概括其传播途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欧洲是站在东方的肩膀上崛起的”……说法的合理性。(至少举二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以来欧洲人自信心下降的原因。
6 .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把长期以来一直戴着作为胜利者标志的马其顿帽,换成被征服的波斯人的头巾,同时他给波斯青年穿上马其顿服装。这些措施(     
A.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B.打破东西方交流的隔阂
C.带来了帝国的长治久安D.旨在推行文化包容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史料记载,亚历山大曾亲自带头同波斯国王大流士的女儿斯塔提拉结婚;许多马其顿的将领也都娶了波斯显贵的女儿(大约有80名军官),同日参加婚礼的竟达一万对之多, 后人称这一举动为“欧亚联姻”。亚历山大这做法旨在
A.扩大希腊文化影响B.维护帝国稳定
C.拓展波斯帝国版图D.促进文化交流
2022-06-26更新 | 10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如图是制造于公元前五世纪(相当于中国东周时期)的古希腊陶壶。其造型别致,壶上绘有身着丝绸的妇女形象图案。这表明
A.中西贸易促进文化交流互通B.中国与希腊开始了直接交往
C.中国的制陶技术传播到希腊D.东周时期中外贸易交往频繁
2022-06-2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波斯帝国境内有几条重要的驿道。最著名的是从小亚细亚的以弗所到帝国行政中心苏萨的“御道”,它全长2400多千米,设施完善,每隔25千米左右设一驿站,驿站备有马匹供信使使用。波斯帝国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
A.改善国内交通B.维护君主专制C.加强中央集权D.巩固帝国统治
2022-06-06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10 . 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遥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发展可做一些比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时期古代中国古代罗马
①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A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②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罗马统一意大利
③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罗马强盛时期
④公元3世纪汉末混乱、三国鼎立
西晋统一王朝
罗马“三世纪危机”
罗马帝国中兴
⑤公元4世纪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
东晋南迁
北方十六国时期
罗马帝国首都东迁
日耳曼人入侵
罗马帝国东西分裂
⑥公元5-6世纪南北朝对峙
隋朝统一中国
西罗马帝国灭亡
欧洲日耳曼人小国林立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填出A处古代中国的时代特征,并概括时期③和④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的历史发展特征的共性。
(2)指出时期⑥中国和欧洲的历史走向有何不同?请从制度层面分析中国出现这一走向的主要原因
(3)比较时期①至时期⑤两国历史发展的概况,你发现什么现象?再比较其历史轨迹及变化节奏,你又有什么发现?在此基础上,你有何进一步的理论认识?
2022-06-05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