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1 .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打破房子利用裂缝强行进入住宅偷窃,他必须在那个洞前处以死刑和埋葬。”“如果任何人开挖沟渠以浇灌田地,但是不小心淹没了邻居的田,他将赔偿邻居小麦以弥补损失。”这反映出《汉谟拉比法典》(     
A.司法程序较为严密B.以法律规范公共道德
C.重视保护私有财产D.保留了同态复仇习俗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考古学家在雅典城发现了11000多片用于陶片放逐法投票的陶片,陶片上面刻有投票者想要流放的人的名字。在实施陶片放逐法时,陶片上的人的政敌就会把相应的陶片分发给雅典的公民,让他们投票给这些陶片上刻有名字的人。这一现象反映出,古代雅典(     
A.民主政治逐渐走向衰落B.民众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C.司法审判体现公民意志D.直接民主存在明显弊端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种姓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等级制度,在古印度时期被称为“瓦尔纳”制度。诞生于公元前两千年中叶,从中亚、西亚经由印度西北部的山口,陆续向印度河中游一代涌入,征服了当地的达罗毗荼人。入侵者是白种人,白种人为维护自身的高贵地位,加大对征服者的控制,对各种姓的权利进行严格的划分。从法律地位上来看,婆罗门的法律地位最高;在债券债务方面,各种姓在借贷利率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在婚姻家庭方面严格限制不同种族进行通婚。古印度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国家推行宗教典籍,不仅能够对人们思想进行控制,也巩固了种姓制度的地位。

——摘编自吴颖铭《古印度种姓制度的研究》

材料二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在罗马帝国废墟的基础上,罗马文明与日耳曼文明相碰撞、相融合的产物。在征服罗马帝国过程中,日耳曼人社会产生了两极分化。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到11世纪时,学者扎克·得·维特里就欧洲社会的等级做了形象的说明:僧侣是人的眼睛,因为他们能看到并给人们指示安全的道路;贵族是手臂,负责捍卫社会实施正义、保卫王国;平民是人体的下部,负责负担人体的上部分并为之服务。这种等级的划分不仅是由各等级在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地位决定的,而且也是自然经济条件下社会大分工的产物。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等人给它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外衣,认为整个宇宙秩序是上帝按等级体系进行安排的,人中间因才智差异而形成等级,杰出者治人,愚昧者治于人。总之,“等级是以社会划分为阶级作为前提的,等级是阶级差别的一种形式”。 西欧中世纪的等级制是封建主集团维护其政治、经济特权的结果。

——摘编自朱伟奇《中世纪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及其成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印度种姓制度与中世纪西欧等级制度共同的优缺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埃及第四王朝时,王子作为“国王所有工程的监督者”,组建了庞大的官僚机构,为金字塔修建筹措资金,征集材料,招募工匠和其他工程建设人员,安排工程进度。这反映出,当时埃及(       
A.国家组织能力强大B.建筑技术水平较高
C.国家监察体系完善D.法老拥有无上权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4·河北沧州·二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把学习“政治技艺”看作一种伟业,他认为“人天生关注自己和忽视他人……(但如此)即便他们没有偷窃和犯罪,也会受到指责”,如此城邦毁坏了,一切也就毁坏了。他强调城邦的存续得益于(     
A.良好的城邦道德风尚B.有效的城邦制度规范
C.积极参政的公民群体D.发达的政治素养教育
2024-05-14更新 | 9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沧州市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6 . 《汉谟拉比法典》中写道:“要让正义之光照耀整个大地,消灭一切罪人和恶人,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这表明了该法典(     
A.公开确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B.延续并综合了原各城邦的立法
C.彰显了现代法律的人道主义和平等精神D.形式上标榜公正公平和人人平等
2024-05-01更新 | 248次组卷 | 52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北师大沧州渤海新区附属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曾担任印度外交部长的普拉纳布·慕克吉公开表示:“亚洲对佛教遗产重燃兴趣,将有利于唤起印度与东南亚之间的古老联系,从而使我们的关系变得更加亲近。”这表明印度(     
A.开始逐步谋求政治大国地位B.希冀借助佛教来增进地区合作共识
C.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得到重塑D.主张将历史融入国家经济建设之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古代两河流域最早的文字文献主要记录人们的日常经济活动。随着历史的演进,古代两河流域的原始文献逐渐演变出财物买卖凭证,租赁契约,财物收据等多种法律文献。这一变化反映出两河流域(     
A.法律以保护私有财产为核心B.经济发展环境日益开放包容
C.居民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D.社会诚信缺失问题逐渐加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考古学家在耶路撒冷西北一个叫盖塞尔的古代城市的废墟中发现了属于埃及的雕像;著名的《辛努海特的故事》讲述的是埃及同叙利亚之间活跃的商业联系;克里特岛上同样也发现了具有埃及风格的石瓶制品。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古埃及商业扩张影响广泛B.地中海周边地区联系较为活跃
C.古埃及文明处于领先地位D.地理环境决定文明的发展进程
2024-04-27更新 | 184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传统观点认为,古希腊是以工商业为主的海洋文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考古学、碑铭学等材料的积累以及文献研究的深入,众多学者认为农业才是古希腊最重要的生产部门。这表明(     
A.历史事实因年代久远而难以考证
B.最新的研究成果更接近历史真相
C.历史研究随史料丰富而不断深入
D.综合多种史料即可得出正确结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