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1 . 帝国

材料一 东征过程中,亚历山大为驱逐波斯铜币而发行带有个人风格的钱币。这种钱币以古希腊阿提卡币制为标准,正反面均有神的肖像,并以希腊语铭文“亚历山大”表明钱币所属,世界原本有多样的货币体系和类型,后来大多放弃了自己的钱币类型,开始仿造亚历山大型钱币。

上图是贵霜帝国时期的钱币。贵霜帝国存在于约1——3世纪中亚和南亚地区。图中钱币上的铭文是希腊语,人物是贵霜国王)。

材料二       当国家不断扩大,并开始统治大量人口之后,它们可以被称为帝国。

阿拉伯帝国简史                                                                 

       
7世纪
阿拉伯国家形成       
半岛基本统一
大规模向外扩张
8世纪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9——13世纪帝国被划分为若干行省,由哈里发任命的总督管理
在蒙古铁骑的进攻下灭亡

英帝国简史

16——17世纪初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建立东印度公司
17——18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
18——20世纪初工业革命通过《金本位制度法案》成为“日不落帝国”
20世纪初——20世纪中期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印度、南非等英属殖民地相继独立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亚历山大型钱币的历史影响。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比较阿拉伯帝国和英帝国兴衰历程的差异。
2023-05-08更新 | 593次组卷 | 11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赛里斯”是古代罗马对中国的一个称呼,原意指丝绸。“大秦”是汉朝人对罗马帝国的称呼,认为“其人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这两个称呼能够说明(     
A.古代罗马与古代中国相互间认知准确B.古代中国与古代罗马都已经相互闻名
C.赫梯人的迁徙推动东西方文化间交流D.新航路开辟增强了罗马与汉朝的往来
3 . 据记载,亚述帝国在征服叙利亚中部后,设置行省进行管理,并在该行省设置了三个驿站,驿站配有邮驿长和军队指挥官,又迁移30户家庭对其进行照料。这说明(       
A.驿站旨在服务百姓生活B.驿站是帝国地方治理的组成部分
C.亚述帝国强制奴隶服役D.交通建设保证了军事征服的胜利
2023-05-04更新 | 72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东亚文明与西欧文明在相互交融碰撞中推动人类历史车轮的前进。早在西周时代,中国和希腊就通过被希腊人称为“西徐亚人”的游牧部落作为中间媒介而建立起丝绸贸易的联系。公元前4世纪末,古希腊地理学家克泰西亚斯在其《旅行记》中,对东方亚洲的记述超过了希罗多德,但其对东方赛里斯(“丝”的音译)人的描绘是“男高十三骨尺,寿逾二百岁”。除丝绸外,中国高超的铸铁技术也传入欧洲。公元1世纪罗马作家普林尼的《博物志》中提到的“中国铁”,就是由汉朝逃亡士卒传入中亚,然后又辗转传入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对中国的输出则有玻璃、琉璃、毛麻织品等。公元8—13世纪,崛起在欧亚大陆中部的阿拉伯帝国充当了东西文明交流桥梁的作用,将欧亚大陆两端文化成果来回传播放大。先后通过阿拉伯世界传入欧洲的中国四大发明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明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摘编自余建华《古代丝绸之路与亚欧文明交流》

材料二 18世纪,通过耶稣会士的著述和译作,外交官、商人、游客的回忆录和游记,中国文化特别是人文文化被介绍到欧洲,一时间欧洲出版了大量介绍中国文化、历史、政治、哲学、宗教等的著作和翻译的儒家经典。欧洲思想界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各自的解读、研究和理性的思考,并用中国文化作为参照物来探讨欧洲的诸多问题,从而形成了思想文化方面的“中国热”。与欧洲基督教神学价值观不同,中国文化一开始就强调文化的人本性,如儒家形成了“仁者爱人”的核心价值观,并在政治上提出“德治”和“仁政”。欧洲人认为中国的“天人合一”是一种充满理性的无神论哲学,并说“中国可算世界上所知唯一将政治的根本法与道德相结合的国家”。对于道家,他们这样理解:“中国人承认的基本原则为理性(reason)——叫做道。道为天地之本,万物之源。”李约瑟在演讲中甚至说道:“吾人皆知彼启蒙时期之哲学家,为法国大革命及其后诸种进步运动导其先河者,固皆有感于孔子之学说。”

——摘编自冉昌光《中学西渐与自由、平等、博爱观念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亚欧文明交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中国热”出现的背景及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考证,进入公元1世纪以后,印度商人进一步向马来半岛及其以东扩展,东南亚许多地方的民众开始信仰佛教和印度教,其在印度尼西亚范围内带来了婆罗门教,其中以印度教的湿婆教派为最主要,在东加里曼丹出现了湿婆教的古戴王国。这说明(     
A.印度商人是文化外传的主导者B.传播宗教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动力
C.东南亚文字发展受佛教的影响D.经济交往推动了宗教文化的传播
6 . 公元前1世纪,欧洲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曾身穿一身丝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轰动一时。后来,身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罗马上层社会的风尚。公元166年,罗马皇帝的使节在越南日南登陆后,前往洛阳进谒汉桓帝,中国与罗马两国“始乃一通焉”。材料显示汉朝与罗马交往的特点是(     
A.丝绸商贸往来兴盛,实现官方交流B.促进丝绸之路的兴盛
C.促进东西方商贸往来D.丰富了民众的社会生活
2023-05-0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大秦)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记载这一史实的应是(     
A.《春秋》B.《史记》C.《汉书》D.《后汉书》
2023-05-0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如图是拉丁文字母(M、N、O)的演变示意图,这表明(     

(注:原始西奈文字中的符号几乎有一半来自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原始西奈文中的一些字母又被膦尼基人借鉴了。再往后,希腊人借鉴了腓尼基字母,并传给了罗马人(拉丁文),再往后就传给了西方人)
A.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B.人类早期文明呈现多元并发的特点
C.交流与传承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D.埃及文明奠定了现代西方文化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表为腓尼基、希腊、希伯来、埃特鲁斯坎和拉丁字母对照表。这可以用来说明腓尼基字母(     
   
A.促成了世界文明的多元一体B.取代了各个地区的文字
C.影响了其他语种的发展轨迹D.加剧了异域文化的冲突
2023-04-25更新 | 609次组卷 | 1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郑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历史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指出,人类是同源的,有着相同的智力原理,因此人类在各地创造的物质文明既具有根本上宏观上的相似性,又在工艺、性质、用材等方面表现出区域性和差异性。该学者的话可以用来说明(     
A.文化发展的多源性导致多元性B.文化交流对文明发展的重要性
C.文明不可能在完全封闭中产生D.文明的区域性会阻碍文化传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