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8世纪初,阿拉伯人征服了西班牙,彼时有个西欧人到西班牙学习,学成回国后,因为他知道的东西太多了,当时西欧人都认为他在那儿遇到了魔鬼。阿拉伯人的书,经常是西方大学的标准教科书,在中世纪很长时间里都是这样。这说明,阿拉伯帝国(     
A.取得了辉煌的文化成就B.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C.推动了伊斯兰教的传播D.实行了文化扩张的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法王腓力四世(1268—1314)于1301年将法国大主教以叛国罪投入监狱;1303年,又派人攻入教皇住所,将教皇凌辱殴打一顿,致使其几周后便死去。1305年,在腓力四世的压力下,一名法国主教当上教皇,取名克雷芒五世。上述材料反映出当时法国(     
A.君主借助宗教改革加强王权B.王权与教权的斗争开始出现
C.世俗权力打击和利用了教权D.教会势力已被王权彻底击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1-13世纪,西欧的许多城市通过武装斗争或赎买取得了城市的自治权,市民阶层取得了自由和独立的地位,城市为了自身的利益支持王权的强化与国家的统一。据此推知,西欧城市自治(     
A.巩固了封君封臣制度B.为议会制出现奠定基础
C.确立了王权专制统治D.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建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阿拉伯帝国政权机构完善,在哈里发以下设各部大臣,辅佐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务。其中以掌管财政、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地方行政方面,全国分为9省(后来改为5省),行省总督称艾米尔,由哈里发任命,掌全省军政大权,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另有税务官掌全省的税收,直接对哈里发负责。行省的宗教首领由总督或地方法官兼任。大法官通常从宗教学者中选拔,除办理案件外,还负责管理宗教基金及孤寡的财产等工作。

——摘编自赵永伦《阿拉伯帝国在中亚的统治初探》

材料二   (阿拉伯帝国)呼罗珊总督在中亚扶持自己的傀儡政权,实行顺之则抚逆之则灭的政策。布哈拉女王哈吐思就是阿拉伯人武力扶持的一个政治傀儡。阿拉伯人在征服过程中,每征服一地,就以原有的城市作为统治据点,然后以部落为单位将阿拉伯人分别安置在各个城区内,这些阿拉伯人既占有土地,还可领取丰厚的年金。屈底波征服中亚地区以后,以武力为后盾,命令河中地区居民让出一半房屋给迁入中亚的阿拉伯人定居。他把布哈拉城划分为阿拉伯区和布哈拉居民区。阿拉伯人极力维护中亚地主贵族德赫干的利益,拉拢这些地主贵族为阿拉伯人服务。阿拔斯王朝为了巩固在中亚的统治,又鉴于中亚当地贵族是推翻倭马亚王朝的同盟者,决定让这些贵族参政。从曼苏尔到哈伦·拉斯德时期,河中各地区基本上由当地封建贵族,主要是出身于中亚古老文化中心巴里黑的巴尔马克家族和萨曼家族出任宰相(瓦齐)进行管理、

——摘编自[英]穆尔《阿拉伯帝国》

(1)根据材料一分析阿拉伯帝国的国家机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述阿拉伯帝国对中亚的统治措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拜占庭文明与拉丁文明都植根于基督教文化,但是在多年的战争与交涉中,拜占庭帝国吸取了外来的东方思想和审美原则,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拜占庭文明。这集中体现出拜占庭文明的特征是(     
A.独特的地中海海洋性B.复古情怀
C.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D.兼容并包
2024-05-24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记载,阿拉伯帝国第二任哈里发曼苏尔重视医学,爱好天文学,他命人将希腊学者的天文学、数学、医学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第五任哈里发哈伦·拉希德在执政期间,曾派人外出搜集希腊典籍,鼓励人们将其翻译成阿拉伯文。这些举措(     
A.为近代欧洲文化复兴奠定一定基础B.巩固了阿拉伯帝国的文化桥梁地位
C.深受近代民族国家王权强化的影响D.反映了中古时期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5世纪末,为转移新旧教派冲突,教皇英诺森八世等人发起了猎巫运动。该运动持续近三百年,并逐渐扩大化。英、法因此事件被执行死刑的“巫师”各自约有1500人,受害率约为1/4500。而欧洲其他国家则远高于英、法,其中神圣罗马帝国有近25000人受害,受害率约为1/640。影响这一差异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宗教改革的程度B.专制王权的强弱C.自然科学的发展D.法制建设的进展
2024-05-24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密卷(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拜占庭帝国的国内外贸易相当发达,拜占庭和其他国家商人奔走于欧亚各地,运销东方和西方的各种商品。中国的丝绸、印度的香料、埃及的粮食和纸草、叙利亚的织物和刺绣、斯拉夫的毛皮和蜂蜡等各种商品,都经过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其他大城市再转运至欧亚各地。材料反映了拜占庭帝国(     
A.军事实力非常强大B.重现西罗马帝国的强大
C.阿拉伯帝国政教合一D.成为东西方贸易的枢纽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拉伯文化在世界历史上占有极高地位,具有包容、博大、求知等精质,公元6世纪至7世纪,外来慢略和传统商路改变导致了阿拉伯半离的经济和社会矛盾,先知穆罕默德建立了庞大帝国。阿拉伯帝国处在东西方的交通收道上,商业往来、人员交往,为文化对接与碰撞提供了便利,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如日中天,是当时政局松散、不统一的西欧所无法比拟的,文化的对外传播既是帝国强盛的标志,也是必然的结果,阿拉伯人对于书籍和典籍是非常珍视与热爱的,达宫显贵等人出资兴建图书馆,伊斯兰教也十分鼓励教徒学习知识。特别是兴起于中世纪的翻译运动,从最开始零星翻译到最后声势浩大的群众社会活动,阿拉伯人的学识在升华与充实。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典籍又流回欧洲,在其理性的土壤上开出绚烂的花朵。

——摘编自殷实的《论中世纪阿拉伯文化的对外传播》

材料二   中世纪的阿拉伯文化辉煌灿烂,它与希腊、罗马等文化一起大放异彩,在世界文化中占重要地位,对欧洲有很大影响,对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其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和医学对欧洲自然科学起到了启蒙作用,其地理学家宣传了古代地圆说,认为世界这个已知半球有一个“圆屋顶”,坐落在与四个方位基点距离相等的地方,并把它写进了拉丁语著作,后来哥伦布从中获得启发,推动了他去发现新大陆。其文学对欧洲文学发展影响较大,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等,在取材,写法和风格上都曾借鉴于阿拉伯文学。阿拉伯帝国与唐朝有着频繁的经济文化往来,中国广州、扬州等地也成为阿拉伯商人来往之地,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都先由阿拉伯人接受再传播到西方。

——摘编自唐宝才的《阿拉伯文化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世纪阿拉伯文化的世界影响。
2024-05-2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中古后期,市民们向欧洲君主们提供财政支持,并充当国王的内侍、监工、账目保管人。作为回报,新君主向市民提供保护,反对封建领主和主教的频繁战争和不合理的要求。市民与国王的新关系(     
A.消除了封建分裂割据B.巩固了封君封臣制度
C.加剧王权与教权矛盾D.有利于欧洲社会转型
2024-05-23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