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王权、教会与城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3世纪的英格兰,土地问题备受争议,亨利二世和爱德华一世统治时期进行了一系列法律改革,在大多数城市特许状以及《土地死手律》中,授权市民“赠与、出售和抵押”他们的土地、房屋或土地保有权,但教会和僧侣除外。这一系列法律改革(     
A.动摇了封君封臣制的基础B.凸显了王权与教会的矛盾
C.促进了英格兰城市的兴起D.摆脱了基督教的精神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2世纪起,西欧城市的发展吸引了更多专职商人参与粮食贸易。伴随粮食供应带来的巨大商机,庄园开始扩大粮食生产,专门出售剩余谷物,成为城镇的“农业腹地”。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西欧城市发展(     
A.缓和了庄园内部的矛盾B.导致了资本主义的产生
C.推动了自然经济的转型D.提升了自由农民的地位
2024-05-02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安宁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国国王与城市联盟发端于10世纪,但最初并不稳固,而且经常遭到破坏。例如法国北部的琅城,曾通过谈判,用大量金钱向领主买到自治权。后来,主教高德理企图取消琅城的自治权,市民举行武装起义。国王路易七世(11371180年在位)和他的儿子腓力二世(11801223年在位)认识到城市对加强王权的重要性,先后准许41个旧城和43个新城的自治,以发展经济和文化。1185年腓力二世下令修整巴黎市容,一位富商竟捐献11000银马克加以支持。在市民阶级的大力支持下,1202年腓力二世借口英王约翰不履行封臣义务,宣布剥夺他在法国的全部领地,仅用十多年的时间,先后攻占诺曼底、安茹、缅因、屠棱等地,金雀花王朝在卢瓦尔河以北土地全归腓力所有。

——摘编自崔连仲等《世界通史·中世纪》

(1)根据材料,指出10—13世纪法国城市争取自治的手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法国城市争取自治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0—13世纪城市自治对法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绝对不是非黑即白,必须基于客观史实才能做到理性认知。某学者在总结西欧封3会的历史时,提出欧洲的中世纪是一段“黑暗中蕴含着光明”的历史。西欧中世纪在缓慢发展中孕育着新时代诞生的条件,承接着古代与近代的文明。

结合5—15世纪西欧历史的相关史实,根据示例完成表格内容,论证上述学者的观点。
领域黑暗光明
政治
经济
文化基督教神权至上束缚人性大学兴起思想解放
2024-05-01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福宁古五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在罗马帝国的旧址上,取而代之的是拜占庭、伊斯兰和西方基督教三个各具特色的文明,后来,它们分别走上独自发展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一些西方学者倾向于贬低拜占庭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但此后几百年西方世界一直生活在君士坦丁堡和麦加的阴影之中,直到现在学者们才开始充分认识到拜占庭和伊斯兰文明所取得的价值。鉴于这样一种悲哀的相仇的历史,我们最好回顾一下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受惠于拜占庭:从完全有形的方面看,7-11世纪拜占庭帝国一直是抵抗伊斯兰教扩张的一道屏障,从而有助于西方保持独立。在文化领域我们也受益良多,拜占庭学者协助保存了古希腊的学问。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拜占庭学者帮助把柏拉图的著作介绍给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拜占庭帝国的艺术对西欧业产生了很大影响,如威尼斯的圣马可大教堂几乎是照搬拜占庭风格而建成。

——(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著、赵丰译:《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是国王或大封建领主颁发给城市和市民的一种法律意义上的权利认可证书。他的出现是中世纪封建经济发展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主要内容是确认城市的自治权和其他特权,明确市民享有各项自由、各种经济上和法律上的特权等等。它本质上是一种“特别授权”的法律,是近代资本主义宪政制度的起源和基础,不仅促进了中世纪西欧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整个西欧封建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拜占庭继承并发展“古典文化”的代表性成就,并阐释西方是如何“受惠”于拜占庭的?
(2)中世纪后期,西欧封建社会内部产生的很多进步因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此时西欧出现的推动社会转型的“进步因素”。根据材料二、概括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在推动社会转型方面的作用。
2024-05-0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兰教育合作组织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资本主义本质上是一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体系,资本的本性就是最大限度谋求剩余价值,在没有外力阻挡的情况下,资本积累过程只会无限延续、永不停歇,由此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分配规律就是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马太效应”(也就是马克思说的“资本主义绝对规律”)。德国学者海因茨在《资本主义黑皮书》中指出:“资本主义是一场残酷的优胜劣汰游戏,其残酷性体现在:每一个社会意义上乃至生理意义上的人都无法逃避这场游戏,而这场游戏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输家多于赢家的结局。”

——田文林.西方现代化的老路走不通【J】《历史评论》,2023

根据材料并结合走向整体的世界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等相关知识,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中世纪西欧,作为“市民阶级的合法身份”的标志,自由“不仅是一种个人的特权,同时也是城市土地所具有的地区特权”。一个逃奴只要在城里住满一年的时间,那他的农奴身份在城垣内就将消失殆尽。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     
A.冲击了传统专制王权B.得益于庄园经济的崩溃
C.有助于工商业的复兴D.有利于孕育新生产方式
2024-04-28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衡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公元9世纪,威尔士修道士约翰·阿瑟尔在《阿尔弗雷德的生活》中写道:“正是通过这些教士的讲学和训导,国王的知识才得以持续提升,并得到充分的发挥”。这表明,当时(     
A.古罗马文化得以重现B.世俗政权倚重基督教
C.民族国家形成并发展D.教育内容呈现世俗化
2024-04-28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世纪中期的欧洲

材料   中世纪中期,不仅侵略者败下阵来,精干的国王走上舞台,识字率逐渐提高,而且气候也格外宜人,特别是在北方。这一时期的欧洲,经济出现腾飞的迹象并伴随着社会的变迁(如图所示)。

——摘编自【美】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世纪中期欧洲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化的表现,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2024-04-2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0 . 古代至中世纪意大利半岛上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城市,见证了地中海区域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意大利的早期历史发展中,最初主体不是意大利人,而是伊达拉里亚人和希腊人。希腊人在南部的“大希腊”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的城市,如那不勒斯、塔兰托等。希腊人教会了意大利半岛居民种植葡萄和橄榄,传授了城防工程和重装步兵战术。尤其重要的是,希腊人把他们的字母系统传播到了意大利,而后罗马人将它发展成为自己的字母。当希腊人在南方广泛播撒文明种子的时候,伊达拉里亚人在意大利的中北部地区的发展盛极一时,罗马人的凯旋式、角斗士表演以及罗马贵族所穿的镶紫边的白色长袍、跟随在高级长官身后的扈从仪仗等,都源自于伊达拉里亚人。

——摘编自马克毒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

材料二   罗马城诞生于台伯河畔,与其处于有利的商业交通要道密切相关。从罗马的地理位置来看,台伯河口盛产海盐并兴建了许多盐场,罗马距离河口近在咫尺,正好处于海运和河运的汇合处。人们用船只将盐、粮食和各种舶来品运到罗马城中,在那里很快形成了一个商品集散地。公元前6世纪罗马大兴土木,挖水道、辟广场、铺街道、建神庙、筑城墙,罗马从简陋茅屋组成的村落变成一个居民众多、经济发达的城市,完全可以与当时伊达拉里亚和希腊的城市规模相媲美。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版)》

材料三   (中世纪后期)由于神圣罗马帝国日益衰落,对尼德兰以及意大利北部的城镇鞭长莫及,最终这些地方的城镇发展成为自由城市。这些城市大多都处于东西方商业交往的关键位置,因此获得了极大的助力,人口日渐增多,经济也开始蓬勃发展。经济发展了,人们有了更多空闲时间,对艺术的要求也就多了,于是这里又成为艺术和学术的中心。城市摆脱了封建制度的束缚,人民也得到了更多参政议政的机会,于是这里也就产生了更加自由、更加先进的近代民主政治的萌芽。

——海斯·穆恩·韦兰《极简人类史》

(1)根据材料一、以意大利早期发展历史为例,多角度概括地中海地区文明交流的重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马城的经济地位,并分析罗马“从简陋茅屋组成的村落变成一个居民众多、经济发达的城市”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自由城市”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述城市发展对西欧历史产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