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列宁在1917年4月指出,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完成了”,要逐步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使政权转移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列宁这一论断意在(     
A.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统治B.结束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C.直接建立社会主义国家D.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 . 苏联历史上某一经济政策在当时遭到了一部分人的强烈抵制,他们认为这种政策是“对十月的背叛”,是一种“退却”,在经济上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了”,“改良主义政策只能削弱无产阶级的意志”。这一政策(     
A.清除了工农之间的分歧与矛盾B.尝试建立工农联盟的苏维埃政权
C.动摇了刚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D.利用了市场和商品关系发展经济
3 . 1927—1940年,苏联粮食收购价格提高了20%,棉花合同订购价提高了2.75倍,而农民购买工业品价格却提高了5.5倍。这表明苏联(     
A.新经济政策推动粮食产量增长B.农业集体化政策推行举步维艰
C.计划经济体制下商品贸易取消D.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得以实施
4 . 1928-1932年,苏联推行“一五”计划,国民收入用于积累的比重一直稳定在30%左右,其中农业部门提供的资金比例则高出平均值,甚至出现农民收入的一半都以“工农剪刀差”的形式流入到工业部门中,而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积累率则为15%。这反映出当时的苏联(  )
A.政府主导了国民经济的发展B.国民为现代化付出巨大牺牲
C.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D.集体化运动挫伤农民积极性
2022-06-27更新 | 553次组卷 | 6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1936年,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飞机、汽车和各种重型机械增长非常迅速。同时人民的生活日用品,如粮食、服装、烟、酒等则严重不足。据说,一条相当普通的牛仔裤在前苏联算得上生活奢侈品,一般人根本买不到。材料主要表明
A.苏联的轻工业落后B.苏联农业产量低
C.斯大林模式忽视了农业、轻工业发展D.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6 . 如表显示的是1928年和1937年苏联民众消费情况(表中数据为相对的消费指数)。从表中信息可知,苏联
1928年1937年
民众消费情况市场上购买的消费87.1126
自产自销的消费35.625
服务业方面的消费11.119.9
人口指数11.09
A.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成功地建成了社会主义D.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成熟
7 . 从1921年到1924年,苏俄(联)共进口来自美、英、法、意、西班牙等国军机和教练机645架,发动机1300余台。这一做法
A.保障了俄国国内战争胜利B.源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缓和了国家与农民的关系D.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就1917年3月至10月这一时期,俄国学者说:“以往的大多数革命都是进行残酷的夺权斗争的舞台,而我国革命有时却退化成躲避政权、把政权推给别人的斗争。”这么说的依据是,该时期
A.工兵代表苏维埃与沙皇政府妥协
B.沙皇专制统治激化了国内社会矛盾
C.革命已经没有和平发展的可能性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了国家实权
9 . 列宁认识到在小农占优势的国家里,要实现社会主义,就必须正确处理同广大农民的关系,关心农民的物质利益,把他们吸引到无产阶级方面来,与他们建立巩固的联盟,如果采用暴力剥夺,就会葬送全部事业。这一认识促使俄国
A.逐步建立小农土地私有制B.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D.拉开了农业集体化的序幕
10 . 1922年,列宁在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中提到,莫斯科消费合作社准备从法国商人手中购买罐头食品的报告迟迟批不下来,最后由一名中央政治局委员出面协调,才算把事情办成。他意在强调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B.帝国主义包围的严峻形势
C.管理机制的改革迫在眉睫D.国民经济比例已严重失调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