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1 . 1947年5月,乔治·凯南提出,战后美国的援助应该扩展至东欧和苏联。他对苏联拒绝“马歇尔计划”表现出十足的信心:“”虽然俄国人会获得参与的机会,但是他们绝对不会接受‘需要美国认证的商品和投资使用权’……我们本身并没有为分裂欧洲而划线。”这说明(     
A.冷战对抗阻碍了全球化的发展B.美国对欧援助计划推动了西欧联合
C.美苏之间的关系开始走向破裂D.美国意图隐藏对欧援助的政治色彩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后,国际力量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决心以强大的综合国力和不断拓展的联盟体系遏制苏联的实力增长和势力扩张,冷战开启。冷战的持续可以视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相互之间不断强化对彼此的制衡的过程。在冷战的不同时期,美苏各有优势,但总体上美国更占主动,对苏联采取长期遏制攻势。苏联选择坚决抵制、刚性回击的政策。具体内容上,苏联通过主导塑造联盟战略支撑下的周边安全环境,制衡美国地缘围堵;着力推进意识形态主导下的制度斗争,防范美国渗透颠覆;全面投入核威慑条件下的军备竞赛,制衡美国战略优势;强势处置两极格局下的危机冲突,反制美国利益扩张。冷战时期苏联对美的战略制衡,是建立在军事实力相当的战略稳定基础之上的,维持了较长时期内“斗而不破”的战略制衡效果,确保冷战而非热战发生。但是,由于苏联战略制衡的目标与自身能力和资源储备长期处于不匹配状态,其战略制衡政策最终失败。

——摘编自韩增林《冷战时期苏联对美国战略制衡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对美国采取战略制衡措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战略制衡思想实践的影响。
2023-08-3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高考历史押题卷(八)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最深刻的影响是改变了世界范围的力量对比,彻底打破了几个世纪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德、意因战败而退出争霸的舞台,英、法虽跻身战胜国之列,但付出了沉重代价,它们不仅没有像在一战中那样掠取到新的殖民地,连原有的殖民统治也岌岌可危。战后不久,冷战把欧洲推到了美苏对峙的前沿阵地,西欧国家凭借单个国家的力量不仅无力与美苏较量,连生存都成问题。西欧需要美国的经济援助,需要联合起来求生存、求发展。因此,经济复兴与联合成为欧洲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需要。

——摘编自姜南《浅析战后欧洲一体化理论》

材料二   从二战结束到1991年冷战结束之前,中国对东南亚的整体认知和外交实践被美苏两大阵营二元化。冷战结束后,中国对东南亚更加自觉的整体认知和外交实践快速兴起。从发展历程看,中国与东南亚的合作大致以东盟为基准,分为三个层次,即东盟、东盟以内和东盟以外。在此过程中,中国与东盟克服了种种地区合作的知行难题,形成知行共同体,在促进双方关系的基础上,优化了以东盟为中心的东南亚地区秩序。中国与东盟合作蕴含了双方进一步升级合作并优化地区秩序的新机遇,实现与东盟合作的升级,共同推进包容性地区秩序的构建。

——摘编自翟崑《克服知行矛盾:中国—东盟合作与地区秩序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欧洲实行联合发展策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欧洲相比,中国一东盟加强合作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023-08-29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高考历史押题卷(五)
4 . 20世纪70—80年代,许多发展中国家把加入不结盟运动看作独立自主的象征,有的国家声明“加入不结盟运动的目的在于确立主权地位”。由此可推知,不结盟运动(     
A.分化了资本主义阵营B.遏止了冷战加剧的态势
C.重构了世界政治格局D.具有反对霸权主义色彩
22-23高三下·河南·开学考试

5 . 在1982年波兰实行军管后,美国政府要求国际金融组织严格控制对波兰的贷款,阻挠波兰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迫使苏联为稳定波兰局势买单。同时,美国政府还利用苏东阵营内部的问题,推动“自由化”。美国这些做法(     

A.削弱了东欧国家的发展潜力B.造成苏联失去了对东欧国家的管控
C.说明美苏转变冷战斗争策略D.为欧洲一体化进程提供了有利条件
2023-08-12更新 | 175次组卷 | 6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1-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辽宁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下表所示是20世纪50年代前期美国签订的部分条约。美国此举旨在(     
时间条约名称
1951年8月《美菲共同防御条约》
1951年9月《美日安全保障条约》
1953年10月《美韩共同防御条约》
A.维护东亚持久和平B.保持亚洲军事均势
C.构建亚洲反共体系D.转移美苏争夺重心
2023-07-27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高中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1958年,美国《共同安全法》删除了《巴特尔法修正案》中的限制规定,美国从此可向印度等与东方阵营有经济联系的中立国家提供援助。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A.冷战重心的转移B.第三世界的崛起
C.朝鲜战争的失利D.争夺霸权的需要
2023-07-2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根据《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在实质性问题上实行“大国一致”原则,冷战期间联合国迅速在非东西方两大阵营直接对抗地区进行了有效的维和行动。自联合国成立以来,维和行动已经进行了71项,完成57项。这说明,“大国一致”原则的实施(     
A.弥合了东西方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B.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有效途径
C.明显体现国际事务的大国强权色彩D.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2023-07-2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947年3月18日,国民党《中央日报》发表社论把杜鲁门主义等同于罗斯福支援盟国的租借法案,认为“罗斯福的租借法案,是用以隔离武力侵略的瘟疫,而杜鲁门的租借法案,却是用以隔离政治侵略的瘟疫”。这一观点侧面反映了(     
A.两极格局正式形成B.美国对苏发动冷战
C.美国成为超级大国D.国民政府支持侵略
2023-07-1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南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和平运动于二战结束后不久就拉开了序幕。军事集团的对峙、核战争的威胁,使人们生活在“恐怖的和平”之中。反战、反核作为世界和平运动的主要诉求,贯穿整个冷战时期。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连续召开了四届世界人民和平大会。20世纪50年代初,世界和平运动的先驱者先后在斯德哥尔摩、柏林和维也纳发动了三次保卫世界和平的签名运动,签名人数都超过了5亿人次。之后,世界和平运动几乎从未间断过。由于两大阵营的对峙,和平运动也有东、西之分。西方和平组织视东方和平组织为宣传政府外交政策的工具,东方和平组织对西方和平组织也抱敌视态度。尽管如此,冷战时代的世界和平运动相互联系,出现了多次跨越国界的行动,支持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摘编自沈善荣《论冷战时代世界和平运动的特点》等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变化使和平运动的开展面临着新情况、新困难。尽管争取核裁军仍是和平运动的首要主题,但不少和平组织开始把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环境,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作为和平运动的主要目标。东西方和平运动组织由于不再有根本性的分歧,双方交流、合作不断增强。和平运动的斗争手段也有所调整,除了继续与其他社会运动结合外,更重实效,不再停留在一般性和平示威和抗议活动上,而是通过深入研究,向有关政府和国家社会提出具体建议。多年来,和平运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尤其在推动裁军进程上贡献很大。

——摘编自汪铮《和平运动:历史与现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时期世界和平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冷战时期相比,冷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