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商主义产生于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时期。是与工场手工业和资本原始积累相适应的经济学说和政策。这一政策限制了资本主义自由发展,由此,经济政策的钟摆开始反向运动,1759年亚当。斯密首次提出“看不见的手”,主张经济自由主义。从重商主义到经济自由主义历时百余年,这次经济政策变革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的社会稳定。到19世纪末期,经济自由主义登上巅峰,也开始走向极限。20世纪前期,英国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和西方经济大危机,之后,英国经济政策“重返”国家干预。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使英国社会在20世纪前期剧烈动荡后达到新稳定,出现战后20年经济的“黄金时代”。但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面临的危机重重,1979年起,奉行新自由主义的保守党连续执政18年,重点是“重返”自由经济,即“解放市场和压缩大政府”。

——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材料二   二战后,由于欧洲普遍衰落,寻求联合,先后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而英国却与欧洲大陆若即若离。随着欧洲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欧洲国家联系更加紧密,英国担心失去领导地位,曾两次提出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但都被戴高乐否决,戴高乐担心英国成为美国的“特洛伊木马”。经过,几年的努力,英国1973年才最终加入欧共体。

——何梦吉《英国脱欧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经济政策发生演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加入欧共体的背景。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

——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两院的咨文


(1)基于上述认识,美国采取了什么外交政策?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二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需要一个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尼克松发表上述讲话的背景。

材料三   我知道,要摈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1998年2月8日叶利钦接受记者采访时发表的讲话


(3)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对外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分别指出不同时期,美国的外交政策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 近年来随着国际政治力量的消长和重组,体现在地缘政治不断有热点凸显,有的媒体甚至以“新一轮冷战”来形容当前的国际关系。这一现象也引发了学术界对一战后美苏冷战的重新关注。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冷战爆发以来,国际学术界对冷战起源的研究持续不断先后出现了“正统派”、“修正派”和“后修正派”等三个学派。“正统派”在40~50年代占据主流。他们认为,苏联寻求世界霸权是导致冷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修正派”在60年代成为主流。他们认为,冷战的爆发应该由美国负责。资本主义的经济需要一个世界体系,而美国的决策者们担心.苏联和其周围的共产党国家会与世界经济体系相互隔绝,因此对苏联发动了冷战。“后修正派”于70年代兴起。他们认为,美苏两国的实用主义政策,以及双方的一系列决策错误与误解,是冷战发生的重要原因,双方对冷战的爆发都负有责任。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把研究的视野扩大到了欧洲和亚洲,探讨了英国、中国和朝鲜等国家在冷战中的作用。

——徐蓝《冷战的起源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材料二进入70年代以后,冷战史研究的大环境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冷战初期的有关档案资料在美国等国开始解密,美苏两大国之间“缓和”体制的逐步建立,又抽去了国际关系中冲突性因素的紧迫性。随着国际政治对抗中“常规化”趋势的出现,冷战中意识形态对峙的因素也进一步淡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后修正派”开始崛起。……进入90年代以后,苏联及其集团的瓦解又为学者们在不同程度上打开了接触利用前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档案资料的大门。与此同时,美国及一些西欧国家的档案资料(尤其是与冷战走向结束的进程有关的资料)也进一步开放。

——陈兼、余伟民《“冷战史新研究”的源起、学术特征及其批判》。

材料三一些当时发生时看似严重的事件,在之后反观时经常被证明为无足轻重;而另一方面,一些看似无足轻重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流逝,事件的后果得以充分展示,从而这种变化反而会变得举足轻重。

——(英)理查德·克罗卡特《50年战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际学术界对冷战起源基本观点的变化。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70年代起学术界对冷战责任认定变化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以20世纪50年代国际关系中的两个典型事例来论证材料三中所提到的“一些看似无足轻重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流逝……反而会变得举足轻重”。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研究国际关系史时应注意怎样的原则?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美国驻华代办田夏礼说:“应该让战争顺着自己的道路走下去,如果干涉带来和平,那种和平是不能持久的。惟有使用武力才能使这个国家和世界融洽共处,只要清皇朝不致受到威胁,中国的战败倒是一个有益的经验

——《华声论坛•甲午海战110周年祭》

材料二   1962年年中,戴高乐到法国中部视察期间,在利莫日发表讲话强调说,法国在履行其对北约义务的同时,不会让任何别的国家牵着鼻子走,它将在联盟内部实行自己的“意愿”、“行动”和“政策”;法国的目标是“建设我们的欧洲”,而不再是“两个大国”的欧洲

——敢峰主编《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戴高乐》

材料三   由于特别的地缘政治原因,中美俄之间一直存在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性,此不仅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发展常常以第三国为考虑出发点或归宿……而且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变化自然而然会对第三国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即使三国之间的双边关系并不以第三国为目标或对象,这种关系也会对第三国和它们的相互关系发生作用

——沈志华主编《中苏关系史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田夏礼对中日战争和清朝政权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戴高乐提出的法国外交的目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外交目标提出的背景。

(3)运用有关史实说明材料三的观点。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影响国家外交的决定性因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漫画可以叙史解史。它往往针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等,使用夸张、比喻、寓意、突出细节等方式,集中反映特定的历史内容和相关历史背景,以及作者对历史问题的认识、解释与看待历史的立场。下图是1950年苏联漫画《联合国的和声》,其中蕴含着史实和历史寓意。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漫画中包含的历史背景、史实和符合史实的寓意。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漫画所揭示的联合国状况是怎样被打破的。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55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然而,就在人民欢庆胜利的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乔治.凯南:被误读的遏制政策之父》

材料二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北约的成员国由原来的12个增加到15个,苏联把东欧国家组织起来,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在争夺势力范围和影响的斗争中,爆发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冷战开始初期,美国就颁布法令和法规,严格控制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贸易。美国颂布了一系列反共、防共的法律和法令。苏联搞阶级斗争扩大化,冤假错案时有发生。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三 亨廷顿明靖指出,冷战结束后,他要寻找一种新的范式去取代已经过时的冷战范式主导人类引发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政治因素或经济因素,而将是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亨廷顿的文明观的政治倾向十分明显,这从他向美国政府提出的建议中就可一览无余:限制儒教国家和伊斯兰国家扩大军事力量。现实地缘政治表明:文明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单位,国家仍然是划分世界的基本尺度。正像冷战时期的世界并未以意识形态的阵营为基本政治单位那样。

——摘编自方永刚等《大国逐鹿·新地缘政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乔治·凯南所说的“刚刚开始”的“战争”的含义,并分析这一言论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表现。(不得照抄材料)。
(3)关于冷战后导致世界冲突的根源,材料三中有哪几种视点?作者认为亨廷顿观点的实质是什么?
2022-08-04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二战后不久就相继发生了朝鲜战争、柏林危机、越南战争和古巴导弹危机等一系列国际冲突。其相同的背景是(     
A.雅尔塔体系完全瓦解B.美苏“冷战”对峙格局的形成
C.亚欧政治力量失衡D.不结盟运动迅速开展
8 . 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的政治背景是
A.二战的结束B.雅尔塔体制的确立C.美苏冷战开始D.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021-10-13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77月,美国人凯南以“X”为化名,在《外交季刊》上发表《苏联行为的根源》一文。凯南在文章中强调,由于俄罗斯传统的不安全感和马列主义的意识形态,苏联总是不断向边界以外的薄弱地区进行扩张;因此对苏联采取坚定而富有耐心的遏制政策,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摘编自戴超武《苏联外交与冷战的起源》

材料二:1947年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说“(马歇尔计划)在很多程度上也是美国的生存问题”,“美国从它面对的世界共产主义安全考略就必须关注欧洲的复兴”“如果没有大量的额外援助,就会面临性质非常严重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危机。”                  

——摘编《战后历史资料长编》

材料三: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度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指出凯南提出对苏联实施遏制政策的背景。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指出马歇尔计划的主要目的。
(3)结合以上材料概括冷战的影响。

10 . 材料1974222,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第一次提出了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他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这样的战略划分,既突出了美苏争霸的关系,又包括了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力量增多、世界由两极格局逐渐新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毛泽东把三个世界作为并列的国际力量提出,其实质表明他开始以国际政治力量均街的观点来审视国际战略格局,肯定世界的多极化趋势,阐明各类政治力量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美系

一一摘自何咏梅《从“中间地带”理论到“三个世界”的划分——试论毛泽东的国际统战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个世界”理论的意义。
2020-08-1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2019-2020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