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7 道试题

1 . 材料1974222,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第一次提出了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他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这样的战略划分,既突出了美苏争霸的关系,又包括了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力量增多、世界由两极格局逐渐新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毛泽东把三个世界作为并列的国际力量提出,其实质表明他开始以国际政治力量均街的观点来审视国际战略格局,肯定世界的多极化趋势,阐明各类政治力量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美系

一一摘自何咏梅《从“中间地带”理论到“三个世界”的划分——试论毛泽东的国际统战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个世界”理论的意义。
2020-08-1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2019-2020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1年,阿富汗独立。苏联试图置阿富汗于自己的势力范围内,不断对阿予以经济、军事援助,苏阿关系获得了显著发展,特别是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成立后即成为苏联在阿的代理人。70年代末,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内部纷争不断,反政府运动也使政权岌岌可危。

1979年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武力铲除反苏的阿明势力。苏联的入侵引起当地伊斯兰势力的强烈反对,反苏运动此起彼伏,同时,美国对苏联行为做出激烈反应,里根上台后对阿富汗反苏势力的援助渐趋公开化,并对和谈持消极态度。1988年4月各方签署日内瓦停战协议,意图结束阿富汗战乱。苏联撤军后,美苏继续向交战双方提供武器援助,阿富汗随即陷入内战,宗教激进势力逐渐蔓延。

——摘编自李琼《阿富汗战争与国际政治博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富汗战争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富汗战争的影响。
2020-07-31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二战后.西欧经济逐步得到恢复与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经济协作范围更加广阔,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大大加强,出现了许多大型的跨国公司,特别是以法、德为核心的西欧六国的经济联系变得更加密切,需要一个超出一国范围的国际机构进行协调。这揭示了欧共体成立的
A.经济根源B.政治背景C.文化动因D.国际环境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分别组成以美国为盟主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以苏联为盟主的华沙条约组织,东西欧之间长期冷战对峙。60年代,为了进一步控制东欧国家,并向西欧渗透,苏联倡议召开欧洲国家会议,讨论欧洲安全和合作问题,但不许美国参加,遭美国坚决反对。70年代初,联邦德国同苏联、波兰、民主德国先后签订一系列条约;苏、美、法四国签署《关于柏林问题的协定》;苏、美签订《限制战略核武器协定》,东西方关系有所缓和。1975年7月30日,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在赫尔辛基举行,与会国签署了《最后文件》。其中特别提到“边界的不可侵犯性”、“禁止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等原则,双方还探讨了经济、科学技术和其它方面合作的可能性。《最后文件》墨迹未干,苏联就在欧洲和其他地区采采取许多攻势行动,美国极力保护其既得利益,双方争夺不断加剧,欧安会的协议随之黯然失色。1995年1月1日,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更名为“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

——-摘编自魏宁《苏联外交与“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1973-1975)》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后饱受战争浩劫的西欧满目疮痍,生产凋敝,原料燃料和生活必需品奇缺,严重的经济状况引起了社会动乱,英、法、意等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194765日美国国务卿A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宣称:“美国应该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的经济状态,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194843日美国总统B签署了国会通过的“援外法案”,法案规定:受援国必须购买一定数量的美国商品;必须尽快撒销关税壁垒,允许美国对其内部预算做某种程度的控制:保障美国私人投资和开发的权利,限制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贸易等。有.16个国家和德国的英法美占领区接受了总额为131.5亿美元的援助。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美国始终把争取欧洲统一作为其欧洲政策的核心,掌管美援分配和使用的经济合作署先后与一系列受援国签订协定,逐步削减了西欧国家之间的关税壁垒,取消了一些贸易限额,并成立了西欧支付同盟,以促进西欧贸易和支付自由化。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材料中A.B两个人分别是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经济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这一经济计划。

6 . 材料 “世界末日钟”是一虚构钟面,由芝加哥大学的《原子科学家公报》杂志于1947年设立,标示出世界受核武器威胁的程度:12时整象征核战爆发,杂志社因应世界局势将分针拨前或拨后,“世界末日钟”已经历了几十次调整。下表是其中五次调整。


——摘编自芝加哥大学《原子科学家公报》等


(1)根据材料并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末日钟”设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世界末日钟”的设立。
2020-07-2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在西欧经济一体化促进政治一体化的背景下,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的主要目的是(     )
A.将美国势力赶出欧洲B.抗衡苏联的扩张战略
C.建立欧洲合众国D.以欧洲联合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天凌晨4时,希特勒已进攻并入侵俄国,既没有宣战,也没有最后通牒,但德国炸弹却突然在俄国城市上空像雨点般地落下,德国军队大举侵犯国边界。一小时后,德国大使拜见俄国外交部长,称两国已处于战争状态。但正是这位大使,昨夜却喋喋不休地向俄国人保证,德国是朋友,而且几乎是盟友。

在过去二十五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体一地反对共产主义,我并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过去的一切,连同它的罪恶,它的愚蠢和悲剧,都一闪而逝了。……于是,我的思绪回到了若干年前,那时,俄国的军队是我们抗击同一不共戴天的敌人的盟军,他们坚韧不拔,英勇善战,帮助我们赢得了胜利,但是后来,他们却完全同这一切隔绝开了——虽然这并非我们的过错。

任何一个同纳粹主义作斗争的人或国家,都将得到我们的援助,任何一个与希特勒同流合污的人或国家,都是我们的敌人,……因此,我们将尽力给俄国和俄国人民提供一切援助。我们将呼吁世界各地的朋友和盟友采取同样的方针,并且同我们一样,忠诚不渝地推行到底。

俄国的危险就是我国的危险,就是美国的危险;俄国人民为保卫家园而战的事业就是世界各地自由人民和自由民族的事业。让我们从如此残酷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吧!在这生命尚存,力量还在之际,让我们加倍努力,团结一心打击敌人吧!

——摘编自《丘吉尔在英国广播公司的演说》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那时,俄国的军队是我们抗击同一不共戴天的敌人的盟军”是指什么?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丘吉尔在英国广播公司演说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指出丘吉尔在英国广播公司发表演说的主要目的。此后,英国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材料二“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与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他历经沧桑的城市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不仅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影响,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丘吉尔在富尔顿的演说


(3)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历史影响?
(4)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丘吉尔对苏联态度有什么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20-07-09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末期到战争结束,世界政治孕育着新的格局。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先后沦为战败国,被彻底排除出国际政治大国之列;英、法虽属战胜国,但力量大大削弱。唯有美国作为“民主国家兵工厂”,到战争结束时,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宝座,经济、军事实力均居世界第一。而同为反法西斯同盟大国的苏联,在大战中形成了与美国旗鼓相当的军事政治力量,成为了美国称霸世界的严重障碍。另外,在1945—1947年间,欧亚大陆先后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国家,使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形成了一个社会主义体系,因而引起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的惊恐和不安。于是美国制定了遇制苏联为目标的全球战略,开始了对苏冷战。

——崔立如《国际格局演变与多极时代的秩序建构》

材料二   我们曾经是世界第一位……这只是25年以前的事。当我们展望今后5年、10年或许15年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五个强大的超经济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现在让我们看看对美国来说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不久所处的地位相比,美国遇到我们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三   多极格局的实质,是结构的变化,而这一结构变化的核心是“去美国中心化”,或者说是“去美国霸权化”。

——崔立如《多极格局与中美关系的新平衡》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世界政治新格局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除美苏外其他超经济力量是如何崛起的,并分析其对世界政治格局所造成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观点的认识

10 . 材料   二战后,美国政府实行的海外图书项目是美国外交战略的重要手段。1948年,《美国信息与教育交流法)明确授予美国与其他国家进行图书交换的法律地位。1954年成立的总统国际事务紧急基金,主要用于海外图书出口与宣传项目,国务院、商务部和私人单位、慈善机构、图书馆协会、出版商协会等非政府组织逐渐成为项目的主要实践者。艾森豪威尔上台后,改组后的美国新闻署将美国海外宣传推到新的高峰。美国海外图书项目实行严格的海外调查与评估。仅1952年,美国驻外大使就发回了71份海外图书活动调查报告。遍布世界各地的200多个美国新闻署图书馆、信息中心和阅览室储藏着为心理战和冷战宣传服务的大量图书,扮演着向当地民众展示美国思想和文化的窗口的角色

——摘编自常贝贝《冷战初期美国的心理战与海外图书项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海外图书项目实施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海外图书项目实施的特点及对美国产生的影响。
2020-08-1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