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以前,丞相位尊权大,因为不可避免地与君权发生冲突。汉武帝时期,开始有意识地削弱丞相的权力,他设中朝尚书,夺去了不少原属丞相的决策权。昭帝时,霍光以大司马将军录尚书事,掌握了朝中全部大权,“政事壹决于光”,丞相变成了执行官吏。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据《新唐书宰相表》研究,高祖、太宗、高宗时期,宰相同时在位者,少则4人,多则10人;武后、中宗、睿宗时期,同时任相者常有10人左右,景元(710年)任用宰相多大27人。玄宗以后诸帝任相少则两三人,多则七至八人。

——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英国历史上的宪法性文件

时间文件 
1215年《自由大宪章》贵族与教会的权力不受国王侵犯
1628年《权利请愿书》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
1641年《三年法案》议会三年一届,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解散议会或休会
1679年 《人身保护法》保护资产阶级议员免受国王非法迫害
1689年《权利法案》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
1701年《王位继承法》国会有权决定国王 的继承人,确立分权和司法独立原则

材料三 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材料四 19世纪的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有一句名言:“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也曾说:“民主依赖妥协”。

——《美国宪法评注》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和隋唐时期皇帝削弱相权的措施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归纳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民族、民权方面概述新中国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如何完成孙中山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事业?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运用近代中外相关史实论证“民主依赖妥协”(要求:至少要中外两个角度,史论结合)。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条 大总统由国会议员,组织总统选举会选举之。前项选举,以选举人总数三分二以上之列席,用无记名投票行之,得票满投票人数四分三者为当选。但两次投票,无人当选时,就第二次得票较多者二名决选之,以得票过投票人数之半者为当选。

第三条   大总统任期五年,如再被选,得连任一次。

大总统任满前三个月,国会议员,须自行集会,组织总统选举会,行次任大总统之选举。

——1913年10月4日《大总统选举法》

材料二   定中华民国总统任期为十年,连任几次不限;

凡届总统改选之年,参政院参政如果认为有政治上之必要,得三分之二以上参政同意,得为现任总统连任之决议,即无须改选,由现任大总统公布;

总统继承人,应由现总统推选于选举会,其名额以三人为限。被推荐者之姓名,于(选举)日期前,书于嘉禾金简,钤盖图章,密藏于金匮中,于大总统府特设之金匮石室尊藏之。并有钥匙三把,由总统、参议院院长、国务卿各执其一,平时不得擅自开启,须要在选举前取出,交付选举会进行选举。

——摘自1914年12月28日《修正大总统选举法》


(1)据材料一、二,概括《修正大总统选举法》的变化及其反映的实质问题。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的影响。
2022-10-31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必1)第一单元政治制度
23-24高二上·全国·单元测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谈一谈】

材料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后,为了使华北区的工作实现党、政、军、财的统一,19485月,中共中央将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区合并为华北区,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个中央局合并为华北中央局,成立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积累政权和经济建设的经验,为建立新的中央政权做准备。与此同时,中共中央认为新政权的组织既不能照搬苏联,也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议会制,而应是通过普选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通过代表大会选出政府领导人,制定各项施政条例。但在刚刚接管的新城市,群众尚未被充分发动起来,不能召开名副其实的人民代表会议或人民代表大会,只能召开协商性质的、主要对群众起联系作用的各界代表会议,然后待机实行普选,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华北区是首先按照这一设想进行政权建设运作的。


根据材料,概括1948年,中国共产党对人民解放区政权建设的构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2023-04-22更新 | 125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必1)第一单元政治制度
22-23高二上·河南漯河·阶段练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们形容这一时期(中华民国成立后)“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党会既多,人人无不挂名一党籍。遇不相识者,问尊姓大名而外,往往有问及贵党者”......1913年2月,国会选举结果揭晓,国民党大获全胜,使孙中山等人看到了中国民主共和的希望。但是,孙中山良好的政治设想很快就被无情的现实所打破,1913年3月宋教仁被刺杀身亡、11月国会被迫停止议事,1914年1月部分留京议员被袁世凯遣回原籍。

——摘编自孙岩 《民国初年政党政治探索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1940 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强调敌后政权在性质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并指出,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是要靠党员的质量来保证的,而不必有更多的人数,不是要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而是要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使别人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各抗日根据地比较认真地贯彻了三三制原则。在陕甘宁边区, 1941年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党外人士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3592人,占总数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

——摘编自 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国初年政治领域的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的原因,并指出三三制政权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实行三三制的主要意义。
2022-10-23更新 | 168次组卷 | 3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建国初期的治国理政”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学习过程中,搜集并整理了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开创新中国治国理政的科学范式


材料二   《人民日报》商业广告抽样分类和统计比较


材料三   二战后国际形势图



(1)根据材料一,从历史主义的维度概括建国初期治国理政科学范式的内涵。
(2)你认为研究该课题时,兴趣小组为什么要搜集、研究《人民日报》的商业广告?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的维度对建国初期治国理政的意义加以阐释。
2022-08-21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6 .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年,宋教仁说道:“吾人主张①____,以期造成议院政治者也。盖内阁不善而可以更迭之,总统不善则无术变易之,如必欲变易之,必致摇动国本”。

——郭文深《试论宋教仁的政党政治》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斗争的胜利,原因是多方面的,……马克思、列宁和斯大林提供了分析工具和组织模型,但是,共产党人小心翼翼地把它们应用到思想行动的每一级,上至中央委员会制定的政策,下至村庄工作的细节。……用这样的办法,共产党将自己的利益与中国绝大部分人口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获得了群众的拥护。坚实的群众基础满足了它对粮食和人力的需要,使它与国民党做斗争时有充分的供给。

——(美)胡素珊《中国的内战19451949年的政治斗争》

材料三   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最早的探索者和开拓者。……对于毛泽东探索留下的成功与失误经验、正确与错误思想,邓小平采取了“扬弃”的辨证态度。对正确的东西坚持下去,错误的东西坚决改正,从而使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走出误区,走向正确的方向。

——范志轩等《论毛泽东与邓小平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在①处填入宋教仁的政治主张,并简述宋教仁为代表的革命派为此所作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并简述“坚实的群众基础满足了它对粮食和人力的需要”的政策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述1956年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主要表现,“对正确的东西坚持下去,错误的东西坚决改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怎样的精神?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产阶级民主派构建了“三民主义”的宪政理论,并由此而产生了民国的国典——。是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从根本大法的角度,对“人民……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等作了制度性规定,在中国历史上极具开创性。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以来,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现行宪法序言明确规定:“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还提出要发展包括协商民主和基层民主在内的民主形式。宪法进一步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根据“一国两制”方针规定了特别行政区制度。宪法规定“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明确指出了“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民国国典的名称,颁布于何时,颁布的目的是什么?为此,在政体的选择和建构中,有了怎样的创新举措?
(2)根据材料二,概括“现行宪法”所体现的基本精神;结合教材说明目前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什么?在18届3中全会决议中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历程的认识。
8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民主政治建设……1940年毛泽东系统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后,他就把陕甘宁边区做为一个“试验区”,明确指出:“边区的方向,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方向。现在全国要办新民主主义,有没有一个样子呢?我讲已经有了,陕甘宁边区就是模范。”时任边区政府主席的林伯渠也说:“陕甘宁边区是新民主主义的边区。

——《中国人大》

材料二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

材料三     经过对建国50多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总结和对世界经济发展认识的深化,以2000年10月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形成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思路和方针政策,完成了关于工业化认识上的转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7年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双创”推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对保障和扩大就业、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升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整理自《环球时报》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在新民主主义民主政治探索过程中有哪些成功的实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因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工业建设方面又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分析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9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上有何变化?并分别概括这两个时期影响中国共产党关于工业化道路认识的主要国际因素。
2021-09-04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尖子生培优题典(新教材新高考)-考点0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9 .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各国都是通过某种特定的政治制度来实现社会治理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设三十六郡(实际略多),郡下为县,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在这样的体制下,承担着日常治理重任的是县(含后来的散州)。另一方面,汉代就有由虚到实的州,唐代有道,宋代有路,多少都近于元以后的省,充分体现出大一统实在太大,很难由皇帝直接管理州县。但在有“封建”传统的中国,这类介于中央和州县的机构,常容易产生所谓的“藩镇割据”。

——据罗志田等主编《地方的近代史:州县士庶的思想与生活》

材料二:民主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首要的、根本的任务……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这样做,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从秦到元地方政府管理机构演变的特点,并说明这种演变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主根据地进行的制度探索及其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8年开始,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城市特点的基层社会管理体系。接管各大城市后,中国共产党废除了保甲制度。参照乡村经验,不少城市建立了市、区、街三级行政管理体制,街政府成为最基层的行政机构。这种三级行政管理体制导致政出多门,效率低下,无法适应城市“集中”的特点。不久,街政府被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进一步探索城市基层管理模式。1954年,国家颁布条例,规定在城市基层设立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和群众自治性组织居民委员会,正式确立街居体制。通过街居体制,无单位、无组织的群众被全部纳入政府管理范围。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发生很大变化。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扩大了居委会职能,居委会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立各种工作委员会。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以及大量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社区式管理”成为城市管理新的模式。2000年,《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走设的意见》颁布,标志着社区建设成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方向。除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之外,社区还出现以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社会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为代表的新兴组织。通过居民会议议事协商和民主听证等形式,社区各类主体都可以平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民主决策。

——以上材料摘编自朱汉国主编《当代中国社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变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改革开放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变化及其意义。
2021-06-08更新 | 4305次组卷 | 4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单元复习过过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真题演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