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食品安全是被纳入公共安全的范畴,故而在对食品安全法律关系的调整上,古代更多适用的是刑律,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主体追究的也主要是刑事责任。以《宋刑统》的规定为例,“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盗而食者,不坐。”古人在食品安全立法之外,还同时设计了多种制度和方法,培养相关专业性人才,这些举措为古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落到实处提供了多重保障。茶叶能成为中国古代与瓷器、丝绸并列的重要贸易输出商品,除了中国适宜茶叶生长的气候环境和悠久的种茶传统,专业的茶叶品质甄别技术也是确保其品质安全,使其得以畅销世界的重要原因。此外,在食品市场中创设的举报人奖励制度,延伸了政府进行食品安全监管的触角,显著提升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效率。

——摘编自张维《中国古代食品安全监管刍论》

材料二   当今世界各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十分突出,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更加迫在眉睫。从我国自身来说,用“不容乐观”这个词来描述当代中国粮食安全状况是恰当的。《中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及预警》一书指出:我国粮食生产总体为“比较安全”,但大豆存在潜在风险。大豆供不应求的现象比较严重,仅靠我国大豆的产量满足不了老百姓的需求,我国的大豆需求对国际市场的依赖较高。大豆的国际定价权被一些跨国粮商牢牢握在手中,严重威胁中国豆农和压榨企业的生存,进而对中国的粮食安全产生威胁。我国的粮食储备,不仅仅是数量不足,在结构上也存在问题。据资料统计显示,日前粮食库存品种严重不平衡,小麦、稻谷、玉米库存过多,大米及油脂、油料较少,有些地方供求严重不平衡。

——摘编自韩雪峰、李富江《当代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探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食品安全监管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代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成因。
2022-03-15更新 | 204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恩平黄岗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耶莫遗址位于伊拉克北部摩苏尔以东,遗址有21座房屋,每座房子有好几个房间,房间里有炉灶、地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石器、骨制工具,还有装饰品及女神的塑像。遗址人口为500人左右,是西亚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的代表。耶莫原始聚落产生的原因是
A.西亚最早培植大麦、小麦B.原始农耕的产生,开始定居生活
C.赫梯人最早学会冶铁技术D.西亚地区最早产生了阶级与国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英国的手表年销量
年份销量
1750年12.7万只
1800年26.4万只
1830年66.5万只

这表明英国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工业革命改变民众的时间观念
C.社会的贫富差距逐步缩小D.自由主义理论推动了经济发展
4 . 从19世纪开始,英国进行了持续不断的环境立法,颁布了一连串关于食品饮料标准、环境卫生、健康和居住条件的法令,并不断修订完善。这一系列立法活动反映出英国
A.摆脱了城市发展带来的困境B.民主革命的不断深入
C.国家层面对工业文明的反思D.建立了环境治理体系
2022-02-13更新 | 680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欧洲文明自古以来辉煌灿烂,影响世界文明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也许最重要的一个贡献是,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惯……罗马人发展的最终的法律观念也就是自然法的观念。自然法不是起源于司法实践,而是从斯多葛派关于有一个理性之神统治宇宙的思想中产生。或者,用西塞罗的话来说,自然法超出于单纯的风俗习惯或公众舆论之上,“是由大自然确立起来的,通过健全的理智方能发现,而且对所有的时代和所有的民族都一样有效"。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4001900年欧洲最大的城市(部分)(单位:万人)。

140017001900
巴黎(法)27.5伦敦(英)55伦敦(英)648
米兰(意)12.5巴黎(法)53巴黎(法)33
威尼斯(意)11.0那不勒斯(意)20.7柏林(德)242.4
格拉纳达(西)10里斯本(葡)18.8曼彻斯特(英)125.5
热那亚(意)10阿姆斯特丹(荷)17.2伯明翰(英)124.8
塞维利亚(西)7威尼斯(意)14.4莫斯科(俄)112

——摘编自田德文《欧洲城镇化历史经验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对近代西方法律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400—1900年欧洲最大城市两个阶段的变化,并说明近代欧洲最大城市变迁的原因。
6 . 除了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据此可知,新航路开辟
A.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型B.促进了世界范围的物种大交流
C.导致东方世界从属于西方世界D.导致美洲等地区日益贫困落后
20-21高一下·吉林通化·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15世纪,欧洲商人将在西班牙漂洗过的羊毛,送到佛罗伦萨加工成细布,随后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出售,然后从东方买来货物,在佛罗伦萨或欧洲其他地方销售,整个过程用时三年或者更长时间。这一过程
A.推动了国际分工的发展B.折射出欧洲对技术的渴求
C.得益于新型远洋航线的开辟D.反映出西方对东方的依赖
8 . 明清时期,民间刻书以书商刻书为甚。“射利之徒,伪为小说杂书”,图书促销手段层出不穷,常见的有巧立书名、借用序跋、利用插画、化用评点、美化装帧等。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活字印刷技术日趋成熟B.政府鼓励民间刻书业的发展
C.社会经济与城市的繁荣D.文化消费成为市民生活习惯
2021-05-14更新 | 1996次组卷 | 28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陈经纶中学2022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古罗马人称中国为“丝国”,古罗马执政官凯撒穿着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那么古罗马人穿着中国的丝绸最早可能是在(  )
A.秦朝时B.西汉时C.唐朝时D.宋朝时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粮食储备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即已开始。夏朝,仓储制度已正式成为国家的一项重要财政制度。从周朝开始,历代王朝兴建了规模不等、层次多样的仓储。汉代,长安太仓一直是王朝的国家粮仓,是保证国家机器运转的重要职能部门。隋代广置仓储,普遍兴建义仓,并劝令“诸州百姓及军人”输粟储仓。唐代全国有许多储粮几万石、几十万石甚至几百万石的仓、场,组成了一个细密周至的仓康网络。宋代设置了多种形式的仓库,名目繁多,计有太仓、常平仓、义仓、社仓、惠民仓、广惠仓、丰储仓、平余仓等。明代两京、直省府州县、藩府、边隘、堡站、卫所屯戍等均设仓,还在从杭州到都城的漕运线上建有一系列临水大仓。清代“各直省则设有常平仓,乡村则有社仓,市镇则有义仓,近边则有营仓,濒海则有盐义仓。”

——摘编自施峰《中国古代仓储制度的作用与弊端及其对当前粮食储备管理的启示》

材料二   民国时期粮食安全问题尤为突出,粮食仓储日益萎缩,仓政废弛,粮价飞涨。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为备战备荒,于1933年10月,制定了“兴办仓储计划”,将仓储分为国立储备仓、省立储备仓和县仓、区仓。同时,明确划分国家、省级、地方不同粮食储备主体的责任。1935年,实业部制定了《农仓业法》及其实施细则,大力推动新型农仓的建设,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当时的农民银行、中国银行等均在各地设立了仓库。《农仓业法》规定:“除堆藏及保管农产品外,可以兼营受寄物调制改装及包装,或介绍借款业务,并规定农仓于收受寄托物后,应发给仓单。”但由于政府财力匮乏,导致仓储设施简陋,储粮损失较大,加之可收购粮源有限,使得粮仓调剂余缺,平抑粮价的功能无法真正发挥出来。

——摘编自金梅等《粮食安全与粮食储备制度的发展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粮食储备的特点与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粮食仓储的变化及其不能发挥作用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